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波兰经济学家马钦:铁幕倒下三十年,波兰这项遗产被低估了
马钦来源:MartensCentre.eu
[编者按]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轰然倒下。它不仅开启了两德统一的进程,也象征着冷战时期的结束。但历史并未像福山所言“自此终结”——三十年过去,民粹在各国迅速崛起,新冷战似乎一触即发。
在柏林墙倒塌三十周年之际,界面新闻重新走访了铁幕的东边。从纪念活动的柏林现场到民粹泛滥的东德小镇,从政策亲历者的口述到异见艺术家的表演,从经济转型的奇迹到社会融合的挣扎,我们站在现场去还原历史,我们拆解历史来反思当下。下一个十年,国际秩序将走向何方?
记者王磬发自德国柏林
对诸多旧日的苏联卫星国来说,1989年铁幕的倒下只是漫长改革的开始。在经历了剧烈的革命之后,如何进行华丽转身?波兰的例子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1989年至1990年间的东欧剧变,最早正是始于波兰。1989年6月,波兰举行四十年来首次部分议席的民主选举,日益壮大的反对派政治势力“团结工会”赢下了99%的议席,这不仅开启了波兰自身的“后社会主义”改革,也引发了周边国家的连锁反应。
三十年过去,波兰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但也了遭遇了贫富差距加大、民粹主义崛起的发展困境。在《波兰的新黄金时代——后社会主义成功转型和前进道路的见解》一书中,知名波兰经济学家马钦(Marcin Piatkowski)回顾了这一转型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在柏林墙倒塌三十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专访了马钦。
马钦指出,波兰经济崛起的诸多原因中,常被低估的一个是其社会主义遗产:1989年之前的社会主义时期,为波兰留下了一个开放、平等主义、没有阶级、尊重才能的社会,为后来的大规模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马钦看来,1990年代中期,波兰推行大规模私有化的时间比区域内其他国家都晚,这反而让波兰的改革进行得更充分。他总结到,2004年加入欧盟对波兰经济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欧盟单一市场提供的准入;西欧向波兰输出了良好的社会制度;以及欧盟对波兰的大量资金援助。马钦认为,中国对波兰的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可供利用,在尖端交通工具生产、新能源等行业将有较大增长机会。
界面新闻:在波兰,人们会如何谈论柏林墙?你如何评价柏林墙倒塌对波兰的影响?
马钦:我们波兰人不太谈论柏林墙。柏林墙倒塌是在1989年11月,但波兰的“后社会主义”改革在1989年6月之后就开始了。可以说,是波兰迈向改革的步伐使柏林墙松动了。如果没有波兰政权的更迭,柏林墙或许就千秋万代了。对我们而言,1989年6月在波兰发生的“团结工会事件”才是转折点。从那时起我们的选举有了一定的自由度,第一届“后社会主义”政府开始了改革。
界面新闻:你如何评价1989年以来波兰在后社会主义转型期里取得的经济成就?
马钦:过去一千年里,可以说,波兰是一个从未取得过经济成功的国家。但在最近的三十年里,波兰经济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从许多方面看,你都可以把波兰称作“欧洲的韩国”。过去三十年里,它的增速是全欧洲最快的;与全世界同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也就是中等偏上和高收入的国家相比同样也是最快的。它甚至超过了包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人们熟知的成功案例。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总产值在过去三十年里翻了三倍,这在全欧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界面新闻:从你的研究来看,这种增长的原因何在?
马钦:首先,波兰制定了适合本国的经济战略。既有来自本地决策者的洞见,也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协助。
早在1980年代的共产主义时期,波兰就已经开始改革了。1989年后,基于所谓的“波兰战略”(Strategy for Poland),波兰的经济改革很深入,逐步迈向一个开放的市场。除此之外,波兰并没有着急推行私有化。波兰是同地区最晚实行大规模私有化的国家,晚于捷克、乌克兰、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乃至于几乎所有苏东国家,大约在1996年才开始。它的好处是,当私有化实行时波兰已经是一个相当透明的国家了。因此,资本的定价总体上是基于市场价格的,同时波兰也没有寡头,没有人可以借助私有化而自肥。
另一个原因是,波兰特殊的历史政治状况使其可以有效地推行这些政策。很根本的一个问题是,全球尚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它们都知道什么是好的经济政策,但为什么无法实行?
波兰的特殊性在于:第一,1989年后的波兰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它是个推崇平等主义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的正面遗产之一。此外它培养了优秀的精英阶层来制定政策。第二,当时波兰加入欧盟的意愿十分强烈,西欧也愿意接纳波兰,并支持其经济成长。
界面新闻: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社会主义时期对当前波兰社会的影响?
马钦:1989年,处于社会主义末期的波兰经济濒临崩溃,但它有一项遗产是经常被忽视和低估的,那就是它留下了一个开放的、平等主义的、没有阶级的、尊重才能的社会,这是波兰和其它东欧国家成功的一大动力。它原则上使得每个人都有在一生中取得成功的机会,无论其出身和父母背景如何,这在波兰历史上是首创性的。
1989年之后,波兰开始了开放社会的建设。如果你看一看波兰今天的亿万富翁名单,便会发现这些人在1989年以前基本都是穷光蛋,从这个意义上讲波兰和中国有相似的经历,这些人都是自力更生的。
界面新闻:你提到波兰在1990年代延迟了大规模私有化。在你看来,较早实行私有化的国家可能面临哪些弊端?
马钦:以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为例,该国在1990年代实行了基于发行配给券(coupon)的大规模私有化。每个公民都领到一张证券,每张券代表一定份额的国有资产,其本意是要让每个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成为国有企业的主人。这种做法在实践时出了问题,大部分人很快就把自己的证券低价卖出,令这些证券集中于少数人,这部分人因此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接手国企,并以高价将其转卖,借此赚到了大笔利润。这样一来,大部分人都对私有化感到不满,他们认为社会原本应该受益于私有化,而今却吃了亏,得利的也应当是多数人而非少数人。
之所以波兰的私有化比其它邻国要晚,是因为波兰有强大的公民社会,例如工会。大家不希望国企的私有化过于仓促,不希望低价甩卖。媒体始终保持监督,工会在私有化中扮演了积极角色;几乎每个人都明白这些国企的价值所在。因此,当人们领到证券时,他们对这些券的分量也是心知肚明的,国有资产没有以低价流入少数人之手,而是更加广泛地惠及了社会。
私有化较为顺利的理由还在于,到1996年时波兰市场已经是开放、透明的,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整个过程是公开的,从经济上看也是合理的。这是波兰的私有化结果较同区域其它国家更为理想的主要原因。
界面新闻:与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其它东欧国家相比,你认为波兰有何优势?
马钦:首先,波兰是本区最大的经济体,它有超过5000亿美元规模的GDP,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加起来也只比这多出一点。它也拥有本区最大的市场,有4000万消费者。波兰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且生产力强,在数量上也远高于邻国。例如,波兰有超过150万的学生,其大学培养出了10万余名拥有硕博士学历的劳动力。他们的薪资期望只有德国工资水平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作为人力资源的质量却与之不相上下。波兰的各大产业尚有许多重要的投资机会,如汽车等,外国投资者要入场是很容易的,现有的供应链也足以支撑其开展业务。
其次,整个区域在当下都处于黄金时期,波兰要稍微突出一点,但其它国家也很出色,例如新加入欧盟的爱沙尼亚和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所谓黄金时期是指,历史上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国民从未享受过如此高的收入。他们与西欧的生活水平差距目前而言是最小的。
界面新闻:波兰在2004年正式加入欧盟。具体来说,这一举动对波兰经济究竟有何利好?
马钦:主要有三。第一,加入了单一市场,它意味着整个西欧的进出口市场都向波兰开放了,外资也纷纷涌入。这样一来,波兰、德国、法国和西班牙之间就不再有边境可言,波兰也借此机会在欧洲制造业力拔头筹。
第二,欧盟向波兰输出了一套有效的“西式制度”。西欧花费了500年时间才建立起这些制度,如法治、开放市场、反垄断规制,这些都是西欧经济成功的经验,波兰得以直接借鉴。
第三,欧盟对波兰的资金援助。波兰每年接受欧洲“输血”的额度达到了本国总产值的2.5%,这是一剂重要的经济强心针。波兰因此而有机会完成高速公路、机场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这笔援助的话,这一切就无从谈起了。
界面新闻:但在过去几年中,波兰似乎仍然掀起了一波反欧盟的浪潮。在你看来,波兰人拥抱欧盟的这一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马钦:宏观来看其实变化不大。看一看相关的调查结果即可知,80%以上的波兰人支持欧盟,可能是全欧之最。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波兰政客有时候会诉诸反欧盟的修辞来吸引特定的选民群体,但选民总体上还是对欧盟持正面态度,赞赏入欧后欧盟带给波兰的繁荣。如今波兰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期,欧盟则是这一成功的主要推手。
界面新闻:你会如何解释民粹主义政客在波兰获得广泛支持这一现象?波兰经济是否真的运转良好?
马钦:过去三十年来,所有的波兰人都或多或少受了益,但有些人认为自己受益的程度还不够,因而会投票给承诺改变这一点的政党。
这届波兰政府推出了很多措施来帮助那些享受过去三十年发展成果不及他人的人群。实行了一些缩小不平等差距、帮助掉队者、减少贫困的政策。例如,最低工资有了大幅提高,每个有小孩的波兰家庭都可以享受到通勤福利。对落后地区的投入加大,累进税体系进一步强化,富人的税负较以往更高,穷人则更低。现任政府的这些措施是前任不曾有过的。
界面新闻:在你看来,波兰下一步是否会继续加强与欧盟的整合?
马钦:波兰与欧盟一体化的进程仍在继续。新的立法和行政命令迟早会落实,面向西欧和世界各地的招商引资亦如是。整合仍在进行,尽管其速度可能比有些人——包括我自己——预想的要慢,但至少没有中断。对未来的波兰而言,欧盟的力量和竞争力着实不可或缺。没有欧盟就没有波兰的经济奇迹,欧盟的强大和统一符合波兰的长期战略利益,也是其延续奇迹的保证。
界面新闻:说到外部投资,近年来中国也对波兰有所投资,特别是在基建领域。你如何看待中国投资和欧盟援助在波兰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马钦:目前波兰的基建资金大都还是来自欧盟,但我相信波兰对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投资都是欢迎的,中资当然是多多益善,而这也是“一带一路”的题中之义。波兰是“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所有通往西欧的铁路都要经过波兰,此外波兰也可以担当中国对欧投资的一个中心,这对坐拥5亿高收入消费者的欧盟市场而言也是有益的。
界面新闻:在你看来,波兰有哪些产业是中国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的?
马钦:波兰的产业结构与大部分欧洲国家类似,但没有特别的产业政策,它对所有的观念和新入者都欢迎。没有过时的产业,只有过时的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有不错的创新能力。
例如,一般认为波兰的加工业就是非常传统的产业,它过去12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出口额度翻了少则10倍多则20倍,理由就在于它能透过创新让产品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波兰还像其它欧洲国家一样,在IT和有轨电车、大卡车之类的交通工具生产等尖端行业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这些也可能是波兰经济未来的增长点。
中国对波兰的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可利用,波兰是欧洲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其过去三十年创造的经济奇迹与中国有相似之处,诸如新能源这样的领域在波兰方兴未艾,我想会有很多的新兴产业可供中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