马克龙亲赴贝鲁特"视察" 政治大秀几分真诚几分算计?

日期:08-08
马克龙贝鲁特政治大秀

原标题:马克龙亲赴贝鲁特灾区“视察”,政治大秀几分真诚几分算计?

残垣断壁林立的贝鲁特街头,一位总统来到了民众中间。他向人们嘘寒问暖,表达自己的深切悲痛。话到激动处,他甚至不顾社交距离,摘下口罩大声向百姓保证,所有的救援物资和钱款都将用在刀刃上,不给任何腐败官僚沾手的机会。话音落下,一名现场救援人员热烈地回应:黎巴嫩是你的儿子!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右二)访问爆炸过后的黎巴嫩贝鲁特港口。新华社图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右二)访问爆炸过后的黎巴嫩贝鲁特港口。新华社图

这与大灾大难后一国领导人安抚同胞的景象似乎别无二致,唯一的“违和”之处在于:这位西装革履发表着动情演说的人既不是黎巴嫩总统,也不是联合国秘书长,而是巴黎爱丽舍宫的主人——法国总统马克龙。

夺取上百人性命的大爆炸余烬尚温,居民们仍心有余悸。然而一位外国总统,先于任何黎巴嫩本土政治领导人赶到现场安慰受创百姓,不能不引发外界关注。

“我并不感到特别诧异。如果让我在心中排序的话,马克龙正是最‘适合’第一个来访的外国领导人。”长期穿梭于贝鲁特、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的亚历山大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om),他是中东裔法国人,同时是一家援助中东地区基督徒的NGO在叙利亚地区的负责人。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法国便在以叙利亚和黎巴嫩为核心的所谓“近东”地区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教廷和奥斯曼帝国当时都承认,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东方基督徒负有某种责任,在那之后,法国在地中海东岸便常以基督信仰捍卫者的身份自居。到了20世纪,英法在一战后秘密签署臭名昭著的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了地中海东岸的大片土地,法国主要获得了对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委任统治”权。

一部以法国委任统治结束时期为背景的黎巴嫩历史剧,其中不乏一些对法国的负面描述。

一部以法国委任统治结束时期为背景的黎巴嫩历史剧,其中不乏一些对法国的负面描述。

“法国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利益自不用说。”亚历山大表示,“疫情之后,法国和欧盟都希望能在周边地区迅速建立起‘负责任玩家’的形象,向黎巴嫩这样的东地中海国家证明‘我们不仅走出了疫情,还能助你们脱困。’同时,马克龙还能向对他颇有微词的国内选民展示其治下的法国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

“重建施工大队长”

在贝鲁特,国内支持率低迷的马克龙总统立即找到了状态。法国《费加罗报》的随访记者写道,代表团一踏上贝鲁特的土地,马克龙就径直来到了爆炸中心附近的街区。而按照黎巴嫩当地媒体的说法,他在红十字会负责人和法国救援队上校军衔队长的陪同下,“视察”了受灾现场。

“你们还有多少储备小麦剩下?”在现场群众注视下,马克龙关切地向港口官员发问。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得让农业部长来回应。

“作为港口负责人,有义务了解物资缺乏的情况,不然怎么安排救援呢?”马克龙立即针锋相对,语气有些不快,仿佛对方是自己的下属。

法国《费加罗报》评论称,马克龙就像个负责重建的施工队大队长一样,沿着受损严重的海岸线巡视。他一路查看各个被爆炸重创的地点,与街头群众用法语亲切交谈,并与随同人员交流重建方案。在面对黎巴嫩高官时,他却换了一副脸孔,当面指责黎政府的腐败问题,并要求黎巴嫩领导人马上启动改革。“视察”结束,马克龙立即召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多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他独自充当主角,滔滔不绝地大谈灾后重建。他还承诺,将在一个月后再次回到黎巴嫩查看情况。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前中)访问爆炸过后的黎巴嫩贝鲁特港口。新华社图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前中)访问爆炸过后的黎巴嫩贝鲁特港口。新华社图

马克龙带来的不光是姿态,还有三架装有20吨救援物资和专业搜救人员的飞机,以及调查事故起因的专家。然而,在全程的当地和国际媒体曝光中,很难看见黎巴嫩总统和总理的身影。一家十分有影响力的当地主流媒体甚至愤而取消了所有让黎巴嫩总理和总统露脸的节目。

黎巴嫩眼下正面临政治、经济和公共卫生三重危机。马克龙的许诺还包括推动长期的政治改革、让国际机构介入监督,以及重拳出击整治腐败。“可以很确定的说,(黎巴嫩)国库里的很多钱都被人偷走了。”

在过去,法国曾多次试图出面推进黎巴嫩的政府改革,弥合各派分歧,让国家从彻底破产的阴影中走出来,但收效甚微,还招致了越俎代庖的批评。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8月7日评论称,马克龙希望这次爆炸带来的震撼和心理冲击能让黎巴嫩发生“真正的改变”。

“委任统治”吸引力几何

访问的种种细节和高调的许诺影响着当地民众的心态。某种程度上,马克龙的迅速到访加重了他们对本地政治家已经腐化的怀疑。一位名叫卡里尔·霍奈的中年贝鲁特居民坐在马克龙刚刚经过的街旁,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他不想看到法国把钱款物资转交到这些“腐败者”手上。“要么让马克龙把这帮政客都带走,要么干脆让马克龙来做总统吧!”他叹道。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情绪的宣泄比现实中更加露骨。一位黎巴嫩推特“网红”甚至称,应让法国来“接管”黎巴嫩,因为没有任何当地领导人能够重整乱局。还有人甚至将言语转化为了政治请愿:一些人在网上发起了签名活动,要求让法国来全面接管黎巴嫩政府,目前已经募集了7万多个签名。

不过,200万贝鲁特人中,持如此激进观点的还是少数。有当地媒体指出,上街欢迎马克龙的以基督教马龙派教徒居多。马龙派教徒较集中的贝鲁特阿什拉斐叶区(Archrafieh)也在爆炸中受损严重。

房屋在爆炸中损毁的艾哈迈德告诉澎湃新闻,尽管人人都对现政府十分气愤,但寻求法国“委任统治”绝不是长久之计。

所谓“委任统治”,是指法国在一战结束后的1920年依据“赛克斯-皮科”协定在黎巴嫩和叙利亚获得的实际控制权。法国在此地统治持续了26年,并确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规定总统由马龙派基督徒担任,总理职务属于逊尼派穆斯林,议长一职责归属什叶派穆斯林。

然而,步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之后,法国影响力在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活跃度下降。几个前法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打击了法国继续插手中东事务的雄心。再一次深度介入中东局势,还要等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利比亚内战。

“人们的怒火应该被理解,甚至我自己也有一瞬间希望法国暂时接管黎巴嫩的治理。但是两天的时间让我冷静了下来,恢复‘委任统治’是不切实际的。”家中逊尼派亲人居多的艾哈迈德表示。

年轻的艾尔莎更加坚决。她才21岁,对于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未来应握在自己手里。自去年下半年起,艾尔莎和她的朋友坚持参加街头抗议,反对被他们视为腐败无能的黎政府。在艾尔莎看来,同龄人们走上街头,是为了最终实现属于黎巴嫩人自己的善治,而不是到头来把国家的未来交回原宗主国手里。

艾尔莎与朋友参加街头抗议

艾尔莎与朋友参加街头抗议

“交给法国?绝不!永远不!不管有多惨,都不能把国家留给别人。”艾尔莎告诉澎湃新闻,“有人来帮忙,我们感谢他,用不着他来管。签名请愿的不是真正的黎巴嫩人。”

近十几年来,黎巴嫩的教育和流行文化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教科书里,对法国的描述日渐客观中立,法国对“艾尔莎们”来说不再显得非常特殊。与父母一辈不同,艾尔莎这一代学生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选择了英语为第一外语,法语只是二外。艾尔莎和朋友们这些年曾热追的电视剧里,反法元素也若隐若现。

“我的青少年时期好像一直与政治有紧密的关联。除了参加抗议,我和朋友们在家里经常和父母吵起来,我发现,我们对国家和未来的设想与父母那代人不太一样。”艾尔莎说。

艾尔莎与朋友参加街头抗议

艾尔莎与朋友参加街头抗议

去年秋天到今年年初的一系列抗议显著加强了跨教派的黎巴嫩政治认同。反对政府腐败固然是抗议者的主要诉求,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求超越曾笼罩在他们父辈身上的教派对立阴影,他们渴望跳出逊尼派、什叶派、德鲁兹、基督徒的定义游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腐败”的“体制”而不是其他教派,才是阻挡国家前进的真正障碍。而替换旧体制的,只能是根植于黎巴嫩土地上的政治解决方案。

谁是政治大秀的观众?

不少主流英语媒体承认,马克龙在黎巴嫩的魅力攻势获得了成功。有评论称,这是法国在当地影响力犹存的明证。

亚历山大所在的组织正是法国在黎凡特地区影响力的有力见证。在黎巴嫩,他们与当地的马龙派基督徒联系密切,常常组织活动宣讲自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活跃以来,东方基督徒遭受的不公待遇。

同时,亚历山大长于法国,虽有中东血统,但依然一名地道的法国人,讲一口标准的巴黎法语。因此,他有机会观察两群不同观众对马克龙这场政治大秀的反应。“黎巴嫩人和法国人都在看他的表演,两边的反应挺有意思。”他说。

亚历山大和很多法国民众依然记得马克龙执政早年面对巴黎街头民众时的笨拙。当时,一位失业的年轻人在街头质问马克龙,他却带着“爹味”发出教导:“你信不信我现在走到马路对面,就能给你找一份工作来?”类似的桥段曾多次发生,他当政前期居高临下的态度遭法国民众诟病已久。

然而,这次法国人却惊奇地发现,他们的领导人居然在海外与民众“打成一片”,受到各界欢迎,现场氛围之热烈远超他在国内视察时的情景。

与不少英文媒体惊讶于马克龙的魅力攻势不同,法国舆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费加罗报》在其报道中突出马克龙呼吁黎巴嫩“改变政治制度”,引来网民嘲讽。多名法国网民在推特上评论道,“那就让黎巴嫩人把马克龙带走吧!”

在地中海另一侧,虽有数万人追捧马克龙的“视察”,却也引来了“分裂黎巴嫩民意”的批评。亚历山大表示,周围有很多黎巴嫩朋友都表示不满:马克龙行事如此高调,却不考虑是否会助长黎巴嫩不同教派间新的对立。

“如果部分基督徒可以要求法国‘接管’黎巴嫩,那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穆斯林们,是不是可以去抱沙特、伊朗的‘大腿’呢?”身为基督徒以及黎巴嫩政局旁观者的亚历山大,不讳言地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

印尼新增227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123503例 特朗普政府频对移民“踩刹车” 移民新规被批“将工作许可武器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