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保安工作是当局聘请村民担当,效果成疑。
崇祯皇帝陵园内的一对石烛台曾被盗走。
位于北京西北近郊的明十三陵,堂堂帝陵却一直有村民在内居住,原来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影响。据了解,这些村民大多是守陵人的后代,而当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区政府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会搬迁,但最终各方面因素制约,至今仍未能兑现。
明十三陵每个陵园周围都有一条村,由守陵人居住,故亦被称作“守陵村”,陵区中绝大部分的守陵村均与所守的陵园同名,唯独思陵的守陵村名为悼陵监村。
北京昌平区区长张燕友坦言,由于村民住在陵区内,故房屋不能随便翻修新建,加上他们除了协助守陵外就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故生活水平相当艰苦。而用作安置村民的“明十三陵门户区”,其面积达10.5平方公里,设有明文化体验区、故宫文创园和生态社区。
事实上,除了长陵、定陵、昭陵三个已开放陵园设有独立管理处外,其馀10个陵园的日常保安均共同由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保卫科负责,执行上是聘请周边38名村民作为守陵人。
明十三陵每个陵园周围都有一条村,由守陵人居住,故亦被称作“守陵村”。陵区中绝大部分的守陵村均与所守的陵园同名,唯独思陵的守陵村名为悼陵监村。据说悼陵监村的村名本为“盗陵监村”,有“监视盗陵者之义”,但后来村民将村名改为同音的“悼陵监村”,并一直留传至今。
守陵人采取轮班制,每工作48小时后可以休息24小时。守陵人的基本工资为27元(人民币.下同),加上餐费补助等共合有约900元。虽然如此,但有守陵人表示虽然工作赚钱少,“可是我们还得好好干、看好陵,不然对不起老祖宗。”而除了守陵人外,当局在夜间亦有安排武警巡逻,主要任务是防止火灾和有人偷盗陵墓文物。
虽然有守陵人及武警把守,但明十三陵的保安问题一直受人诟病。崇祯皇帝陵园“思陵”的一对石烛台,在去年被揭发早于半年前就被盗走,但闭路电视等却失效停用,安防设施更被形容为“全面瘫痪”。
国家文物局曾为此批评,明十三陵文物被盗早有先例,但却不被重视,相关负责部门未有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漏洞;烛台被盗时原有安防设施全面瘫痪,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虚设,暴露出文物安全管理和制度措施存在明显漏洞和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