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乌门”中的“深喉”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
“通乌门”(Ukraine-gate)所引发的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调查已持续近50天,且仍在不断发酵。随着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围绕此事的争斗愈演愈烈,处于“通乌门”事件核心的匿名举报人(anonymous whistleblower)也成为这起美国政治丑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8月12日,美国一名情报界人士向情报界检察长迈克尔·阿特金森举报特朗普此前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施压对方调查美国前副总统、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拜登。9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宣布,众议院将启动针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而近日,这位举报人又向外界发出了新讯息。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3日报道,该举报人的法律团队当天表示,举报人愿意接受众议院共和党人的书面质询。报道指出,这一提议旨在回应共和党的攻击。此前,众议院共和党人批评举报人有政治动机,并要求公开此人的身份(House Republicans have assailed the whistleblower as politically motivated and demanded his identity be revealed。)。
▲9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前往办公室。佩洛西当日宣布,众议院就总统特朗普近期“电话门”对其启动弹劾调查。新华社发
举报人到底是谁?自事发以来,共和党人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而这其中,最急切的当属特朗普。
据美国《政治报》报道,特朗普在11月4日的推文中拒绝了这名举报人接受书面质询的提议,并强调:“他必须出来作证,书面答案不可接受!”(“He must be brought forward to testify.Written answers not acceptable!”)不难看出,特朗普急于揭开此人的神秘面纱。在11月3日的推文中,他甚至直接喊出了口号:“揭发举报人,终结弹劾骗局!”(Reveal the Whistleblower and end the Impeachment Hoax!“)
而部分外媒针对这名举报人的报道似乎已经为特朗普提供了一些“线索”。
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称,这名举报人是一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工作的男子。路透社此前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的报道亦证实,举报人是一名中央情报局特工,且此人曾一度被派到白宫工作。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1月1日的报道给出了更详细的细节:这名举报人是中情局分析师(CIA analyst),没有监听过特朗普7月25日与泽连斯基总统的电话,但被某个监听者告知了此事。举报人先与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接触后,才被转给情报界检察长阿特金森。
而美国一个名为“Real Clear Investigations”的新闻网站在其一篇调查该举报人的文章中则表示,此人是曾为拜登工作过的民主党人,且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被任命的一名男性情报官员。
……
有如雪片的线索不断飞来,关于这名举报人的一些细节似乎正慢慢浮出水面。特朗普长子甚至在11月6日的推文中写出一名中央情报局分析人士的姓名,并贴出美国保守派媒体布赖特巴特网站报道,暗示此人支持民主党,反对特朗普。
而在特朗普一方竭力揭开谜底的同时,还有一群人正努力捂住谜底。
据《华尔街日报》10月6日报道,与举报人进行过面谈的情报界检察长阿特金森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向此人提供了保护。而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此前亦表态称:“正在采取一切预防措施”(taking all precautions)保护这位举报人的身份。
在此前路透社的报道中,这名举报人的律师马克·扎伊德拒绝证实此人的身份或职业。他说:“公布有关举报人的细节只会导致认定某人——不管是我们的当事人还是错误的人——为举报人。这将把这个人置于比现在危险得多的境地,不仅是在他们的职业圈子中,而且是就他们可能的人身安全问题而言。”(“Publishing details about the whistleblower will only lead to identification of someone, whether our client or the wrong person, as the whistleblower。 This will place this individual in a much more dangerous situation, not only in their professional world but also their possible personal safety。”)
与此同时,美媒也发出了保护举报人的呼声。《今日美国报》11月4日的文章标题直呼:不要揭露特朗普与乌克兰方面通话的举报人(Don‘t reveal the whistleblower on Donald Trump’s phone call with Ukraine)。报道指出,美国情报界中有关举报人的法律对保守此人身份秘密有着明确规定:未经雇员同意,不得泄露其身份(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s whistleblower law is clear about keeping such a person’s identify secret: It“shall not(be) disclose(d)……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employee。”)。
然而,面对特朗普密集的推特攻势,这个秘密真的捂得住吗?
▲《今日美国报》报道标题截图
面对当前各方胶着的局势,这个问题或许连“TA”自己都回答不了。然而回顾美国历史,路路以为,40多年前的“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和6年前的“棱镜门”(PRISM)已经为“TA”提供了两个可供借鉴的“参考答案”。
如果举报人的身份秘密得到严密保护,“水门事件”所提供的答案或许更具参考价值。
1972年6月17日,5名男子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文件。之后的调查发现,5人为时任总统尼克松所属共和党的“间谍”,且尼克松政府在调查过程中多次进行阻挠。当时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在一位绰号为“深喉”(deep throat)的泄密者(leaker)的协助下,共同撰写系列文章报道这件事,最终迫使尼克松政府任命独立检察官调查此案。“深喉”向《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提供了有关“水门事件”的所有信息,最终导致尼克松于1974年8月辞职。
▲这是尼克松在“水门事件”曝光后举行记者招待会的资料照片(摄于1973年)。新华社发
此后,《华盛顿邮报》记者一直严守关于“深喉”身份的秘密。直到2005年6月1日,在“水门事件”期间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的马克·费尔特对美国《名利场》杂志记者表示:“我就是那个被称作‘深喉’的人。”(“I‘m the guy they called deep throat。”)紧接着,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证实。2008年12月18日,马克·费尔特在自己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95岁。
因为知情人士多年来严守秘密,马克·费尔特得以避免“深喉”身份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还因出售自己故事的电影版权和书籍版权获得了约100万美元的版权费。而在“棱镜门”事件中,过早暴露身份的斯诺登似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国内外进行大量监视行动的“棱镜计划”。这项计划被曝光后,据报道美国情报机构损失严重,而事发之初就将自己公诸于众的斯诺登也因此成为了美国政府眼中的“叛国者”(traitor),并开始流亡俄罗斯。多家外媒的报道指出了斯诺登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据路透社报道,2017年1月,斯诺登在俄罗斯的居留许可被延长至2020年,然而2020年已经近在咫尺。今年9月,斯诺登向法国提出了避难请求,却得到了法国外长“现在还不是时候”的回复。此前,斯诺登向多国政府申请避难,包括德国和波兰,但都无果而终。对此,俄罗斯塔斯社的报道认为,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所有国家都害怕遭到美国的报复。
同样是在9月,斯诺登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采访时还表示,如果他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那么他希望回到美国(He would return to the U.S。 if he thought he would receive a fair trial。)。然而,英国《泰晤士报》直言,斯诺登如果返回美国,将面临“叛国罪”(crime of treason)的指控。
可以想见,对于斯诺登而言,2020年将会是一个难关。
▲9月16日,“棱镜门”事件的披露者爱德华·斯诺登接受美国媒体电话采访。(视觉中国)
一位安享晚年,一位流亡海外。同为“泄密者”,命运却截然不同。
与马克·费尔特相似,“通乌门”事件中的举报人成为搅起华盛顿这场政治漩涡的关键。在路路看来,“TA”可谓“通乌门”版本的“深喉”。
然而,这位“深喉”最终能否得到与马克·费尔特相似的“善终”(good ending)?一切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