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 美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创新有“套路”

日期:03-19
实验室能源部陈劲

原标题:全球领先 美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创新有“套路”

全球领先 美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创新有“套路”

——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陈劲

科技创新世界潮③

实习记者 胡定坤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科技成就,就是“叹为观止”。至今为止,能源部下属17家国家实验室产生了8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800个“R&D 100”大奖,年发表学术论文11000篇,在材料、先进计算、3D打印等多个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美国能源部在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上有什么独门绝技?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劲教授。

管理体制灵活

科研经费充足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规模远远超过我国一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雇员就超过4600人,能源部下属17个国家实验室总人数接近57000人,能源部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陈劲表示,美国国家实验室一般采取的是“政府所有、政府管理”的模式,而能源部国家实验室中16家采取的是“政府所有、承包商管理”的模式,即设备、设施是政府所有,员工却由管理实验室的承包商雇佣,并非联邦雇员。能源部负责明确目标和战略方向,并每年考核承包商的运营情况。承包商主要分为大学、非营利性组织和产业组织三类。美国能源部评估认为,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高效地招募人才、开展项目,适应性强、灵活度好。

“此外,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钱多,这得益于能源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陈劲谈到,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年度经费在140亿美元左右,平均每个实验室接近10亿美元,其中能源部出资接近90%,研发经费中能源部经费比例更是高达97%左右。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为例,每年经费总额接近14亿美元,能源部出资超过11亿美元,科研经费10亿美元左右,能源部占比96%。

政府统一协调

发挥体系优势

“美国能源部各国家实验室‘术业有专攻’,但重大科研项目非常复杂,甚至需要数年研发周期,单凭一个实验室难以完成。”陈劲介绍,面对这种情况,能源部会充分利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专业多样性,组成灵活的科研体系,应对紧急、复杂的任务挑战和不断变化的国家需求。

记者了解到,能源部构建的科研体系具有围绕中心、动态响应和快速反应三种。围绕中心是指科研体系围绕科研任务关键领域里设施最完善和先进的实验室建立,例如需要同步加速器的项目主要围绕劳伦斯伯克利、橡树岭等几个实验室开展。动态响应是指科研体系根据任务周期性变化动态调整,例如能源部根据不同时期核能研究重点的变化,调整核能项目的参研实验室,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就曾先后两次加入再退出。快速反应是指面临紧急的任务需求,能源部将迅速召集实力最强的国家实验室加以应对,例如2010年墨西哥湾海底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能源部迅速调集劳伦斯利弗莫尔、洛斯阿拉莫斯等实验室科研力量联合攻关,率先测定了石油泄漏速度。

科研资源共享

建立合作机制

陈劲强调,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非常重视科研资源共享,其他实验室或科研单位的研究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就可以有偿或无偿使用国家实验室中的大型仪器设备。

据统计,能源部国家实验室为近3000名本科生提供实习岗位,每年使用其仪器设备开展研究的其他机构科研人员超过33000人。通过资源共享,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每年吸引研究生超过2000名,博士后2300名,与450家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收获无数的科研灵感。

此外,为了加强各国家实验室间的交流与合作,能源部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其一是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NLDC),由17名国家实验室主任组成,讨论如何协同各个实验室,完成科研任务。NLDC选出4名代表进入实验室政策委员会(LPC),定期向能源部部长汇报。其二是每年4月举办“国家实验室大型创意峰会(BIS)”,能源部和各实验室的高级领导参会。峰会要求国家实验室为美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提出早期的、潜在的大型解决方案,且要求相关方案必须横跨多领域、由多个实验室参加、具备革命性变革的潜力。这种峰会非常有助于跨实验室、跨学科合作。

陈劲指出,美国能源部在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上已有70多年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其管理和运行模式对我国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科技日报北京3月18日电)

芝加哥农产品期价18日全线下跌 美智库称中国AI研究有望领跑全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