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位专家众议:疫情之下的全球经济与“经济大萧条”具有本质区别
[环球网综合报道]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海外疫情拐点尚未出现的当下,美股会像1929年大危机那样进入漫漫熊市吗?疫情过后,全球资本市场如何应对危机,普通投资人又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在危机中创造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3月27日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举办“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和市场展望”线上研讨会上表示,疫情冲击之下,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对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走势,从各类宏观指数来看,疫情带来的影响本质上与经济循环正常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扰动是不一样的。疫情发生后,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我国采取了人员隔离、区域严控等措施,中国的整个经济循环和社会活动出现短期休克式停摆。但对于中国这种生产能力和市场潜力很大的国家,中国经济本身的恢复能力和防冲击能力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显现出来,这也让我们在未来的全球布局里,可能迎来一些战略性机遇。
刘元春指出,防疫的措施带来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同样适用,相较于此前全球经济大危机,本次疫情对于社会生产能力的冲击时间更短,短期冲击力更强,因此在后期采取相关政策过程中,也应该采取更多新的框架进行整体把控,而不是把它和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同等应对。
对于本次疫情带来的危机与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所不同这一观点,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与刘元春持有同样看法。沈建光指出,从当前全球经济与大萧条期间在货币制度环境、宏观政策理念、全球贸易情况、银行体系健康程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来看,普通民众对于“重归大萧条”的担忧其实是一种误导。
沈建光预计,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大概率不会持续超过一年。目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做好疫情的防范与控制,尽量缩短疫情冲击的时间。另外,应对需要采取必要配套社会公共政策、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因金融资产的恐慌性抛售造成的流动性危机以及各种连锁反应。
对此,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也在发言中指出,缓解经济危机最重要还是控制住疫情,要三管齐下,要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政策,齐头并进相互配合。
疫情影响下,中国如何拉动内需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邢自强认为,必须注重智慧城市数字基建的发展,即在5G、云服务、大数据、AI物联网这些领域有所建设。“我们非常有必要发展新阶段的城市化弥补公共卫生体系和其他公共服务的不足,这才能真正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会议当天,美国新冠病毒感染案例超越中国和意大利居世界首位,而在此前,受疫情影响,美股市场也在短短20天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4次熔断。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认为,从多方面因素来看,疫情在美国触底最重要,因为美国经济当中70%都是消费和服务行业,就意味着美国需求的下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最大的。
纪沫强调,疫情在美国触底大概是两周到三周时间,此后资产价格一定会稳下来。但对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时刻保有敬畏之心,防疫的技术性瓶颈才是全球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