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各国民众将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
8日,在中美多个组织与机构联合举办的全球抗击新冠病毒联盟(Global Alliance to Combat COVID-19,GACC)首场“战疫无国界”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巴利·R·布鲁姆(Barry R。 Bloom)教授认为,全人类的未来将收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民众在之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将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
在北京时间8日上午9时举行的研讨会上,布鲁姆教授介绍了在他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影响全人类的未来。“所有的医疗服务不仅都是为本国的,而且也都是为世界的。”布鲁姆直言。
布鲁姆认为,在疫情全球蔓延后,世界各国将拥有共同的经验与动力去深化国际医疗与科研等领域的合作,不过与此同时,全世界在上述领域的竞争也会变得更激励,大国或将斩获更大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当谈到被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时候,布鲁姆指出,首当其冲便是各国民众会持续地担心自己的健康,因为新冠病毒恐将继续传播,感染更多的人;其次则是民众的隐私可能因各国政府为遏制疫情所采取的某些措施(如感染者追踪等)而被侵犯,同时一些值得信任的疫情相关信息来源也有可能遭到网络谣言中伤;再次是气候变化进程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或放缓,或加快;最后是就业领域或将发生变革,许多工作可能借疫情之机完成自动化,这将导致不少岗位被裁撤。
除此之外,布鲁姆认为,在未来,各国民众将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具体包括普通民众在生活与工作中将习惯保持社交距离,出门佩戴口罩,反复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并勤洗手消毒,同时他们还要适应为遏制疫情而实施的监控,以及因食物不足而饿死等情况;旅客则将习惯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旅行限制;网民们则将面临区分有关疫苗、免疫、医药与科学方面真假消息的挑战。
与此同时,布鲁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除了给各国民众造成上述消极影响,它也会带来部分积极影响,如科研与医疗专业人士将获得大众更大力度的支持与敬仰,创新事业将获得更多投资,必要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弱势群体的生活与工作需求将获得民众的认同与支持,也会有更多的人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
此次研讨会由美国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下属的中美新冠病毒行动网络、中国科技医疗(China Science Healthcare)、腾讯医疗(Tencent Healthcare)以及中投中财(CICFH)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越洋连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巴利·R·布鲁姆教授,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斯丹·H·佛蒙特(Sten H。 Vermund)教授以及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Tisch医院医学主任布赖恩·P·博斯沃思(Brian P。 Bosworth)教授,在世界卫生组织数字卫生技术咨询小组专家成员吴文达医生的主持下,围绕“抗击新冠病毒一线经验与战略的多边分享”这一主题,共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与挑战,为全球战疫出力。
研讨会还得到了哈佛中国健康合作项目、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方李邦琴基金会、EMBA国际联盟等机构与组织的协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和旧金山-上海姐妹城市委员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