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美元有何战略意图?美经济救助方案初稿透露细节

日期:04-22
美国经济数字货币新冠肺炎

原标题:数字美元有何战略意图?美国经济救助方案初稿透露诸多细节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Digital Dollar)的构想。虽然最终稿将该内容做了删除,但不妨碍我们从中洞察美国的数字美元战略意图。

经济刺激与数字美元

为应对此次严重的新冠疫情,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2.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救市计划。根据该法案,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人将收到1200美元支票,每个孩子将收到500美元支票,以刺激家庭开支。令人玩味的是,法案的初稿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计:通过数字美元钱包向相关家庭直接发放现金补助。但该设计最终未被采纳,否则它必将成为货币史上大书特书的事件。

法案初稿对数字美元进行了两种定义:一是以美元价值表示的余额,包括在数字分布式账本上的价值,其作为负债记录在任何联邦储备银行账户上;二是一种电子价值单位,可由美联储系统理事会决定的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赎回。法案将数字美元钱包定义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运营的数字钱包或账户,它表示个人持有的一种电子设备或服务,用于存储可能与数字或物理身份相关的数字美元。可见法案沿用了通常定义,将数字美元分为了基于价值和基于账户两类。

第一种定义饶有意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出数字美元作为负债记录在任何联邦储备银行的会计账户,亦即数字美元是美联储的信用,不是商业银行的信用。现在所谓的“全额准备金模式”或者“合成央行数字货币模式”(syntheti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sCBDC),均是基于商业银行信用的“准央行数字货币”,而非真正基于央行信用的“正宗”央行数字货币。二是着重强调了数字美元包括在数字分布式账本上的价值。从法案初稿来看,数字美元对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持开放态度。

数字美元钱包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开放

根据法案初稿的设计,美联储将向社会公众直接提供服务。法案提出,所有联邦储备银行应向美国的所有公民和合法永久居住者以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美国的商业实体提供数字美元钱包。对于未设联邦储备银行分支机构的地区,服务此类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应与当地的美国邮政服务分支机构合作,以确保该地区亦能获得数字美元钱包的申请服务和账户服务。数字美元钱包服务包括借记卡服务、在线账户访问、自动付款和手机银行服务、客户服务以及美联储理事会确定的其他服务。

这相当于美联储直接向实体部门开放资产负债表。法案要求,美联储理事会应建立相应的隐私保护规则,并要求对数字美元计息,规定以不低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中较高者的利率向合格个人支付利息。

各界历来对中央银行是否对公众开放资产负债表存有争议,一方面担心中央银行会平添服务压力,另一方面担心“狭义银行”影响。但此次法案似乎没有这样的顾虑,数字美元不仅面向公众,而且计息。可能的原因是,该设计方案试图借用美国邮政服务机构来减轻美联储面临的服务压力,另外在当前货币量化宽松的环境下银行资金充裕,“狭义银行”影响估计不大。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采取四种措施来避免“狭义银行”影响。一是中央银行可以参照实物现金管理条例对央行数字货币实施“均一化”管理,以此管控央行数字货币的大额持有,实质上这是管控大额取现。二是中央银行对银行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每日转账施加限额,不支付高于规定限额的余额的利息,降低大额央行数字货币的吸引力。三是商业银行引入大额央行数字货币提款通知期限,对可能接近现金存储成本的异常大额余额征收费用。四是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存款吸引力,比如提高利息或改进服务。

传递数字美元钱包与商业银行代理运营

在数字美元钱包的基础上,法案初稿还提出一个“传递(pass-through)数字美元钱包”的概念,这是除美联储直接运营之外的第二种数字美元运营方式。“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是指由会员银行代理运营的数字钱包或账户。法案规定,会员银行应为所有选择将补助资金存入“传递数字美元钱包”的个人,建立和维护“传递数字美元钱包”。为此,每个会员银行均应建立并运营一个单独的法人实体,专门用于持有与“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有关的资产和负债,但这些资产和负债均不得视为会员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的资产或负债。法案还规定,“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应不低于会员银行为其现有交易账户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水平,这就为数字美元的转账、付款、兑换提供了保障。法案还对会员银行提出义务,比如不得基于营利目的而对其进行结清或设限;应为持有人提供合理保护,防止由欺诈或安全漏洞造成的损失。

美联储的会员银行分两种:一种是全国性银行,必须强制入会;另一种是州内银行,可以自愿入会。这些规定实质上将美国商业银行强制变成了数字美元钱包的运营机构,不过成本由美联储承担。法案初稿规定,各联邦银行在每个日历季度应向合并资产总额不超过100亿美元的会员银行支付该行因提供“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所产生的合理的实际运营成本。

上述设计与笔者早在2017年提出的“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数字货币钱包属性”的思路异曲同工。基于这一思路,商业银行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在管理上有诸多共性,如账号使用、身份认证、资金转移等,但也存在明显差异。数字货币管理应符合中央银行有关钱包设计标准,类似保管箱的概念,银行将根据与客户的约定(如必须有客户和银行两把钥匙才能打开等约定)来管理保管箱。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属于客户的资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名义持有与直接持有

根据“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模式的规定,合格个人有权获得会员银行在任何联邦储备银行持有的准备金余额的比例份额,并要求会员银行以不低于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中较高者的利率支付利息。但法案初稿没有详细阐述“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模式下数字美元如何在会员银行与合格个人之间“传递”。

从语义上推断,在“数字美元钱包”模式中,合格个人持有的数字美元直接体现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称之为“直接持有模式”;对于“传递数字美元钱包”模式,由美国财政部发放给合格个人的数字美元体现在会员银行运营的数字钱包中,没有直接体现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而是统一由会员银行名义持有,但权益归合格个人享有。在这过程中,会员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性,不受影响。

这与笔者曾提出的基于自底向上的央行数字货币简化版实现方案非常类似。具体思路是:首先,业务由底层客户发起,客户将央行数字货币托管至代理运营机构(在数字美元情形下表现为合格个人选择将补助资金存入会员银行运营的“传递数字美元钱包”);其次,代理运营机构记录客户托管的央行数字货币明细账本,为每个托管客户单独建立明细账(即会员银行运营“传递数字美元钱包”,并提供相关服务);最后,代理运营机构收到客户托管的央行数字货币后,以批量方式混同托管至中央银行(会员银行在美联储的准备金余额增加,但归合格个人所有)。

条件支付

此次美国的家庭直接刺激开支计划是有前置条件的。法案规定,从实施的当月的第一天起,每月向合格个人支付紧急刺激款项,直到以下情形发生时终止支付:一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宣布COVID-19疫情紧急状态结束;二是全国失业率波动范围较方案颁布之日的全国失业率处于2个百分点之内;三是全国失业率的3个月平均值已连续两个月下降。此外,法案还按不同情形支付补助:向大多数美国成年人发放1200美元现金,向大多数儿童发放500美元。同时,发放金额应减去调整后个人总收入超过75000美元的部分的5%(但不得低于零)。

对于这样的条件触发支付,实际上可以采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实现。笔者曾结合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特点,提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前瞻条件触发”机制,其中就包括时点条件触发、流向主体条件触发、信贷利率条件触发和经济状态条件触发等货币生效设计。这些思路同样可以应用于数字美元。

结语

此次疫情发生后经济“停摆”给整个经济社会都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和家庭首当其冲。在关键时刻,美联储的救助需要直接面向实体部门。数字美元钱包充当“撒钱”的“直升机”,可谓是恰逢其时。为何数字美元最终没有在经济刺激计划中付诸实施,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因为法案提出的要求过于仓促,联邦储备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系统研发短时间内难以承担重任。根据最新信息,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是数字美元将运行在以太坊上。科技将扩展人类的能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发展,因数字美元的偶露峥嵘和惊艳亮相,前景更堪期待。(作者姚前为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原题为《姚前:新冠肺炎疫情与数字美元》,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责任编辑:吴金明

外媒综述:谁能真正扭转油价“至暗前景”? 综合消息:非洲一些国家延长“封城”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