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擦枪走火 一文读懂中东“恩怨情仇”

日期:01-08
伊朗伊拉克

原标题:美伊擦枪走火,一文读懂中东“恩怨情仇”|沸腾

文|关不羽

一个将军之死,让中东局势陡然升级,在隔空对阵数轮之后,美伊冲突擦出明火。

当地时间8日凌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美军阿萨德空军基地”遭火箭弹袭击,目前伤亡情况不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证实了这一消息。对此,美国目前表现得比较克制,回应“正在初步评估战斗伤害”。而伊朗外长则表示,自卫行动已经结束,不寻求升级或战争。

而之前两位总统的隔空喊话也同样“剑拔弩张而不失克制”。特朗普宣称“52个目标在打击名单上”,对应的是1979年德黑兰人质危机中伊朗方面扣押的52个人质。鲁哈尼总统的回应也不同反响,“那些提到52的人,还需要记住290”,所谓的290指的是1988年美国海军击落伊朗航空655航班上290位遇难乘客。

讲真,两位总统这不是在办外交,而是在给各位90后、00后补历史课。这古早味的老梗,倒是体现了美伊两国之间曲折血腥的历史关系,但是真以为这些历史旧账会点燃熊熊之火,那就多虑了。中东的政治游戏不是将军葬礼上看的激情澎湃,而是一套冰冷的、充满现实利益算计的游戏规则。

一切要从“伊斯兰国”(ISIS)讲起。

ISIS起兵、各方“摘桃”,奥巴马当老好人、特朗普收拾烂摊子

美国可谓是ISIS之乱的始作俑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进入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战略迷茫期。中东政策历来是美国国际政策的“浓缩版”,也就乱套了。

小布什摧毁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撕开了中东第一道伤口。到奥巴马时代,从阿拉伯之春开始,中东各国政权不稳。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被美国打残,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政权争夺愈演愈烈。周边政权不稳,最终导致了伊叙两国结合部的权力真空,2013年伊斯兰国趁势而起。

国际社会当然不会承认,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倒行逆施的ISIS立即遭到“天下围攻”。美国牵头组织54国联盟打击它,周边的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以色列群殴它。终于在2017年至2018年间将其基本消灭。

▲美方称极端组织最高头目巴格达迪自爆身亡,其尸体或将沉海。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美方称极端组织最高头目巴格达迪自爆身亡,其尸体或将沉海。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但ISIS之乱,给中东格局带来了持久的影响,如今中东问题的焦点,就是后ISIS时代的格局划定。

一来,ISIS所处的位置很敏感,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是所谓的什叶派铁三角或什叶派之弧,虽然成了叙利亚的痛点,却也让地区大国伊朗有了对外干预、趁势扩张、整合该地区什叶派穆斯林的理由。

二来,ISIS之乱延烧到叙土边境,还把库尔德民族问题一并炒热,土耳其受到了威胁。而南面的ISIS武装问题,又涉及以色列的边境安全。美国对盟友的处境不可不理。

对此,奥巴马并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只能与伊朗协调关系,希望在伊朗协助之下能够平息事态,因此有了放松制裁、伊核协议。

被美国打压多年的伊朗松了绑,趁势而为在地区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叙利亚的事实存在扩大,和以色列的矛盾升级;在伊拉克什叶派中影响力扩大,其代理人名义上控制了政权。

这些直接收获还不算,和老对手沙特的冲突也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也门内战中,伊朗代理人的胡塞武装组织不仅对沙特扶植的也门政府拳打脚踢,甚至对沙特有直接威胁。代理人战争打到这步,也快图穷匕首见了,沙特在瑟瑟发抖。

纵观全局,这轮美伊互动中,美国是名实俱损,吃了闷亏。由此才会出现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政策陡然转向,强硬到今天这种地步。

土耳其、伊拉克、以色列、沙特,各有各的小算盘

在这一过程中,土耳其的异军突起也尤为瞩目。土耳其入局有自身的紧迫性,无论是ISIS坐大,还是库尔德人建国,对土耳其而言都是灾难。

但埃尔多安的心思,可不只维护自身安全。强推伊斯兰化导致和欧盟关系恶化,经济形势不佳,遭致国内民意支持下滑。打回中东北非、重现奥斯曼土耳其的光荣,是转移国内矛盾、巩固统治的机会。因此,土耳其在ISIS乱局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而且,把握住地区局势带来的机会,在俄美之间走钢丝游戏,让它收获颇丰。

▲1月3日,伊拉克巴格达机场遭美军空袭。图片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1月3日,伊拉克巴格达机场遭美军空袭。图片来自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伊拉克的情形则更微妙。一些人想当然地把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算作了伊朗的天然盟友,这是误解。中东问题的微妙之处就是阵营复杂,伊朗和伊拉克的什叶派在宗教权威方面的竞争有两百余年。

萨达姆政权削弱了伊拉克什叶派的权威性,才让伊朗神职人员的地位凸显。萨达姆政权崩溃后,伊拉克什叶派迅速复兴。现存什叶派宗教最高神职大阿亚图拉中,伊拉克的西斯塔尼在宗教方面的地位高于伊朗的哈梅内伊,在伊拉克更是公认的宗教领袖。他一向主张神职人员不要过度介入政治,对伊朗神权政治多有批评,和哈梅内伊之间的关系很僵。西斯塔尼反而和美国的关系不错,多次协助美国调停与其他伊拉克什叶派的关系。

以色列和沙特为首的海湾各国,是反什叶派轴心。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他们只需要美国给予支持,对伊朗政权的打击是积极的、不遗余力的。但沙特等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和美国的结盟是以对抗伊朗叙利亚为前提的,如果撤走了“共同的敌人”,盟友关系到底能稳固到什么程度也很可疑。

还有一个暂时不活跃的欧盟,本身和美国、伊朗都有复杂的恩怨情仇。欧盟大国曾经有过打造石油欧元的计划,最重要的合作方就是伊朗。可是他们和美国、海湾国家的利益关系也很密切,无法孤注一掷。更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矛盾重重、经济表现糟糕,在叙利亚战场上法国又表现得极为乏力,这些老牌强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已经大大降低。

削弱伊朗而非颠覆,这就是美国的“小目标”

特朗普政府上台时,各方都对这位政治新人较为轻视,伊朗尤甚,对特朗普多次抨击伊核协议的弦外之音置之不理。

伊核协议的核心其实不在核武。伊朗多次表达了无意核武化,哈梅内伊甚至以最高宗教领袖的身份发布过反核武的训令。就在当下剑拔弩张之际,伊朗副外长也表示伊朗已准备好全面遵守核协议。伊朗和朝鲜不同,核武化的动力有限。伊核协议的真正价值,在于美伊这对几十年的老冤家处于一个正式的国际协议的框架之内,这是双方关系正常化的窗口。

而特朗普之所以反对该协议,其实也是针对伊朗中东扩张威胁美国利益的现状。要说伊朗全无反应也是冤枉,在叙利亚南部撤军问题上,伊朗是迅速调整了步调,撤军了。在霍尔木兹海峡风波中,美伊双方也体现了一定的克制。

但伊朗特殊的政治结构中,伊朗伊斯兰卫队不仅是军外之军,而且俨然是国中之国,政策协调困难。这一国内强硬派就成了“出头鸟”,打美国无人机、胡塞武装攻击沙特石油设施、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袭击美军基地,还有这次袭击阿萨德空军基地,背后都是伊斯兰卫队的身影。无论是不是苏莱曼尼将军的直接指挥决策,他成为美国的打击目标都是必然。

▲百万伊朗民众为苏莱曼尼送行。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百万伊朗民众为苏莱曼尼送行。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因此,看上去美国咄咄逼人的定点清除,实际上是对伊朗在中东大举扩张的回应,也是对传统盟友“沙特-以色列轴心”的政策交底。实际上,美国政府在事前事后都明确表示,先是多次指责伊斯兰卫队的恐怖组织,又在霍尔木兹海峡风波中明确点名伊斯兰卫队为敌手,事后特朗普又明确表示“不谋求推翻伊朗政权”。美国对伊朗的战略意图仍然是有限的。

这也很容易理解。无论是直接打击还是代理人战争,甚至是内部颠覆,伊朗现政权的垮台对整个中东都不是好事。八千万人口的伊朗,比叙利亚加伊拉克都要庞大,如此巨大的权力真空又要造出多少ISIS?经历了伊拉克乱局的美国,不敢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

美国的目标无非是一个对自身有利的后ISIS格局。“什叶派之弧”的构想绝对不能实现,沙特-以色列轴心的安全要获得保障,中东的混乱要可控。而这些目标都以削弱伊朗的区域影响力、限制其外部空间为前提,这就是美国的目标。削弱,而不是颠覆,这就是美国的打算。美国如此,其他周边国家无论敌友都不会有什么推翻伊朗政权的想法。

大国博弈、宗教纷争、民族矛盾,中东难太平

如前所述,伊朗看上去拥有俄罗斯、欧盟、叙利亚、伊拉克等盟友,但是各怀心思,不可能在军事上提供有力的支援。因此,大规模军事报复是不可能的。

而且,伊朗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2006年到2016年伊朗货币里亚尔贬值450%,跌到1美元兑41600里亚尔。这种经济状况,耗资巨大的外部扩张本属难以为继。此番虽遭到美国斩首打击誓言复仇,但恐怕还是会保持克制。

加之国内政局不稳,既有连绵不绝的反对派示威游行,又有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接班问题,下一阶段伊朗政权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这和美国施压有间接的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内政。

伊朗如果战略收缩,美国的目标能否达成呢?有可能,但也很困难。中东的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伊朗的影响力固然是重要的幕后推手,却也不具备踩刹车的能力。加之新入局的土耳其、整合中的伊拉克、被特朗普放出笼的以色列,都是“身怀绝技”的豪强,即便伊朗收手,中东地区的“搅局者”从不缺席。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东安定遥遥无期,也许,这片孕育了人类古老文明的土地,注定将是大国博弈、宗教纷争、民族矛盾的多发地。

伊朗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警告美国:是时候撤离中东了 伊朗官员:坠毁客机无人生还 乘客多半为伊朗公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