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菲律宾想改国名 这事儿反常吗?
2月11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由于“菲律宾(Philippines)”这个名字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他很可能会将菲律宾的正式名称更改为“马哈利卡(Maharlika)”,意思是“贵族”或“自由人”。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
资料显示,1543年,西班牙探险家以西班牙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Philip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1898年,菲律宾独立时取国名为菲律宾共和国。
观海解局梳理后发现,除菲律宾外,还有沙特阿拉伯,塞舌尔,多民族玻利维亚,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至少4国国名由人名命名。
因殖民而命名国名
菲律宾共和国,简称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全国总面积的96%,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49亿(2017年人口普查)。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521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带领西班牙船队“发现”菲律宾,开启了西班牙人殖民菲律宾的时代。1543年,西班牙探险家比亚洛博斯(Ruy López de Villalobos)把菲律宾中部诸岛取名为菲律宾群岛(Las Islas Filipinas),向当时仍是西班牙王子的菲立普二世致敬。在后来的300多年间,随著西班牙殖民范围的扩大,这个名字也逐渐涵盖了整个菲律宾的岛屿。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是以外国人名,而且是殖民者国家君主的名字,作为国名的唯一亚洲国家。
2月11日,据菲律宾ABS-CBN电视台报道,杜特尔特在菲律宾南部布鲁安镇(Buluan)主持活动时说:“我们无可奈何地被称为菲律宾,这是因为殖民者麦哲伦使用西班牙国王菲立普(King Philip)的钱发现了这块土地。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换掉这个名字。”
杜特尔特继续说:“实际上前总统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是对的,他当总统的时候一度想把国名改为‘马哈利卡共和国’,这在菲律宾语中是指封建时代的武士贵族或自由人。在马来语中,则带有尊贵以及和平的意思。”
这让杜特尔特成为了第一位因为要摆脱“殖民色彩”而更换国名的亚洲领导人。
菲律宾众议员加里支持更改国号的观点,他指出“很多国家在摆脱殖民枷锁后,都恢复了他们的旧名”,但菲律宾选择“保持西班牙殖民者给的名称”,这样很不好。菲律宾部分老一辈民众则反对将菲律宾的国名改为“马哈利卡”,指称前总统马科斯在执政时以此名宣扬独裁理念。
至少5国国名由人名命名
除菲律宾共和国外,还有沙特阿拉伯王国,塞舌尔共和国,多民族玻利维亚共和国,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等至少4国国名由人名命名。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称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11世纪开始衰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经过多年征战,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这一天被定为沙特国庆日。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塞舌尔共和国,陆地面积455.8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16世纪,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岛”。1756年,法国占领,并以时任法财长“塞舌尔”的名字命名。1794年,英国取代法国统治塞。后英、法多次易手,轮流占领。1814年,英法签订和约,塞舌尔成为英国殖民地,归英国在毛里求斯的殖民当局管辖。1903年改为英直辖殖民地。1970年实行内部自治。1976年6月29日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
马列绍尔群岛共和国位于中太平洋。16世纪初西方航海者抵此。1788年英国船长约翰•马绍尔到此勘察,该群岛由此得名。1886年成为德国的保护领地。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日本占领。1944—1947年美国对其实行军管。1947年7月,马绍尔群岛被联合国交给美国托管,后与帕劳共和国、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1991年9月17日,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位于南美洲中部。公元13世纪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153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史称上秘鲁。1825年8月6日宣布独立,为纪念解放者玻利瓦尔取名玻利瓦尔共和国,后改为玻利维亚共和国。1952年4月爆发人民武装起义,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帕斯•埃斯登索罗就任总统。此后,军事政变频繁,政局长期动荡。1983年10月恢复民主政体。2009年,宣布成立多民族玻利维亚国。
这些国家也曾改名
像菲律宾这样,国家名称有“殖民色彩”的情况,在非洲比较常见。
比如,科特迪瓦共和国在法语中写作“La 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意思是“象牙海岸”。这里大象成群,是重要的象牙贸易集散地。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的殖民者相继入侵,1475年,葡殖民者将这里命名为象牙海岸。1882年,“象牙海岸”成为法国殖民地。
1960年独立之后,该国定名“La 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被各国意译为象牙海岸共和国。但因为各国翻译不同,译名的第一个字母就不同,这造成象牙海岸共和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的排序经常发生变化。为了统一国名排序,1986年1月1日在征得联合国同意后,象牙海岸共和国改称为科特迪瓦共和国。
而像杜特尔特这样提出来,因为要“摆脱”殖民色彩而更改国家名称的情况,在非洲也比较常见。
比如,刚与中国建交不久的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在1960年建国的时候名为上沃尔特。1984年,该国改称“布基纳法索”,就是因为“上沃尔特”一词带有“外国统治的烙印”,在1919年,为了加强殖民统治,法国在这里建立了“上沃尔特殖民地”。
放眼全球,按照惯例,世界各国在不发生新建、分立、合并等特殊原因下,改国家名称的情况非常少,修改国家全称的情况会有一些。但通常,国家全称的改变只能反应其国体政体的改变,国家名称并没有实质改变。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比如俄罗斯。
以前是俄罗斯帝国,十月革命后主体部分称为苏俄, 1922年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称为苏联,苏联解体后主体部分称为俄罗斯联邦。
随着苏联解体,也有一些东欧国家的名称发生了变化。
比如“南斯拉夫”。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原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黑山独立,随后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国际法主体地位。
资料 | 海外网 中国驻菲律宾共和国大使馆 中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 中国驻塞舌尔共和国大使馆 中国驻多民族玻利维亚共和国大使馆
校对 | 葛冬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艺龙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