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病率可能还将持续——专访浙江援意大利医生周华

日期:04-01
浙江新冠肺炎

原标题:火线|高发病率可能还将持续——专访浙江援意大利医生周华

口述实录·火线

伦巴第大区医护人员不足,政府现在通过三个途径增加医护人员数量:返聘退休人员、招募私人医院医生、允许医疗本科毕业学生直接管理新冠患者。

记者|黄祺

中国援意大利专家组3月18日直飞意大利。工作至今,专家组四次到医院病房现场沟通;与距离较远的医院进行三次网上沟通;去了两个社区;到两家华人企业现场指导抗疫;举办了针对华人华侨的网上咨询会议,参与人数超过16000人。

中国专家组在意大利考察当地医院抗疫情况

中国专家组在意大利考察当地医院抗疫情况

医疗队主要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工作,这个大区是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将近1000万,也是新冠疫情重灾区。

截至当地时间31日18时,意大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105792例,新增4053例,新增死亡837例,累计达12428例。现存77635例确诊病例中,重症4023例,居家隔离的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45420例。

由中国政府指派、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委派、浙江省政府承派的医疗专家组共13人,包含浙大一院7名医生,浙江省中医院和浙江省同德医院的两位中医医生,以及浙江省疾控、侨办和国家卫健委工作人员。医疗队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当地梳理防控和收治的流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华医生介绍,专家组主要的任务有三个:第一是向当地卫生部门介绍防疫经验;第二是与当地医院交流,考察医院救治流程、感染控制措施,分享中国的救治经验;第三是对当地华人华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据了解,意大利有20万华人华侨,伦巴第大区有接近5万的华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华

3月31日,周华医生接受了《新民周刊》专访。他表示,通过走访与深入的交流他看到,意大利已经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限制聚集性活动的措施,公交车上乘客很少,多数戴着口罩,除了生活必需品供应外其他商业机构已经关闭;尽管病人猛增带来医疗资源紧张,但由于医疗水平较高、医疗秩序比较好,所以救治仍然比较有序,并没有出现混乱局面。

周华认为,由于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在现有的措施下,目前意大利每天四五千确诊病人的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综合性医院防护级别不够

《新民周刊》:目前意大利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四五千,当地医疗机构能承受这样的救治压力吗?

周华:目前了解下来,医疗物资还是缺的,比如呼吸机缺口较大,中国、俄罗斯、古巴都已经对意大利有一些捐赠。另外防护物资很缺,护士人手也不够。

《新民周刊》:你们在当地医院看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周华:我们到意大利后去过三家医院。伦巴第大区疫情较重的是贝加莫,我们去了贝加莫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医院——贝加莫教堂若望二十三世医院。另外去了米兰的Ospedale Luigi SACCO医院,这家医院是意大利北部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是北部的传染病诊治中心。第三家是摩德纳大学附属医院,这家医院的实力在全球是很靠前的,主要是外科非常强,现在变成了主要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

意大利的医疗水平是非常高的,也是欧洲公共医疗服务做得最好的国家,医疗服务对国民是免费的,医疗秩序也很好。

之前我们以为医院里有大量排队的病人,但进入医院我们看到,并没有这样的景象,走廊上没有病人,医护人员工作井然有序。如果不是跟医院管理人员交流,很难感受到疫情的紧迫。

中国专家组进入疫情“重灾区”贝加莫的一家大型医院感染病病房

中国专家组进入疫情“重灾区”贝加莫的一家大型医院感染病病房

《新民周刊》:医院里硬件条件、防护的水平是怎样的?

周华:第一次去贝加莫教堂若望二十三世医院,我们进入了感染病病房,没有进他们的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病房总共有48张床,超过一半病人在做无创通气治疗。ICU病房的床位已经住满了,所以病人在普通病房里面接受无创通气治疗。

欧洲没有像我们经历过SARS,经历过禽流感,他们已经太长时间没有经历过这种比较严重的传染病,整体上病房里的医院感染控制比中国做得弱,医护人员的防护没有我们国内那么严格。

进入新冠肺炎病房我们都是穿防护服进去的,而他们的医护人员最多穿个基本的隔离衣。我们都戴N95口罩、眼罩,而他们就一个外科口罩,不一定戴眼罩。我们跟当地管理者沟通,我们认为这样的防护措施是不够的。

《新民周刊》:国内新冠疫情中,院感管理被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意大利院感措施目前能做到什么程度?

周华:总体上贝加莫这家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和医护人员防护是不够。传染病病房里面,我们要求“三区两通道”,指的是病房里要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医护人员在清洁区工作。但贝加莫教堂若望二十三世医院分区很模糊,医护人员和患者分开的通道也做不到,他们就在地面上贴一条红线,左边病人走,右边医护人员走。

最近我们去了第二次,去第二次的目的一个是向医院捐赠防护物资,因为第一次去的时候海关清关等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个目的就是去看看医院的院感和防护措施是不是进一步加强。

我们再次见到了贝加莫教堂若望二十三世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急诊科的主任,感到防护措施比第一次要更好了。这一次去他们都戴帽子、N95口罩,虽然没有穿防护服,但还是穿了隔离衣,可以看出他们也在调整防护策略。

中国专家组与当地医生远程连线介绍经验

中国专家组与当地医生远程连线介绍经验

《新民周刊》:防护措施没有太严格,是因为观念还是因为物资不够?

周华:我们仔细跟对方负责人了解情况,看下来观念和物资不够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他们现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防护要求来做,只有在给病人做气管插管这样的操作时,才需要高级别的防护。

当然物资不够也是存在的,整体上床位不够,医护人员不够,特别是护士不够,防护的物资也是短缺的。

意大利的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非常困难,非常辛苦,但我看到的医生都是非常积极、非常乐观。他们跟我们讨论救治上非常细节的问题,他们表现出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在防护物资不充足的情况下,有的医院已经出现了医护人员感染,但一个科室里就算有人感染,其他的医护人员没有人说“不干了”,他们还是很敬业地在工作。

当地对中国专家的建议很重视的,每次我们开会,大区的副主席或者卫生福利部的部长都来参加。根据我们的分组,对方也让医疗救助组和公共卫生的专家与我们去对接。当然,我们的政策建议,他们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采纳。

中国专家组与米兰SACCO医院医生交流诊治经验

《新民周刊》:这家医院的情况是不是意大利医疗机构普遍的情况?

周华:我们去了米兰的SACCO医院,是米兰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这里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传染病应对的流程非常完善。

米兰这家传染病医院介绍说,从武汉封城开始,他们就为应对新冠肺炎建立预案,成立了应急小组。不仅有医院层面的应急小组,米兰省层面也建立了应急小组,伦巴第大区也成立了应急小组。他们每天关注中国的情况,关注文献,应急预案根据疫情的发展每隔几天就更新一次。

这家医院硬件非常好,医院里有一个p4实验室,有三个p3实验室,病毒检测能力是非常强的。医院有两幢专门用来收治比较严重的传染病的大楼,有77张床位,这77张床位都是负压病房,医院里“三区两通道”就很严格。

但是疫情来得太快,病人太多了,传染病专科医院没办法满足需求。那么到了综合性医院,防护意识和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跟上,这个跟我们疫情早期武汉的情况是比较像的。

我们非常想把中国的经验告诉他们,让他赶快改过来,不要造成太多医护人员感染。最近新闻已经报道,意大利不少医护人员已经感染。

轻症患者回家隔离

《新民周刊》:他们的新冠肺炎病人就医是怎样的流程?

周华:意大利的就医秩序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一个人发现自己发烧,会先打电话给家庭医生,或者打一个全国统一的就医电话,病人通过家庭医生或者电话完成初筛。

中国的医院有发热门诊,意大利的医院是没有的,发热病人基本上都是到急诊就医。在医院急诊我们看到,有三四个病人接受了核酸标本的采集,大概等待3-6个小时后得到结果。如果阳性,根据病情的轻重,医生会决定病人是不是需要住院治疗。不需要住院的病人就回家隔离。

现在一些医院里也搭建帐篷,病人在帐篷里完成初筛,确诊病人被引导走一个固定通道。

《新民周刊》:根据武汉的经验,轻症患者居家隔离会增加很多家庭感染和社区感染病例,那么意大利的居家隔离是怎么做的?

周华:意大利最大的难题是没办法把所有病人都收到医院里来,所以轻症病人现在还是回家隔离的。

SACCO医院给我展示了一个发给患者的居家隔离包。如果一个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医生评估你不需要住院,那么医院就会发这个隔离包给你。里面有一张两页纸的说明,告诉你在家里要做哪些事情;包里有一包口罩,有手套,有手部消毒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回家后患者要做到戴口罩、戴手套,要洗手,每天要给自己测2-3次血氧饱和度。医生每天会打电话问病人的情况,体温多少,血氧饱和度多少。家庭医生还会上门巡查。如果说病人出现高烧不退,或者血氧饱和度有变化了,症状加重了,那么医生就会把患者送进医院。

我觉得他们居家隔离的整个流程做的还是比较好,在没有条件把所有的病人都收治进医院的情况下,他们的医疗体系尽可能保证居家隔离病人的安全。

周华医生在意大利工作

周华医生在意大利工作

《新民周刊》:从中国的防控经验看,社区防控和公共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方面意大利有很多难题是吗?

周华:今天上午我们与米兰卫生局的官员沟通,米兰卫生行政部门介绍说,米兰地区强调对15万 70岁以上人口的保护,通过媒体及家庭医生宣教劝导他们严格居家隔离。对出现症状并主动联系医生的人群,如果医生判断不能排除新冠者的,就严格要求居家隔离,同时分析密切接触者。但是隔离要求是非强制性的,依靠患者自愿,目前执行的隔离期为14天。

政府宣传上强烈建议民众减少外出,但对普通民众出门戴口罩没有强制要求。目前意大利口罩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后续将有条件加强民众出门戴口罩的宣传。

这些天当地管控的措施已经不断升级。

我们十多天前刚来的时候,大街上人蛮多的,公交车上人也比较多,很多人不戴口罩。而最近再去看,一辆公交车上就一两个人。路上行人也少了,除了药店、食品店、超市是开门的,其他的商店都关门了。超市门口排队的人互相之间距离大概都在两米以上,排队的时候他们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居民出门之前需要下载一个表格,这个表格里说明自己住在哪里,今天出门是做什么。大街上有警察巡查,警察查问的时候居民要把表格出示给警察看。比如你家在A区,无缘无故跑到B区去,那么你就可能受到惩罚。

所以他们的社区管理,主要还是一种宣教,要大家自觉遵守规定。医院的规范也是如此,医院怎么做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或者行业协会的规范,而不是按照行政指令去做。

达到米兰后中国医疗专家组立即投入工作

达到米兰后中国医疗专家组立即投入工作

米兰“火神山医院”完工

《新民周刊》:意大利建设的临时医院目前发挥作用了吗?

周华:伦巴第大区贝加莫省等疫情较重的区域医疗资源100%用满,正在建野战医院增加收治患者的床位。而米兰等疫情相对较轻的区域,床位尚有空间,但是就诊人数不断增加。政府目前通过设定定点医院、扩建病房、建立新医院等方法增加患者收治能力,目标是扭转部分新冠患者晚期才得到治疗的情况,争取早期收治。

这边临时医院的规模都不大,不是我们想象的方舱医院。贝加莫新建的医院大概是200张床,米兰的是250张床。这两个新建的医院都以收治重症患者为主,配备呼吸机。伦巴第大区医护人员不足,政府现在通过三个途径增加医护人员数量:返聘退休人员、招募私人医院医生、允许医疗本科毕业学生直接管理新冠患者。

除了用体育馆、展览馆建临时医院,医院里也在增加床位。比如SACCO医院,它有200多年的历史,医院有20多幢房子,现在他们把平时不用的那些房子全都整理出来,不断扩大医院的收治能力。

米兰刚刚完工的临时医院

米兰刚刚完工的临时医院

《新民周刊》:米兰的临时医院内部是什么样子?

周华:我们专家组今天去米兰展览馆实地查看了临时医院,展览馆改建为医院,以收治重症患者为主,作用类似武汉的“火神山”医院。

经过近10天通宵达旦的工作,临时医院已经基本完成二楼一个区块的改建,共有54张床位,计划本周末开始收住患者。后续临时医院还将继续完成另外3个区块的装修,完工后可容纳250个重症新冠患者入住。

完工后医院里将包括医生办公区、医学检验和检查区、患者住院区。病区按照传染病病区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和分通道。考虑到天气寒冷,救护车送来的患者在进入病房前可进入有暖气的临时帐篷过渡。病区内所有床位配备呼吸机,入住一个区块的患者将有一个医疗组进行管理。我们进去一个区块,看到每个病房7张床位,每个病房均为封闭式的负压病房,新风系统和氧气管道齐全。

米兰的临时医院配备了救治重型新冠肺炎病人的设备

米兰的临时医院配备了救治重型新冠肺炎病人的设备

应收尽收很难做到

《新民周刊》:意大利每天新增四五千确诊病例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天,根据您在那边看到的情况,您个人对当地疫情发展有什么判断?

周华:来了十多天我有一些感受。一个是意大利作为发达国家,它的医疗技术、医疗秩序、民众的素养都是比较好的。这个可能跟民众对疾病的认识,对死亡的认识有关系。

但是从新冠病毒传染性特别强的角度出发,我个人的判断,每天新发病例比较高这个状态可能还要持续。

《新民周刊》:我看到您之前谈到意大利没有“疑似病例”这个概念,具体是什么意思?

周华:到目前为止,意大利还没有做到我们国内说的“应收尽收”“应检尽检”。

在这里,医生如果认为病人的症状不严重,不需要做核酸检测,那么病人就不做检测了。所以意大利目前报告的确诊患者数据,不代表真正感染的人数,很多可能感染的病人是没有做检测的。

《新民周刊》:您认为意大利疫情控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周华:意大利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减少新发病人。我们一直跟伦巴第大区沟通,我们认为他们的人群隔离、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做得不够,有条件就应该给可能感染的人做检测,让这些人接受隔离。但是他们还是很犹豫要不要去这么做。

我们国内如果确诊一个病人,疾控工作人员要去做流行病学调查,要查出这个病人接触过哪些人,密切接触者要接受隔离医学观察起来。但是意大利现在流调是不严格的,他们做这样的决策,一个是基于对整个疫情发展的判断,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现实的困难——有没有能力给这么多病人做流调,流调后有没有地方做隔离医学观察?还有就是他们认为利用大数据进行流调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中国专家组还为当地华人华侨提供服务

中国专家组还为当地华人华侨提供服务

《新民周刊》:专家组在服务华侨华人上做了哪些工作?

周华:随着疫情发展,一些华侨比较焦虑,华人中也有确诊的病人。要不要回国?在这里能不能得到好的治疗?大家有很多疑问。我们举办了四场针对华人华侨的防护知识讲座,线上听众总共有16000人。另外我们华人华侨希望得到中医中药的服务,所以我们有两位中医医生,带了一些预防性的中药以及可以治疗轻症新冠肺炎的中药,我们把这些药物都交给侨团去协调下发。

整体上我们来了以后华侨华人还是比较安心的,大部分之前有焦虑情绪的人,在经过咨询后都缓解了。

《柳叶刀》主编:1月底中国传递出来的信息非常清晰,但我们浪费了时间 近34亿人因新冠大流行隔离 欧美成全球疫情新“震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