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头盔”:藏在和平面具后的恶魔
何谓“白头盔”(White Helmets)?它是战场上救死扶伤的NGO和平组织,还是美西方包装的颜色革命工具?
新闻链接:2月1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负责叙利亚新闻报道的制片人利亚姆(Riam Dalati)在自己的推特上说,2018年4月在叙利亚杜马市拍摄的“被化学武器袭击后的医院”视频是当地武装分子精心策划自导自演的。
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叙利亚内战声名鹊起的“白头盔”组织,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落得“制假专业户”的新闻标签,在这场美俄大国操控的“代理人战争”中,舆论战场的攻防转换,由“白头盔”上演的反转剧,窥一斑而知全豹。
起底“白头盔”组织
这里需要敲重点!
何谓“白头盔”(White Helmets)?它是战场上救死扶伤的NGO和平组织,还是美西方包装的颜色革命工具?
早在2013年,这个宣称“不依附和隶属任何政府派别”的人道主义救援组织就在叙利亚境内反对派武装控制的地盘频繁活动,成功“制造”了几起著名的“救援行动”。因为志愿者在救援时,总会戴上白色的头盔,因此而得名,其实它的全称叫叙利亚民防组织(Syria Civil Defence)。它大约拥有4000名成员,老板则是英国前情报官员梅西耶尔。
2016年8月18日,叙利亚第一大城市阿勒颇,叙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战正酣,世界媒体的目光却被一张照片从战场上拉回:5岁小男孩奥姆兰被“白头盔”从一场空袭后的废墟中扒出,小孩蓬头垢面,灰尘与血迹遮住双眸,端坐在救护车上,不哭不闹,似乎已经被吓懵。一图胜千言!
▲叙利亚摄影师马哈茂德·拉斯兰称,这张照片是国民自卫队和救援组织把奥姆兰从废墟中救出来那一瞬拍的。他却没有提及救援的人戴着白头盔
随即,奥姆兰成为“阿勒颇男孩”的标签在网络上疯狂传播,造成这一人道主义灾难指向了叙政府军与俄罗斯空军。理由是,正是他们的空袭行动造成了阿勒颇平民伤亡。尽管一年后,这个小男孩的父亲接受采访称奥姆兰被反对派当成“宣传工具”。但又何妨?这张图片当时已经传遍世界,即便现在,也是众说纷纭……
英国智库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从IS组织的宣传战研究中得出结论:
“社交媒体已经具备武器化属性IS武装分子发起战斗,第一枪往往是在社交媒体上打响的!”
我们看到“白头盔”组织于2014年4月在推特上注册主账号,现已发布1.11万条推文,其相关账号还设有10多个,关注量超过13万;它在脸书上以英语和阿拉伯语也开设近10个主页,关注人数超过30万。
▲数字时代战争,社交媒体缘何成为了武器
▲ “白头盔”在推特上的主页
别小看“白头盔”这点粉丝量,可它有强大的后援团啊! 每每“白头盔”账号率先爆料,BBC、CNN还有《华盛顿邮报》等西方传媒跟进报道,辅以神助攻,吵架还需嗓门大,“阿勒颇男孩”“杜马化武袭击”等瞬间成为国际新闻燃点,美西方国家也顺理成章找到军事干预的借口。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军在阿勒颇战斗中顺风顺水,一张照片却招致骂名,画风陡转。
有西方金主支持,捧红则是必然的。似乎是一夜间,“白头盔”顶上平添几道金色的光环: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2017年,纪录片《白头盔》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白头盔”账号发布的图片视频制作愈加精美、叙事愈加煽情。假如当年叙利亚反政府军搞复盘总结,替他们想一想,也是委屈:本在同一个战壕,累死累活在战场拼的,最终也是干不过搞PPT的。
谁为发动空袭制造口实?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虽是战争的铁律;而舆论的战场,已是今非昔比。人随网走,社交媒体恰恰契合了“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特质,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流动的武器。
2018年4月7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控制的东古塔地区杜马镇遭到疑似化学武器袭击,据报道导致70余人丧生。这里需要戳重点的是,“化武袭击”图片视频的首发信源来自“白头盔”推特账号。当天,“白头盔”连续发布推文,几乎所有的现场主角均为妇孺,“氯气”、“呼吸机”成为推文高频词。BBC和CNN第一时间引用此信源,指责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袭击无辜平民。叙利亚政府坚决否认,并指责西方和叙反对派造谣,目的是保护被围困的恐怖分子。
▲ 4月7日,“白头盔”推特当天发出第三条推文:救援现场,孩子们已经戴上了呼吸机,防止毒气侵害
翌日,“白头盔”官方网站揭秘:“自2012年以来,叙利亚美国医学会(SAMS)和叙利亚民防(白盔)已记录了叙利亚境内200多种化学武器使用情况。”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提供助攻,五分钟内连发两条推文,指责“叙利亚军队封锁和包围杜马镇,外界完全无法进入,俄罗斯和伊朗应为此事件负责!”
“山雨欲来风满楼,叙利亚领空落的却不是雨”
4月14日晚,美英法联军的100多枚导弹如期而至,完成了对叙多个军事目标的所谓“精确打击”,而此时“化武事件”依然还是一头雾水,联合国的调查依然还在进行,但是空袭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这场空袭是为受化武袭击的平民出气,还是为了解救被困的叙反政府武装,吃瓜群众不得而知……
互联网舆论战场上,有时谣言跑遍千里,真相还没有穿鞋,而舆论战打得就是这个时间差!
4月21日,联合国化武专家安东·乌特金在杜马镇调查时对媒体喊话“有关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指控通常由‘白头盔’组织提出的。”
4月27日,俄罗斯外宣媒体“今日俄罗斯”报道,俄罗斯将4月7日出现在“白头盔”化武袭击视频中的11岁小男孩哈桑·迪布带到海牙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总部,迪布向记者现场举证,“他在拍摄后得到了米饭、椰枣和饼干”以此验证“白头盔”组织所报告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是“表演的”。叙利亚常务副外长米格达德对外宣称,自2017年下半年,叙政府军在战场逐渐掌握主动权,这为此前诸多事件的深入调查取证提供了有利局面,相信随着越来越多证据和调查结果的出炉,那些精心导演的骗局都会被一一揭穿。
▲ “白头盔”摆拍视频公布与众,脸上的灰尘是人工抹上去的。
随着杜马镇“化武事件”的疑点不断浮出水面,美国突然宣布暂停对“白头盔”组织的资助。虽说美国金主卸磨杀驴有点不地道,但对于一次军事行动而言,“白头盔”的任务已经 Game Over了。真相留给世人慢慢讨论,战局的天平绝不能倒向对手。
“代理人”战争,一切皆可代理……“白头盔”之后,一定还会有其它颜色的头盔。
谁将“白头盔”拉下神坛?
化武,化武,美西方用兵永恒的话题。
知否,知否,到头来,哪一桩哪一件还有下文?
叙利亚内战还在持续。每每战局对反政府武装不利时,美英法自然是按捺不住。2018年8月21日,三国又发布共同声明,警告叙利亚若在夺回伊德利卜省过程中使用化武,他们将采取行动。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战场上更不允许……
“今日俄罗斯”称得上是外宣媒体中的“杠精”了,开足马力,硬怼“白头盔”。
怼的方法很直白,直白得近乎简单,就是贴标签!反复贴!且看“今日俄罗斯”的”硬核官宣”
▲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
9月1日,今日俄罗斯官网援引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揭秘:美国训练出来的武装分子计划在巴尔米拉进行恐怖袭击。
9月6日,该媒体嘲讽: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 “确切地”知道谁应该对叙利亚的下一次化学袭击负责。叙利亚化武实则是美国及其盟国安排的一场大戏,化武就是道具,需要的时候就会搬出来。有意思的是,黑莉在一个月之后宣布辞职,不知她现在是否还能准确预测下一场化武袭击?
9月8日,它继续曝料:恐怖分子和白盔人员在伊德利卜会面,为最后阶段的化学攻击做准备。
9月14日,今日俄罗斯网提出疑问,美国轰炸叙利亚是保护基地组织?它首先讲述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不幸,再类比叙利亚民众遭到恐怖分子的迫害,美国因自身遭受恐怖袭击而对恐怖组织充满了仇恨,而对在叙利亚为非作歹的恐怖分子却视而不见甚至暗中支持。
▲“今日俄罗斯”质疑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恐怖分子?
“摆拍”“造假”“勾结恐怖分子”“美国另有所图”,俄罗斯媒体为对手量身定做了系列标签,连珠炮式的舆论攻击,终将“杜马镇化武”事件无法在伊德利卜省上演,俄罗斯空军直接对反政府军盘距的伊德利卜总部发动空袭。2018年底,美国宣布从叙利亚撤军,这个被称为叙利亚内乱最后一战的伊德利卜省争夺,逐渐被叙利亚政府军站稳脚跟。2019年的新年,他们接管了库尔德人控制的曼比季地区并正向北部增兵。
“白头盔”身影淡出了西方媒体的视线;但是,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头盔”的社交媒体还没有停更。就在今年1月份,它的官网主页悄悄改版,满屏则是大大的“求捐款”,其脸谱账号也醒目标注了“Donate”入口,失去金主的日子可不好过。
▲ “白头盔”组织网站主页改版,捐赠窗口醒目,评论性的言论消匿无影。
结语但远不是结束
结语总是要有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舆论博弈,亦有规律:
● 无态度不传播
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突围,明立场、锐观点,投影仪推出来的四平八稳的表态,呵呵,只能沉底了。
● 有情绪渲染开
战场的主角是士兵,舆论场的主角是孩童。用谷歌搜一下叙利亚战争的新闻图片,君不见,都是清一色的孩童模版,是撞衫吗?
● 强设标签需重复
“新闻重新意,宣传讲重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总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过时。标签即是品牌,需要不间断放广告,更何况互联网还是有记忆的呢!
● 议题预设始终是核心能力
“内容为王”被媒体从业者奉为圭臬,而对于组织筹划者来说,关键是设置什么样的内容?下好先手棋,才能打好主动仗。
● 战场揭秘更需广而告之
秘密是一个时空相对的概念,特定情况下,揭开军事秘密广而告之,其软杀伤要超过硬摧毁,而且杀伤的不仅仅是当面之敌。
● 每一种新闻生产方式都是一种舆论进攻样式
共筹既是互联网思维,也是当下新兴的新闻生产方式。以志愿者为名义的NGO组织往往长袖善舞,以“我在现场”的“吸睛”方式完成舆论攻势的第一枪,老牌的西方传媒只需接力、渲染、转引,便可完成一个回合的进攻。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来源:国防大学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