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印度要放弃“不结盟”外交了吗?

日期:10-24
不结盟运动莫迪

原标题:海外网评:印度要放弃“不结盟”外交了吗?

资料图:印度总理莫迪(图片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印度总理莫迪(图片来源:新华网)

25日,第18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然而,作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印度此次只派出副总统奈杜率团参加会议,印度总理莫迪则是在2017年缺席会议之后再度缺席今年的会议,他也成为首位缺席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印度总理。

印度总理两度缺席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情况,也让外界对印度的外交政策产生了疑虑:印度是否要放弃其传统的“不结盟”外交?印度外交政策是否正在出现巨大转向?对此,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认为,莫迪的这一举动表明,印度已经从实质上放弃了所谓的“不结盟”政策,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正在转向“大国外交”与“多边结盟”。

首先,冷战后,印度国力的快速增长是其外交政策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不结盟运动诞生的背景,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愿在冷战中成为美苏争霸的牺牲品。印度虽然是南亚大国,但作为一个新兴独立国家,其综合国力并不算强。冷战结束后,印度综合国力快速增强:经济上,印度经济快速增长,2017年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在军事实力方面,1998年印度成功进行了核试验,加入有核国家行列。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印度的信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莫迪政府确立了“大国外交”的理念,林民旺认为,作为“小国外交”的不结盟运动,与印度当前的外交理念已不相符。

其次,不结盟运动并未给印度带来更多的实际好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印度一直以来被视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然而,在印度看来,过去多年里,在许多国际议题上,如联合国改革、印度“入常”、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等,印度并没有从不结盟运动获得足够的外交支持,最终导致印度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和利益诉求。这让印度对不结盟运动逐渐失去信心,最终放弃了领导者的角色,转为仅仅在表面上还参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关会议,但在执行层面实际上放弃“不结盟”政策,转变为“多边结盟”或“选择性结盟”政策。

最后,印度国内政治的变化是导致印度在外交政策上改弦更张的重要原因。不结盟运动的创立、“不结盟”理念和印度“战略自主”外交政策的确立,是印度国大党领袖、开国总理尼赫鲁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之一;现在执政的莫迪是印度人民党的领导人,在政策层面与国大党有所区别:2015年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上,莫迪不仅没有出席峰会,印方代表在发言中甚至未提及曾为万隆会议做出重要贡献的时任总理尼赫鲁的名字。而万隆峰会恰恰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今年不结盟运动首脑峰会的主题也正是“坚持万隆原则”。

不过,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并不代表印度不再坚持“战略自主”的外交理念。实际上,在莫迪政府上台之后,印度一方面加强了同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关系,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在洞朗事件之后,印度政府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对华关系改善;同时,印度还在加强同日本和东盟之间的关系。林民旺分析称,虽然印度在实际上抛弃了“不结盟”这一理念,但是整体依然延续了“左右逢源”的外交思路。未来,印度依然会通过在大国之间周旋,以谋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海外网评论员聂舒翼)

责任编辑:张申

英国集装箱案细节曝光:卡车和集装箱非一同入境 美媒酸了:特朗普 你这是要把中东让给普京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