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韩国的“天下无敌”只有在汉字中才能实现

日期:01-07
汉字韩国汉文

原标题:松平信纲:韩国的“天下无敌”,只有在汉字中才能实现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松平信纲]

2018年12月28日,韩国总统文在寅视察了驻扎在京畿道涟川郡的韩军第5师团“钥匙部队”。在照片中,文在寅背后是两任韩国前总统——李承晚和朴正熙赠予第5师团的题词。

1951年8月-9月的“喋血岭之战”(Battle of Bloody Ridge)中,第5师团配合美军攻占了朝军驻守的“喋血岭”;次年8月,李承晚亲笔题词“天下无敌”赠予第5师团。停战后,该部队一直驻扎在停战线附近;1961年随朴正熙参与了“5·16”政变。1972年,朴正熙题词“常胜五师团”予该部以纪念师团成立22周年。

(文在寅视察钥匙部队新兵营图丨视觉中国)

(文在寅视察钥匙部队新兵营 图丨视觉中国)

非常巧合的是,两位韩国总统的题字都是汉字——其实从李承晚到朴槿惠,几乎每任韩国总统都曾经“秀”过自己的书法。而被韩国人称为“书艺”的书法,可能是这个百年来离汉字渐行渐远的国家里,汉字所存留的最后一点领域。

19世纪末,面对“他者”的冲击,韩国民族意识的觉醒,韩国人越来越有重写本国史以凝聚民族精神的想法。申采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韩国民族主义史学至今将其看作开山鼻祖。他将韩国历史上的成败同是否有“自主意识”联系起来,并认为是汉字与汉文化剥夺了韩国人的意志和民族精神,才使得韩国只能长期处在“事大”的境地。

“三国以前汉文未盛行,全国人心只尊自国,只爱自国,而以中国为仇敌,三国以后几乎家家收藏汉文书籍,读汉文书籍,结果汉官威仪埋没了韩国国粹,汉土风教夺去了韩国国魂,导致朝鲜以附庸属国自认,人民充满奴性,国家长期陷入奴隶境地。”

——申采浩

由于日本势力直接介入甚至最后吞并了韩国,所以韩国知识界很难和中国一样通过“抵御外侮”的号召来唤起民众的民族主义意识,中韩关系史的真相自然成为了韩国人在“策略性手法”之下的牺牲品,上千年使用汉字的历史也不例外。

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设置“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采用“内鲜一体”的政策试图将韩国民众从各个方面日本化——语言教育就是重要一环。1911年,朝鲜总督府下达了《朝鲜教育令》,在“以实业教育为中心”的幌子之下,日本将日语列为朝鲜半岛的“国语”,而将汉语文和韩语文一同当作“外语”来学习。同年,最后一所专研汉文的学校——官立汉城外国语学校被关闭。(朝鲜半岛恢复中文专业的教学要等到1926年的京城帝国大学)1938年,日本下令学校禁止教授朝鲜语。同时,随着日语的推广,大量日语词汇(其中有很多日本汉字词)融合进了韩语体系当中。

此外,韩国人还被鼓励放弃原有的姓名,改成日式姓名(即所谓“创氏改名”,韩国称为“日本式姓名强要”),这被看作是“内鲜融合”的重要一环。比如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曾经以“高木正雄”的日本名参加伪满军,并在热河省(今河北)“讨伐”过八路军。

1945年,韩国光复。在清算日本殖民统治的背景下,汉字词和汉字都被看作是“日本殖民统治的残影”,只有专用韩文才能体现清除日本统治的遗毒。这一点在1946年由美国占领军当局颁布的《小学教育要纲》中体现得非常明确,其中对汉语教育的目的论述如下:“由于本民族长期在汉字文化圈,中国历史的环境影响下,对中国文化有盲从的现象,有必要正确了解中国文化,重新认识本民族文化,从而纯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到1955年第一次教育课程(类似中国的教学大纲)公布以前,汉文教育只在高中以上的学校存在——虽然由于朝鲜战争的关系,相继有多所大学成立了汉文专业。

大韩民国宪法

大韩民国宪法

1958年李承晚治下的韩国颁布《韩文专用实践要纲》,提出在公文领域专用韩文,但是一般人依然在使用“国汉文混用体”。与此同时实行的第一次教育课程规定,以小学课程为基础,教授学生汉字、汉字词。

“國家再建課業의 第1目標인 反共體制를 强化함으로써 國家의 安全을 危殆롭게 하는 共産系列의 活動을 封鎖하고 國家의 安全과 國民의 自由를 確保함을 目的으로 한다。”

——“国汉文混用体”的韩国《反共法》(至今, “国汉文混用体”在法律等少数专业领域依然存在)

朴正熙时代,韩国的民族主义达到了光复后的第一个高峰,这是伴随着韩国经济发展的“汉江奇迹”而发生的。1968年,朴正熙提出“在各级教科书内不允许出现汉字”,废止了第二次教育课程中规定的“常用汉字1300个”。

1969年,韩国修订教育课程,废止汉文教学——也就是说,从1969年到1972年,韩国学生在上大学以前是学习不到汉字的。1970年,废除了教科书中的汉字表记。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朴正熙本人的汉字书法水平很高,但是在1968年重建韩国的“国门”光化门之际,依然用韩文题匾。(2010年韩国文物部门为了恢复原貌,才根据老照片复原了一块汉文牌匾替代之)

최초의 작품은 고려 고종조(1214∼1256)에 지어진 ‘한림별곡(翰林別曲)’이고, 최후의 작품은 민규(閔圭)가 1860년(철종 11)에 지은 ‘충효가(忠孝歌)’이다。 이 가운데 반석평(潘碩枰)의 ‘관산별곡(關山別曲)’은 전해지지 않는다。

——韩国网站naver百科对韩国传统歌谣“景几体歌”的介绍,其中就有多处专有名词使用了汉字表记

此后韩国的汉字教育政策,基本上在“韩文专用”和“允许汉字表记”之间徘徊,直至今日。今天,汉语在韩国属于第二外语范畴(第一外语是英语)。小学的汉文教育属于“创意体验活动”内容,每年60-68小时,相当于每周2小时;初中的汉文教育课属于“自由选修”内容,每年68课时,相当于每周两节课;高中分为中国语I和中国语II,从高二开始学习,共12个单位,1单位为17节课,12个单位相当于2年里每周3节课,大学入学考试考察前者——这也就导致了在升学压力比中国还大的韩国高中,86%的学校完成不了中国语II的教学内容。这一项由韩国学者郑秀珍进行的调查还指出,在大学入学选拔涉及第二外语的33所大学中,有25所在升学选拔中参考第二外语成绩,有8所会给予加分,只有1所(首尔大学)必须要求第二外语成绩。而将这一数据放在全韩国,参考第二外语成绩的大学仅占总数的5%。

韩国教育部提出2019年,在小学课本中恢复汉字表记作为学习的辅助。——但使用的汉字不超过300个,不作为考试内容。另外,使用汉字表记的课本,不包括国语(韩语)课本。这一政策最大的阻力,在于负担极重的韩国学生以及家长的反对。“除了国语课本,在其他科目的教科书的学习内容里,在编写者和审议组认为会对学习和理解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可以表记上对应的汉字,发音和意思,但要控制在300字以内。”

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有关卢泰愚当选的新闻

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有关卢泰愚当选的新闻

韩国学者刘美龄曾经这样评价汉字表记在辅助学习当中的作用:

“韩国语词汇的70%都是汉字词,而汉字词的90%以上都是同音异义词,因此如果不用汉字标识的话,经常很难准确分辨词汇含义。比如说,记录历史的书籍(史记)、欺骗别人的行为(诈欺)、君子之气(士气)、高岭土烧制而成的碗碟(沙器,即瓷器)在韩国语词汇中都对应同一个韩国语词汇。有的汉字词如果在教科书中用汉字标识的话,学生是可以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因为没有汉字,学生只能看着纯韩国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

对汉语教学的重视,不仅对于韩国文化的传承有利(尽管韩国正在推进史料的“国译化”,但将数亿字的汉文史料译成韩文,还是一件需要几代人的工程),对于韩语的学习有利(再怎么去汉字化,韩语里一半以上的汉字词目前还是去不掉的),对于两国的人文交流同样有利。但是,在“去汉字化”已经过去几十年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对韩国的吸引力能够越来越强上了。

至于每隔几个月就会在各种自媒体上沉渣泛起一下的“韩国恢复汉字”这种谣言,当个笑话就好。一个国家的文字政策,不是靠一张文件就能轻易改变的。这种谣言的出现,除了对韩国国情的不了解,恐怕也和盲目的自吹自擂脱离不了干系。

责任编辑:张申

美政府关门致员工“罢工” 当局警告或威胁机场安全 死后变成树?美参议员力推“人体肥料”法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