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欧严控、英国宽松,欧洲两种防疫策略背后是什么?
文/江东瑜(专栏作者)
据路透社14日消息,西班牙政府已起草一项法令,将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封锁。这是该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另据西班牙《国家报》14日报道,根据法令要求,西班牙人除了购买食物或医疗用品、去医院、工作或处理其他紧急情况之外,要待在家里。该措施将于3月16日上午8点生效。至此,南欧两大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相继进入“封城”模式。
此前瑞典宣布“不再统计全国的确诊人数”;英国则祭出了“群体免疫”,不会关闭英国的学校,也不禁止大型活动,只是建议轻微感染者在家待一周,禁止70岁以上老人公开活动。这都被不少人解读为政府放任不管、“自暴自弃”。
欧洲的防疫政策出现了分化,南欧两国选择了严控路线,而瑞典和英国则走向宽松。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分歧?值得探讨。
一、医疗资源匮乏的现实困境
欧盟国家的高福利水平是闻名于世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制中医疗是重要的环节,更是被公认为优秀的公共卫生体系。2019彭博健康国家指数覆盖169个国家和地区,该指数考虑预期寿命、环境因素(清洁用水、卫生设施等)、肥胖概率等变量。排名前十中,七席为欧洲国家——意大利排名第七。
英国的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发布2019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榜单,这项报告参考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以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为对象,针对32项评估指标计算出具体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榜单前十位中,除澳大利亚外,全部是欧洲国家,其中意大利排名第九。
但是,意大利在疫情中的实际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此次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经济最发达地区,该地区政府人均医疗投入在意大利各大区排名第二,整体地位类似我国的上海。疫情袭来,“意大利的上海”几乎一触即溃,医疗体系脆弱得难以置信。
其实,这对意大利人而言不算意外,医疗资源匮乏在该国是公开的“秘密”。2018年,意大利医疗仲裁法院发布医患数据分析报告称,意大利大约有1100万人因公立医院就诊排期时间过长,正在等待治疗或选择私立医院去看病。在伦巴第大区公立医院做一个静脉造影检查,需等待时间为98天,其医疗设备配置的捉襟见肘可想而知。
医疗急救系统的告急甚至更早,也更为严重。意大利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3至2013年期间,意大利医疗系统有20%的急救中心因设备老化、医护人员短缺被迫关闭。2015年,因政府再次大幅度削减医疗财政预算,造成了医疗系统28%的急救中心无法正常运转。
华丽的排名、免费医疗的光环之下,意大利医疗体系的真实情况却是名不副实。
这不是意大利独有的现象,欧盟发达国家的医疗福利标准基本一致,很多问题是共通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等待时间过长,以至于很多国民只能飞到印度,这般“医疗之旅”早已人所共知。只不过,“免费”的福利光环过于耀眼,一套所谓“科学严谨”的分级体系掩盖了拖延就诊的真相。
欧洲各国在疫情考验下,不得不面对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真相,这是各国采取政策的共同前提。
二、先输半局的严控
意大利政府从疫情之初就选择了严控,早在1月30日就匆忙宣布暂停中意两国直航。这一停止直航的决定也是出于严控疫情的考虑,该国政府当然知道自家医疗体系的底色。但是,痛苦的决定也没有阻止疫情的暴发。
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超强的传播能力,钟南山院士在2月27日称新冠肺炎“传染情况可能比SARS还要高,RO值是2-3之间,重症病人会更高”。海外甚至有研究结果认为新冠肺炎的RO值达到了2-4。在人员流动性巨大的欧洲地区,仅仅一国采取严控措施是无法杜绝输入性传播的,意大利停止中意直航是杯水车薪,最终大暴发并非意外。
还有部分原因是与欧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国民意识有关。欧洲高福利制国家是不折不扣的大政府,政府财政占到GDP的40%,管理社会各方面的事务,功能极其庞杂。但是,采取强力措施实施管制绝非其强项,多年来没有施行真正的紧急状态,国民一时很难配合。
因此,政府劝导,民众不配合,施加管制又缺乏手段。严控政策在疫情前半场未能奏效,爆发之后又成了挤兑医疗资源的狂潮,导致医疗体系压力巨大,意大利成为欧洲较为严重的疫情暴发国家。
西班牙与南欧邻居意大利声气相通,基本情况也与之相似,如今意大利城门失火,西班牙社会恐慌情绪加剧,西班牙政府顺势采取严控政策也是顺理成章,而且有了意大利的前车之鉴,该国政府可以指望国民对严控举措更为配合,这就是西班牙政府追随意大利的足迹选择了严控严防的“封城”模式的原因。
严防严控是防疫情,更是防恐慌、防社会失序,疫情走到这步也就不得不如此,这是形势使然,其中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三、“放任”是无奈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英国的“放任”其实也是对意大利前半程严控失败教训的汲取。
在疫情爆发并向全球扩散时,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针。疫情先爆发的中国采取的是严控严防以隔离乃至消灭病毒的措施,日本、新加坡则是重视降低死亡率的底线防控,优先目标是防止避免挤兑医疗资源,以重症治疗为主。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路径选择很正常,但英国的“放任”,是无奈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
理论上讲,英国政府确实可以升级到战时状态,但是脱欧、苏格兰分离倾向加剧等因素的存在,政府即便出台此类措施也未必能落实。
对岸的法国就是如此。马克龙政府出台禁止大型集会的政令后,阻挡不了“黄马甲”的大游行。如果英国政府强推严控,存在双重风险——首先是引发剧烈社会冲突,其次是政令无法执行,失去威信。无论哪种风险爆发,都是社会失序的结果。与其如此,先行高调警示,引导民众和社会机构采取自救行动。虽有无奈的成分,也是务实的选择。
至于瑞典的“不再统计全国确诊人数”,不应过度解读为政府“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瑞典的地理位置、现实情况都决定了它不大可能直接升级到封城封国的严控路线。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与大城市林立、人口稠密的东亚、西欧都有很大的不同,也不可能采取相同的防疫策略。
总而言之,各国防疫政策都取决于本国的医疗资源条件、社会状况乃至政治、文化。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规模庞大的新型流行病,眼下更需“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任何国家采取任何措施都有其考量,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现阶段国与国之间主要还是包容体谅、守望相助。政策得失的最终总结评估尚需时日,不必急于定论。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抱着共渡难关的善意,但愿中国无恙、欧洲无恙、全球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