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纽约“细菌之城”留下大流感记录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高山】纽约曼哈顿区是举世闻名的博物馆密集区,位于市中心第五大道上的纽约城市博物馆是不可不去的。自2018年起,这里开放了一个《细菌之城——微生物与大都市》主题展厅,以纪念曾席卷全世界的大流感。
第一次防疫隔离珍贵资料
那次震惊全球的大流感始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并因西班牙疫情特别严重,被俗称为“西班牙流感”,实则是H1A1流感的一个变种。这一流感被归国的美国大兵带回本土,造成全美流感大暴发。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流感在全球夺走逾5000万人生命,而作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也付出3万人死亡的惨痛代价。“细菌之城”特别展厅的设立,正是为了纪念“大流感”100年,并回顾纽约防疫的坎坷历史。
在“细菌之城”,我们可以看到纽约历史上第一次防疫隔离:19世纪纽约埃利斯岛移民玛丽·马伦被发现感染伤寒,引发岛上居民大恐慌,当时的卫生部门将她安置到荒凉的北兄弟岛进行隔离,并调集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对玛丽进行定期测试和研究。这位被称作“伤寒玛丽”的纽约首位流行病确诊隔离者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书信,陈列在“细菌之城”展厅的部分书信,详细、生动描绘了被隔离者对测试、研究和隔离的理解、体会,为今天的我们留下早期防疫、隔离的珍贵资料。
“太空服”与“铁肺”
在“伤寒玛丽”展附近,则是作为“古今对比”的当代Bellevue特殊病原体小组所使用的、名为PPE的现代化个人防护设备,看上去很有“太空服”特色。在2014年治疗纽约历史上第一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时,这套设备立下汗马功劳。
“细菌之城”陈列了许多曾用于纽约市防疫的早期设备,如罗斯福岛“金水”医院使用的“铁肺”,当时医护人员试图用它治疗小儿麻痹症,但实践证明并没有太多用处;又如史坦顿岛“海景”医院曾使用过的一些今天看上去很古怪的设备,当时它们用于治疗19世纪最危险的都市传染病之一——肺结核;展厅里还有人类肺部标本以及用于检查肺部的支气管镜;更弥足珍贵的则是早期一线防疫护士艾伦的诊疗录音剪辑,这让人们可以直观了解,当年纽约医护人员是怎样应对结核病疫情的;联合策划单位纽约医学院则提供了早期用于治疗白喉患者的插管工具作为展品。
也有不少当代防疫展品
这里陈列着许多当代防疫展品,包括讲述2014年纽约市应对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电影,Bellevue特殊病原体小组对“纽约将如何应对下一场疫情大暴发”的科普视频以及当代防疫设备实物,等等。纽约市卫生厅为展览提供了现役防疫设备。
“细菌之城”还有一些和防疫有关的艺术品,如艺术家伊格尔斯以“输血导致艾滋病传播”为主题的作品等。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展品,如一只放大的埃及伊蚊模型,这种原本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蚊子,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流动,如今在纽约也时不时可以见到,它是诸多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包括曾在美洲肆虐一时的“寨卡”病毒。最有趣的是仅有一分钟的“老鼠”主题电影,隐喻纽约暴发鼠疫的危险。
正因为带有科普和启蒙意义,“细菌之城”不仅有常规的展品陈列,还开设了被称作“阅览室”的互动空间,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读到各种和传染病防疫有关的读物,还能与相关医护人员、曾经的患者以及带菌者进行互动讨论,听他们口述历史。专业人士还会指导人们如何预防传染病,如何照顾传染病患者。
“细菌之城”是由英国慈善机构惠康发起的,计划在世界许多城市设立类似展厅,目的是普及防疫知识,并唤醒人们对传染病疫情的重视。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