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隔空大打“口水仗” 安倍斡旋宣告失败

日期:06-15
油轮伊朗美伊

原标题:中东很危险!但比起谁袭击了油轮,更重要的问题是……

摘要:油轮遇袭事件令海湾局势骤然紧张。

美伊隔空大打“口水仗” 安倍斡旋宣告失败

作者:王诚北京外国语大学海湾阿拉伯国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两艘分别属于挪威和日本海运公司的油轮13日在霍尔木兹海峡入口附近的阿曼湾海域接连遭到袭击,其中一艘爆炸后起火,没有人员死亡。

美国随即把目光投向伊朗,指认伊朗是黑手。伊朗则坚决否认并认定这一事件“蹊跷”。

油轮遇袭事件令海湾局势骤然紧张。

美伊隔空大打“口水仗” 安倍斡旋宣告失败

一个月前,四艘油轮在邻近阿联酋富查伊拉港的公海上遇袭受损。在那次事件真相迄未水落石出之际,再有两艘超大型油轮Front Altair号和Kokuka Courageous号于6月13日在霍尔木兹海峡入口附近的阿曼湾水域遇袭,受损严重程度远超上次。两艘油轮分别悬挂马绍尔群岛和巴拿马国旗,前者归挪威前线油轮公司所有,后者为日本国华产业公司运营。

1

美伊隔空大打“口水仗”

安倍斡旋宣告失败

由于这两起油轮遇袭事件“恰逢”美国与伊朗间关系持续紧张的关键节点,华盛顿与德黑兰就此隔空大打新一轮“口水仗”,外界普遍担忧双方间紧张局势再度升级,甚至引发两者直接军事对抗。

华盛顿方面,特朗普政府指控伊朗须对两起油轮遇袭事件负责。两起事件中涉及的六艘油轮,遇袭受损地点均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间的公海。美国五角大楼第一时间表态称伊朗“最有可能”是此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国务卿蓬佩奥则进一步指责伊朗在阿曼湾“公然袭击”油轮。他向记者断言,根据(美方)掌握的情报,从事件中所使用的武器,以及实施这类攻击行为所需的能力水平来看,(这起事件的)实施手法与伊朗此前对霍尔木兹海峡航道的袭击威胁高度相似,且伊朗在地区的代理人绝无能力如此娴熟地实施这类复杂的攻击行动。

换句话说,美国国务卿认为,只有伊朗有能力部署这些据称用来袭击油轮的吸附式水雷。随后,美军中央司令部于6月14日公布了一段由P-8侦察机拍摄的录像和照片,声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袭击事件发生8个小时以后”,派遣快艇从Kokuka Courageous号船体上拆除取走一颗未爆炸的水雷,以期抢在美方发现之前消灭证据,而这个过程“恰好”被巡逻的P-8巡逻机的光电系统拍摄到。

特朗普总统在6月14日晚些时间强硬表示,伊朗“毫无疑问”就是此次油轮遇袭事件的幕后黑手,并放言“走着瞧”。

来自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的消息似乎也佐证了美方的这一结论,遇袭的两艘油轮受损部位均在水线附近,“如此精准控制的袭击似乎是精心策划和协调的结果”。另依照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安东尼-金的说法,“既造成油轮船体受损,又不会导致船只沉没,这种尺度的拿捏往往只有‘国家行为体’才能做到”。“国家行为体”这个词,同样出现在针对上月发生的油轮遇袭事件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中。

德黑兰方面,鲁哈尼政府拒绝接受美方指责。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在推特上发文称,油轮遇袭事件已经不能仅仅用“令人生疑”一词来形容。他指出,此次遇袭的其中一艘油轮Kokuka Courageous号,其所有权归日本公司所有,且遇袭时间恰恰发生在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会晤的当天,如袭击事件为伊朗所为,实在有违常理。伊朗政府发言人也发出警告,希望海湾地区各国“切勿落入妄图从动荡局势中获利的陷阱”,并呼吁,“提议的地区对话机制已迫在眉睫”。

安倍晋三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爆发后,首位到访该国的日本首相,此访目的就是向伊方传递特朗普总统的信息,居中斡旋为美伊两国紧张关系降温。然而,在会晤结束后,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在推特上连发十一条,质疑美国通过日本进行斡旋的诚意,拒绝与美方进行谈判,宣告安倍此次外交努力宣告失败。

2

一月两次油轮遇袭事件

唤醒上世纪惨痛记忆

海湾地区当前的紧张局势以及一个月时间连发的两次油轮遇袭事件,唤醒了人们关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两伊战争”期间对国际油轮无差别攻击的惨痛记忆。

1984年,当“两伊战争”进入中期拉锯后,得到美方支持的伊拉克率先发难,频繁攻击驶往伊朗的国际油轮和伊朗沿海的石油码头。作为报复,伊朗不仅攻击伊拉克的石油设施和油轮,还向科威特等支持伊拉克的第三国商船和油轮发起空中和海上袭击。据美国海军研究所统计显示,期间约有451艘船只,其中259艘是油轮,在两伊发动的无差别攻击中遇袭。其中,当时站队支持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科威特损失最为惨重,仅在1986年当年,就有28艘商船和油轮遇袭。

随着对国际油轮无差别攻击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全球石油供应,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进行干预。首先,华盛顿方面安排科威特商船和油轮转而登记为美国船籍,从法理上为海军出兵保护航行自由提供依据。但没想到,美国海军的护航引发了来自伊朗的更猛烈攻击,仅在1987年的前四个月就有至少16艘舰只遇袭。1987年6月,美国政府派遣一支由50艘舰艇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包括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和150多架飞机等,开赴霍尔木兹海峡执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美军护航行动。

美军护航行动最终导致与伊朗间的直接军事冲突。1987年9月,美军侦察机发现伊朗军队正在霍尔木兹海峡水域布置水雷,立即派遣武装直升机向伊方开火。此次冲突导致至少四名伊朗船员身亡,其余船员被迫弃船并遭美军俘虏,船只遭美方击沉。

可以说,美伊关系交恶来源于一系列的历史积怨。美国匹兹堡大学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斯·哈里森认为,发生在1987年9月的那次直接冲突,对于当前的伊朗领导人而言,影响更为深远。

时任伊朗总统的哈梅内伊当时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成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首位访美的伊斯兰共和国领导人。虽然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未恢复,但哈梅内伊1987年对美国的访问旨在向外界表明,德黑兰方面愿与世界各国进行接触并实现关系正常化。

然而,导致至少四名伊朗船员身亡的冲突事件彻底打破了哈梅内伊的“幻想”。自此以后,他始终将纽约的那段经历视为美国对伊斯兰共和国以及他本人的刻意羞辱。在他于两年后成为伊朗最高领导人至今的逾30年时间里,哈梅内伊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指责美国绝非言而有信的国家。

在本周四结束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晤后,哈梅内伊再次重申这一观点,直言对美国遵守其承诺没有丝毫信心。

3

美伊彼此不断挑衅

付出代价的却是全世界

事实上,围绕着美伊双方的“口水仗”以及扑朔迷离的事件真相,相较于谁是事件背后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更为重要的问题是:

美伊关系及整个海湾地区局势为何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急转直下?

为何一年前难以想象的油轮遇袭事件,如今发生后却仅仅令外界感到不安而不再感到震惊?

在迄今无任何方面声称对此次油轮遇袭事件负责的情况下,国际危机组织伊朗项目主管阿里·瓦伊兹认为,“如果伊朗真的是罪魁祸首,那么正是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政策迫使德黑兰选择了最为糟糕的激进做法”。

遗憾的是,美伊双方都认为,过去一年时间里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对于对方挑衅行为的合法回应。特朗普政府以协议条件过于宽松、期限太短等为由,宣布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全面经济制裁,还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定性为“恐怖组织”,迫使世界各国放弃进口伊朗原油,并于近期派遣“林肯号”航母重返海湾地区,向伊朗方面“亮肌肉”。

伊朗则不甘示弱地将美军中央司令部认定为“恐怖组织”,并威胁同样退出《伊核全面协议》,重启铀浓缩活动,以及“在本国原油无法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输出时”,封锁整个海峡的通航。此外,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也被美方认定为是伊朗策动的“代理人战争”,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目标近期遭受袭击,也被传与伊朗有关。

美国与伊朗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很大程度上是彼此不断加大挑衅力度的结果。然而,为美伊紧张关系付出代价的不仅仅是当事双方,而是全世界。

彭博社专栏作者朱利安·李认为,如果确是伊朗攻击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无论是直接攻击还是通过代理人攻击,都可以向外界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在未经该国同意的情况下,这条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运输航道的安全性就无从保证。

目前,伊朗在美国“极限施压”之下,石油产业因出口受阻,收入锐减,国内经济已濒临崩溃。因此,如果伊朗袭击油轮,将迫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同样将面临原油出口短期内中断所带来的压力,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作为原油进口国将不得不面对更高的油价和更不稳定的供应。

受此次油轮遇袭事件刺激,国际油价在随后数小时内大幅上扬,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涨幅一度接近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价格也达到4%。瓦伊兹表示,“无论伊朗是否幕后黑手,是否被冤枉陷害,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正在日益加剧,势必会大幅抬升全球能源价格的风险溢价”。

4

海湾地区火药味愈浓

破坏性后果谁来承担?

油轮遇袭事件发生后,游弋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海域的美国第五舰队,以及伊朗、阿曼两国海军均对油轮上人员展开了救援。此次油轮遇袭地点与上次相比更接近海湾核心水域,且破坏更严重,再次凸显海湾局势的危险性和复杂性,令当前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火药味更浓。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一时间对油轮爆炸事件表示谴责,指出“世界无力承担海湾地区大规模冲突所带来的后果”;欧盟呼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俄罗斯则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妄下结论,亦不应借此向伊朗施压。周四当天晚些时候,联合国安理会专就此次事件举行闭门会议,以防止本就是全球“火药桶”的中东地区再度爆发军事冲突。

然而,无论是德国外长、日本首相还是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对伊朗的紧急访问,似乎都无力化解冲突一触即发的危局。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伊双方有意为持续升级的紧张关系降温。

油轮遇袭事件为避免美伊直接冲突的外交斡旋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上月油轮遇袭事件发生后,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曾警告说,“擦枪走火”引发冲突的风险正在不断累积。任何导致大规模人员死亡或任何导致美国人身亡的袭击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直接军事冲突的“导火索”。

此次Front Altair号油轮遇袭爆炸产生的熊熊火焰,似乎预示着战火极有可能在未来笼罩整个海湾地区,其产生的破坏性后果,任何一方都无力承担。

来源:瞭望智库

责任编辑:闫宏亮

美国南加州一家超市发生枪击案 致1人死2人受伤 你怎么看?印媒称印度将对29种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