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讯:欧洲教学在疫情中适应网络“新常态”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16日电通讯:欧洲教学在疫情中适应网络“新常态”
新华社记者
“虽然网络课堂很新鲜、很有意思,但我更怀念我的学校、老师和同学。如果我能在网课和实体课堂中选择,那一定是后者。”住在意大利罗马的6岁女孩安杰拉已经宅在家里一个多月,她每天都盼望着能够早日回到校园。
为应对新冠疫情蔓延,从3月中旬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陆续关闭学校和教育机构,许多学校转为网络教学。这种改变,给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了各种挑战。
中小学:网络教育对学生和家长都是考验
“这一个多月,在家办公的同时还要照顾几个孩子,真是个不小的考验,”生活在比利时根特的3个女孩的妈妈黄波玲说,孩子长时间在家不上学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情”。“在我家,除了我和丈夫工作用的电脑外,只有一个台式电脑。几个孩子都要完成一些在线练习,因此我必须安排好时间让她们轮流使用。”
目前,多数学校采取通过网络平台留作业,而随着“禁足令”的不断延期,更多学校开始尝试实时线上课程或录播视频课程。
黄波玲说,比利时中小学此前曾有意识地减少网课,以避免让孩子们过多使用电脑,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但随着停课时间不断延长,复活节假期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通知将开通网课。“我们孩子的学校计划是一周三次,一次一个小时的实时互动网课。”
同时,受限于当地通信基础设施落后、家里没有电脑或打印机等因素,也有不少学生在疫情期间难以接受远程教育。
法国教育部长布朗凯此前表示,教育部初步预估,在最初停课的两周里,约5%至8%的中小学生“失联”。尽管当局采取多项举措,但仍可能会加剧教育不平等。教育部已经和邮政部门合作,确保把老师打印好的课件和作业寄给“失联”的学生。
波兰数字化部近日宣布与一家网络运营商合作,为全国教师提供免费快速网络。波兰政府还在其门户网站免费提供中小学生远程课程所需的大量教材,并每天更新教材内容。
比利时安特卫普市近日向当地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了900台电脑,当地公益组织还呼吁企业捐出不需要的电脑,供更多学生使用。
高校:网络授课普及度高适应能力强
英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多国宣布,高等院校开学将推迟至9月。这意味着,高校本学期将全部采取网络教学。对于很多高校而言,网课并不是新鲜事物。但面对如此大规模将课堂授课改为线上授课,各国教育机构和师生们都仍在探索和调整。
目前,欧洲多数高校采用录播、直播课程以及教学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宁陆涛说,几十年前,英国就已经开展网络教学,但多是线上和线下互相补充的混合授课。现在全面改为网络教学,还没有遇到很大的技术障碍,学生整体反馈比较好。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生陈佰彦说:“网课的录播视频可以反复收看,方便学生复习。随着不少中国留学生回国,考虑到时差,我们专业开始逐渐把授课时间集中在英国时间9时到14时,在中国的学生也可以同步学习。”
然而,线上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不少师生反映,学生在家上课,缺乏学习氛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下降等问题,而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也是网课的一大弊端。
“对于教师来讲,我们也要花更多精力调整讲课方式、语速、课件等,尽量使网课不那么枯燥。”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讲师张蕾表示,“我们被迫取消很多实践及动手类的课程。比如我这学期的课程原本是要带学生们去参观欧盟机构、各大公司,与一线管理技术人员交流座谈,但现在只能变成讲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网课。肯定是有很多遗憾,但目前来讲,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专家呼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宁陆涛强调,大学教育很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比如小组辩论、演讲表达、团队领导力等。这些软实力的培养不能完全依靠线上教育来实现。对一些人际互动要求很强的学科,长期的网课或将影响学生找工作。
张蕾说,疫情期间,学校仍保持每周发送电子简报,主要内容就是鼓励大家团结战胜疫情。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也照常向学生提供远程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有很多医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主动申请去做志愿者。
意大利心理医生埃马努埃莱·卡罗波认为,与学业相比,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疫情前后的生活截然不同,心理也会更加脆弱。很多学生会由于失去目标、缺少约束力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青少年,无法出门运动,没有社交活动,这些都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希望教师们也认识到这一点。
卢森堡教育大臣克劳德·迈施说,所有新方法和措施都不能替代传统课堂,但这是在学校关闭期间的最好选择。(执笔记者:于跃;参与记者:张代蕾、李洁、徐永春、潘革平、王子辰、陈序、冯俊伟、左为、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