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许维鸿:美国“选票经济学”的精明与昏庸
中美贸易纠纷不断演化,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不仅中国媒体,美国的主流媒体也在“嘲笑”这届美国政府高层和经济顾问们不懂经济学,不懂与中国打贸易战最终只会让美国经济受损。难道事实真是如此?堂堂的美国总统和诸多经济高参们,真的是经济学的门外汉?
紧守“票仓”是第一目标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学也在与时俱进,特朗普执政团队当然深谙普通经济学原理,只是他们的经济政策出发点不同,难免惹来中美媒体的不断质疑。对于中美这样巨大的经济体,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纠葛格外复杂,不存在所谓“完美的经济政策”——换言之,任何一项政府政策,都会让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则会受损——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是客观分析政策的利弊,为执政者做好参谋。
那么,特朗普团队的执政出发点又是什么呢?即是典型的美国“选票经济学”。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接近收官,任何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首要关切,就是能否争取到尽可能多的选票,保证其在明年大选中顺利胜出。本来,为大多数选民制定政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经济政策只是为了特定群体选票、而非从经济整体考虑,就会长期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贸易战就是典型的“坏政策”。
美国对贸易伙伴发动贸易战,通过提高关税、关闭市场威胁贸易伙伴,是逆全球化的政策导向,美国国内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场主将是主要的受益者——包括煤炭、钢铁、汽车等“美国夕阳产业”,“铁锈地带”的工厂似乎或多或少能从贸易纠纷中看到希望。而特朗普正是依靠这些产业工人、农民和低收入白种人选民的选票,才成功击败了希拉里,当上了美国总统。要想连任,他就必须宁愿被讽刺为“民粹”,也要紧紧守住自己的“票仓”。
可见,特朗普悍然发动贸易战,并非不懂经济学。他的团队当然知道贸易战将增加美国经济的综合成本,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不利于美国继续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会更加糟糕。但是,为了连任总统,必须争取低端产业工人和农业从业者的支持,持续的多边贸易战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
要知道,传统意义上美国中部省份产业工人年薪,能有五六万美元就很不错了,很多税前只有两三万美元。而在高科技巨头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公司,本科毕业生的平均门槛工资就能达到5万美元以上,如果能多工作几年,股票期权等综合收益更是可观。套用经济学术语,特朗普的贸易战,虽然会引发全面的生活水平上升,但是会调节收入差距,也是一个针对“收入分配”的经济政策。
全球化的贸易和研发创新,拉大了美国的贫富差距,很多人心里觉得贸易战可以缩小这个差距。相反的,美国国内最厌恶贸易战的利益群体,是代表高科技创新的硅谷,以及代表现代金融的华尔街。这两个群体拥有美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早就连篇累牍地通过媒体向特朗普施压,批评总统高参们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当然,特朗普作为“网红”总统,也通过社交媒体唇枪舌剑、予以反击。这种美国商人、资本家和政客的意见冲突,都“精明”地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很难泛泛地说哪方真代表了美国国家利益。因此,中国国内的读者大可不必用纠结于道德判断——美国式民主混杂着全球资本力量的强大,在“武装到牙齿”的互联网时代,资本和民粹的较量也许才刚刚开始。
为了“赎买”华尔街,特朗普的经济高参们给出了另一个“坏主意”——施压美联储降息,通过货币宽松刺激股市。如果说对贸易伙伴发动贸易战,还多多少少能缩小美国贫富差距,而逼着美联储“非理性”货币宽松,则是动摇美国现代经济体系基础的”昏招“。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政策,已经让美国企业的负债率达到危机前水平,代表高科技创新的上市公司巨头们,早就现金“淤积”、没有合适项目投资,更多的货币投放只能流向低效率的行业和企业。
美国的土地、机器、知识产权等资产“资本化率”全球最高,通过利率调节经济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经济“扩张、收缩”周期带来的产业冲击。一旦美联储失去了独立性,沦为执政者的“印钞机”、通过无“节操”的货币投放刺激经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信用就会被质疑。美国一旦失去全球“铸币税”,联邦政府巨量的债务黑洞,又靠谁去填补呢?
用改革化解外部压力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切不可片面听信美国主流媒体的言辞,简单判断特朗普经济团队的专业性,而是要客观理性分析数据背后的利益群体导向,理解现代经济和金融的运行机理,并形成自己最佳的应对之策。相对于美国其他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还包含了中国产业升级的背景,在美国内部会有一些利益集团支持,这一点是我们在做决策时须特别注意的——说白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和贸易竞争是必须经历的。
笔者近期在美国走访多位居住在那里的华人学者,结合他们对美国主流阶层的长期观察,切实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管理者、金融家和大学教授正逐步意识到中国软实力的挑战:中国企业愿意出更多钱聘请美国大学教授搞创新;越来越多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国就业——中国不再是一个只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出口为竞争力的国家;中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中高端行业拥有了话语权。因此,真正了解美国的旅居华人,往往更加拥护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更希望中国经济政策关注供给侧效率、关注结构性分配改革。
总之,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特朗普为了连任而不顾贸易便利、全球化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长期看有违国家利益。中国没有西方选举政治带来的“经济政策短期陷阱”,更应该用供给侧改革化解贸易战压力。(作者是中证焦桐首席经济学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