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暗杀伊朗将军 以色列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吗?

日期:01-11
伊朗内塔尼亚胡

原标题:梅华龙:以色列和伊朗,敌对关系的来龙去脉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梅华龙]

美国对伊朗将军苏莱曼尼的暗杀以及伊朗随后的反击,使伊美关系和中东局势再度恶化。事件的升级过程中,人们很难忽视中东的另一支政治力量:以色列。一方面,美国的做法让人想起以色列利用国家军事力量对敌对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惯用的暗杀作为(所谓“定点清除”)。

在这一点上以色列恐怕比美国的经验还多。另一方面,人们想起以色列,当然是因为它与伊朗长久以来的敌对关系。

一、以色列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吗?

在美国暗杀引发伊朗举国激愤之后,以色列方面很快试图撇清自己与袭击的关系。尽管在特朗普上台后美以关系似乎重新进入了蜜月期,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还是声明美方的暗杀行为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与以色列无关,并据称警告了自己的内阁成员不要插手此事。而伊朗方面则在8日凌晨袭击美军基地后立即威胁:若有第三轮攻击,“锡安主义”政权的海法将是目标之一。看起来,内塔尼亚胡的免责声明并未获得伊朗人的采信。

内塔尼亚胡曾在联合国鼓吹伊朗核威胁,图自路透社

内塔尼亚胡曾在联合国鼓吹伊朗核威胁,图自路透社

这也难怪。近五六年来,以色列右翼政治势力都是伊朗核协议获得通过的最大阻力之一。伊朗核协议也是造成奥巴马政府与以色列关系不睦的主要原因。大家恐怕也不会忘记2018年内塔尼亚胡站在一墙光盘之前声称掌握了伊朗“秘密”核计划的经典画面。而这似乎也不仅仅是以色列右翼政治领导人自己的观点。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在核协议通过后,近七成以色列国民反对此协议。而在2018年的一次调查中,六成以色列人支持内塔尼亚胡对核协议的攻击立场。在以色列政治人物中,不管是右翼、中右还是中左,大部分人本质上反对伊朗核协议,并希望伊朗的力量得到极限压制。除了部分军方人员认为核协议会给以色列带来集中对付周边其他威胁的机会之外,只有左翼政治家如赫宁(Dov B。 Khenin)赞扬伊朗核协议会带来地区和平。换句话说,尽管内塔尼亚胡因为腐败弊案在以色列国内饱受批评,在将视伊朗为大敌这方面,大多数以色列民众和他们的右翼政府立场一致。这恐怕也是近年来以色列社会右翼化的体现。

二、巴列维时代的伊以关系——共同盟友与共同敌人

那么以色列为什么将伊朗视为敌人呢?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是否一直敌对呢?讨论这一话题,我们必须把历史上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双方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执政时期(1941年-1979年),伊朗是一个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上并不完全独立的君主专制国家。在五十年代初期由政治家穆罕默德·莫萨迪克(Muhammad Mosaddiq)推行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之前,伊朗的石油几乎完全由“英伊石油公司”等境外势力控制。

在运动失败后,伊朗自然也未获得对自己石油产业的完全控制权。整体上,巴列维王朝几乎就是英国和后面美国势力在伊朗的代理人。在一定程度上,彼时的伊朗在政治和对外关系上与今日的沙特阿拉伯颇为相似:君主专制、英美附庸。当然,在世俗性、西化和最终对自身石油资源的话语权方面,1979年之前的伊朗和沙特还是颇有区别的。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而那段时间的以色列属于哪个阵营呢?虽然1947年刚建国的以色列在内部制度上似乎有一些社会主义表象,但作为西方锡安主义犹太人在中东建立的外来政权,在强敌环伺的前提下,在国际关系上很快还是明确了其亲西方的色彩。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当中,因为共同的利益,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与以色列走到了一起。后来,当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愈发高涨的时候,以色列与西方传统殖民势力以及新兴霸权美国一样,将试图赶走外来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视为大敌。

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当中,以色列战绩不俗,打击了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蓬勃发展的势头。同为欧洲外来移民所建立政权的美国和以色列似乎在文化价值观、立场上也愈发有共同语言。总之,在50年代到70年代末之前,以色列和伊朗一样,都是美英和西方势力在西亚地区的同道者或代理人。

除了同为美国盟友之外,作为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伊朗也难免和他们的美欧盟友一样对阿拉伯民族主义颇为忌惮。在地缘政治和族群矛盾(波斯、犹太与阿拉伯)的背景之下,尽管巴列维时期的伊朗从未正式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地位,但二者之间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

波音内部通信曝光 员工嘲笑737MAX是小丑设计的 外媒:阿曼苏丹国苏丹卡布斯逝世 享年79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