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评选出影响2018年的科学事件:备受争议的基因编辑

日期:03-26
备受基因评选争议编辑

气候变化正加剧澳大利亚的干旱程度。图片来源:BrookMitchell/Getty

气候变化正加剧澳大利亚的干旱程度。图片来源:Brook Mitchell / Getty

据中国科学报(任芳言):12月18日,《自然》杂志评选出影响2018年的科学事件。

2018年并不平静,气候变化导致火灾连连、科学界存在职场霸凌等或将接近尾声,也有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值得庆祝,比如最详尽、最精准的银河系地图在今年诞生,研究者发现石墨烯的“魔角”或能帮助揭开高温超导的产生原因,嫦娥四号飞抵月球背面……

极端高温与干燥气候

2018年是全球火灾频发的一年:7月瑞典发生超过50起火灾;8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季中;11月,美国加州森林大火已致85人遇难,200余人失踪……

地球正在面临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温和气候干燥,而未来可能会更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10月发布的报告称,全球升温的速度正在加快,而各国政府并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环保主义者正在努力,一些突破性的诉讼正让政府对气候变化的不作为买单。如今年11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21名年轻人针对美国政府的诉讼可继续进行,原告称政府未能阻止气候恶化,侵犯其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飞向太空

今年,美国宇航局(NASA)着手计划建造近月空间站,以及开发小型月球着陆器。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于12月抵达月球背面。

8月,NASA的太阳探测器“帕克”启程,10月,欧洲空间局发射水星探测器“比皮科伦坡”。今年还有两个探测器飞抵小行星,日本的“隼鸟2号”于今年6月飞抵小行星“龙宫”;NASA的小行星取样探测器OSIRIS-Rex在12月抵达一颗名为“贝努”的小行星。

一些探测器也于今年和人们告别。先后探测了灶神星和谷神星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于今年结束了长达11年的探测任务。在太空工作了9年多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也因燃料耗尽而正式“退休”。

对火星的探测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6月的一场沙尘暴让“机遇”号与NASA失联。7月,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轨道飞行器在火星南极附近的冰层下发现一个可能的湖泊。

回到地球,澳大利亚的两个无线电天线发现了宇宙首批恒星的间接证据。欧洲空间局的“盖亚”探测器提供的数据可绘制出至今最详尽的银河系地图。

今年天体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银河系外一个高能中微子的来源—— 一个遥远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一发现有助于确定宇宙射线的来源,因为科学家认为某些宇宙射线的产生方式与高能中微子相同。

最佳角度

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薄材料,石墨烯的一种惊人特性或许能揭开一个持续30年之久的物理谜团——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并扭转1.1°时,既可成为绝缘体,又能成为超导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让石墨烯成为超导体的新方法。这一发现或能让科学家进一步探明为何铜酸盐可在相对温暖、无阻情况下导电。今年3月《自然》刊发了相关论文,第一作者曹原是《自然》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其发现为寻找无需冷却至绝对零度的超导体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超导研究,量子领域的科学家也赶上了好时候。今年10月,欧盟委员会斥资10亿欧元打造的量子项目公布了首批资助者名单——包括公共研究机构、企业等在内的20个国际合作项目组。英国、德国等也纷纷在量子领域投入更多研究经费。

备受争议的基因编辑

今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公开宣布改变了两名婴儿的基因组,此举震惊世界。其团队对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进行编辑,但尚不明确这是否会赋予两名双胞胎女婴抵御艾滋病病毒的能力,且其中一名女婴至少有一个基因拷贝未失效。这项工作受到了广泛质疑和谴责。

今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批准了一种依赖RNA干扰技术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hATTR)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这是研究者不懈追求20余年的高光时刻。

另一项研究成果也非常引人注目: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后,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于今年1月诞生。这意味着研究者终于能通过基因编辑克隆灵长类动物,并创建人类疾病模型。

而在今年7月,欧洲最高法院的一项裁决将对基因编辑作物施行与传统转基因作物一样严格的规定,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可能受挫。

推倒付费墙

致力于文献开放获取的S计划震撼了出版界。该计划迄今已获得数家为科研提供支持的基金会的支持。该计划内容包括,到2020年由S计划支持者资助的研究在出版时必须免费获取。计划生效后,支持者将不再对研究者在“混合”期刊(同时拥有订阅和免费内容)上发表文章所需费用进行资助。

该计划已经获得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科研资助机构的支持。今年9月该计划发起后不久,芬兰相关机构就宣布加入,之后惠康基金会以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宣布支持该计划。中国相关机构于今年12月对该计划表示支持。

不良行为

英国几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就霸凌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一些科研资助方也正对职场中的骚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今年8月,惠康基金会撤销了对一名癌症遗传学家的资助经费(350万英镑),因其被指控存在霸凌行为。同月,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所长被指控滥用资金、欺凌职员,之后该所长公开道歉。但抗议者对随后发布的调查报告表示质疑。职场霸凌问题也存在于巴斯大学,经核实,利华休姆信托基金撤销了对该校一名古生物学教授近100万英镑的资助。

在美国,性骚扰问题持续成为头条新闻。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国学术科研界普遍存在性骚扰问题。纽约罗切斯特大学一名认知科学家被指控有不端性行为,该校校长塞林格曼于今年1月因该问题处理不当辞职。今年6月,索尔克研究所一名癌症研究员辞职,此前其曾被指控性骚扰。

民粹主义剧变

今年10月,巴西右翼博尔索纳罗当选新一任总统,他承诺将严厉打击政府腐败,但也试图通过废除环境法规以换取农业和工业发展。在匈牙利,欧尔班的民粹主义政府宣布从2019年起,匈牙利科学院的研究预算将划归政府管理。而在宣布脱欧的英国,政府很可能要在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离开欧盟,这可能导致英国科学家失去每年超过10亿英镑的研究经费,英国与欧盟之间的人才、技术和物资流通或将受阻。

继今年11月中期选举之后,美国民主党从共和党手中夺回众议院控制权。新当选代表将于明年1月就职,其中包括至少12名有科学、技术、工程或医学背景的成员。众议院科学委员会新任主席埃迪·伯尼斯·约翰逊承诺将保卫科学“免受政治和意识形态攻击”,并应对气候变化。

相关报道:英媒盘点影响2018年的重大科学事件

据参考消息网:英媒称,山林野火、宇宙射线和远古人类的混血后代跻身今年的重大科学新闻之列。

据英国《自然》周刊网站12月18日报道,2018年即将进入尾声。研究者们可以庆祝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包括获取迄今为止最准确的银河系恒星图,以及发现生活在9万年前的一名女性的遗骸,它们显示此女的母亲是尼安德特人,父亲则是丹尼索瓦人。以下是影响2018年的重大科学事件:

烟雾升腾

报道称,气候变化的证据在2018年继续增加。7月,在酷暑以及该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干燥气象条件的助推下,50多起山火在瑞典全国各地肆虐。8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遭遇了当地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山火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则在与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山火抗争。11月,加州遭遇该州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山林火灾,当时“坎普”山火导致至少85人死亡。

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0月发布报告称,再过短短10年,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可能超过1.5摄氏度。而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各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行动抗击全球变暖。

正确的角度

而在实验室里,石墨烯的一项令人意外的特性可能有助于解开存在30年的物理学谜题。两层单原子厚度的碳薄膜叠在一起并偏置构成1.1度夹角的时候,可以呈现类似于名为铜酸盐的铜基材料的超导行为。这一发现使物理学家们希望可以利用石墨烯来探究为什么铜酸盐可以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下实现无电阻导电。与铜酸盐相比,人们对石墨烯的了解要充分得多,而且石墨烯更易于操控。这项在今年3月报告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寻找不需要被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导体。

报道称,今年底进行了自1875年以来对标准计量单位的最重大调整。11月,在法国凡尔赛举行的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一项用自然界的基本常数而不是物理参照物来定义所有计量单位的方案。

引发争议的基因编辑

报道称,过去一年基因学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成果包括使用类似于培育多莉羊的方法克隆出首批灵长类动物。这项在1月份宣布的突破可能最终使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灵长类克隆体并制作人类疾病模型。

另一个开创性新闻是关于大约生活在9万年前的一名年轻女性的。科学家们在8月份披露,她的一半染色体来自她的尼安德特人母亲,另一半则来自她的丹尼索瓦人父亲。被取名为“丹妮”的这位混血女性是已知唯一的两种完全不同古人类的第一代混血后人。

恶劣行径

报道称,在英国,多家知名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勇敢地站出来谈论霸凌行为,与此同时,主要的科学资助机构对职场骚扰行为展开了打击。

“带我飞向月亮”

对世界各国的航天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开始和结束的年份。继2017年一项把宇航员重新送到月球表面的总统令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年开始提出在月球附近建立空间站的概念。NASA还在与企业合作研制小型月球探测器。12月,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它将首次尝试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报道称,欧洲航天局(ESA)的比皮科伦坡探测器在10月启动其水星之旅,而在8月份,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启程前往太阳。与此同时,两台探测器进入了行星际空间,从近地小行星上采集宇宙尘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隼鸟2号”探测器把两台小型机器人投放到了“龙宫”小行星上。12月,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则抵达了自己的目标——“贝努”小行星。

澳大利亚内陆的一根天线发现了关于宇宙最早恒星的间接线索,当时是宇宙“大爆炸”后大约1.8亿年,这些恒星刚刚开始发光。如果科学家能够证实这些在今年2月宣布的“宇宙黎明”信号,那么他们将获得迄今为止一直无法观测到的一个纪元的最早曙光。

报道称,来自ESA的“盖亚”卫星的数据生成了精确度前所未有的银河系3D恒星地图。它记录了很多恒星的位置、距离、颜色、速度和运动方向,自4月发布以来已经催生了400多篇论文。这张恒星地图还推翻了银河系呈稳定旋转的螺旋结构的形象,而是证明了银河系在过去10亿年中因与较小星系互相影响而来回摇摆。

讽无视气候暖化:英国建筑公司花2.5万美元将新种蚓螈命名为“唐纳德特朗普蚓螈” 美国《科学》杂志发布201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单细胞水平追踪生物体发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