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在“欧洲心脏”感受疫情下的冷暖

日期:04-14
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现场:在“欧洲心脏”感受疫情下的冷暖

参考消息网4月14日报道(文/潘革平)有“欧盟心脏”之称的比利时自3月18日开始“封城”,禁止民众聚集和不必要的出行,要求保持社交距离。近日,随着天气转暖,首都布鲁塞尔街头的行人比“封城”之初多了不少,超市、店铺、邮局都开门营业,人们在门外排起间隔一米的长队。

在貌似平稳的社会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疫情拐点遥遥无期、民众忧虑情绪日增、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政府财政寅吃卯粮……

“疫情将是一个分水岭”

截至4月12日,只有1100万人口的比利时,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达29647例,按确诊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统计,居全球第四。

比利时首相索菲·维尔梅斯日前在电视讲话中坦言,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医疗体系,但比利时也面临各种困难:医疗设备的短缺、战略储备的不足、医护人员的担忧、经济危机的阴霾。

受封禁措施影响,100多万比利时人成为“临时”失业者,他们大约每月可领取1450欧元的补助。但一位名叫曼迪的网友留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封禁结束后,我原来的公司不可能马上恢复元气,我担心‘临时失业’变成‘长期失业’。”

疫情给政府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比利时联邦政府预算大臣达维德·克拉兰瓦尔透露,今年的财政赤字将从2019年的93亿欧元扩大到240亿欧元以上。“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影响将至少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倍,几乎达到了1929年大萧条时的水平。”

疫情还可能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维尔梅斯在5日的讲话中表示:“疫情将是一个分水岭,未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社会的运行方式都将改变。”

凡人物的非凡力量

近日,比利时一名死于新冠肺炎的90岁女性因一句话而登上多个国家的报纸。这位名叫苏珊的老奶奶对抢救她的医生说:“您不需要将呼吸机浪费在我身上,留给更多需要的人吧。”

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背后暴露出许多国家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短缺。在医疗资源告急、卫生系统濒临崩溃的情况下,根据患者年龄和生存几率选择性收治患者成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无奈之举。

比利时列日市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萨布里娜·若阿基姆亲身体会到了这种无奈。她在比利时《晚报》开设的抗疫专栏上写道:“之前,我从相关文章中看到,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主要是年长者。但至少我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情况并非如此:这里患者年龄在18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不到60岁。显然,有人选择了不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的方式来走向生命的尽头。”

面对激增的新冠病患,像若阿基姆一样的医护人员一直不知疲惫地在一线顽强抵抗。不过,选择勇敢站到一线的,不仅仅只有医护人员。

穆罕默德在一家新冠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负责打扫病房。“床、橱柜、电视、遥控器、地板、墙壁、天花板——房间里一切都要清理消毒,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地方。”一个病人出去了,下一个病人很快就会进来。“有时候都没来得及跟他们说声再见。”穆罕默德遗憾地说。

在这些身处抗疫一线的人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只希望自己被看做普通人。

若阿基姆这样写道:“每晚8点,都有人在阳台上为我们鼓掌。我想告诉他们的是,我们只是在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在新冠危机出现之前,我们每天就是这样做的,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危机当中乃至危机之后,我们始终会一如既往。”

大疫之下没有孤岛

这场大疫,使中国与比利时之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比利时政府机构第一时间响应,向武汉捐赠医疗物资。欧洲疫情暴发后,来自中国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的大量医疗物资相继抵达比利时。

4月3日,比利时瓦隆大区副首席大臣维利·博尔叙在个人社交网站留言:“在困难时期,人与人、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谢谢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谢谢你们为抗击疫情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旅居比利时的广大华人华侨也积极参加到抗疫行动中。旅比华人徐伟表示:“大疫之下,没有孤岛。在欧洲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才对得起这片在这里创业生活、养儿育女的地方,对得起长期生活下去的子孙后代。”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使馆推动中方专家与比利时专家分享抗疫经验,下一步还将根据比方要求,积极联系中方专家为比方医护人员进行视频指导和培训。”

防止感染新冠病毒 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将留在海上 美卫生官员建议延长社交隔离政策 说完就被带离州长简报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