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朗普上台后美俄核战略和反导战略的大调整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特邀专家 郭衍莹]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双方对核战略和反导战略都作了重大调整。特朗普提出,要废除中导条约,大力发展低当量战术核武器。俄罗斯则针锋相对,不断进行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的试验,声称可以突破美国现在所有反导系统。一些媒体惊呼,“核战阴影正在向我们走来!”,“可控的对抗时期已经终结!”。美俄对核战略和反导战略的重大调整必然对当今世界形势和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值得我们警惕,更值得我们在新的一年密切关注它们的动向。
特朗普上台后对核战略和反导战略的重大调整
特朗普上台后在核和反导等重大战略问题上全面否定奥巴马时期的主张。2009年4月奥巴马在布拉格发表“无核世界”构想的演说,认为“世界核战下无赢家”。他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乌克兰危机后,美国主要动用战术反导武器(指对中近程战术导弹的防御系统),而不是用战略反导(指对远程洲际等战略导弹的防御系统),更不是动用核武器来包围和威摄俄罗斯。如北约制订的EPAA反导计划,就是在俄罗斯大门口部署陆基宙斯盾、萨德等战术反导武器,来实现对俄罗斯的威慑和围堵。
在反导方面,当时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公开提出:“战略反导武器无用论”,应该“重点发展战术武器”。他们认为像美国的陆基中段反导GMD系统虽号称世界第一,但他的拦截弹GBI只有30发,即使发发命中,对于俄罗斯1500多发发洲际导弹而言,几乎可忽略不计(根据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允许俄拥有核武器1550件)。何况GBI多次试射拦截成功率不理想(19次拦截试验,成功10次。但前18次试验都是目标为已知情况。与实战情况有很大差距)。而用战术导弹包围中俄,既起到遏制作用(甚至可在对方导弹起飞的助推段就拦截对方导弹),又起到监视和窃取对方军事情报作用,还能军贸赚钱。可谓一石三鸟。而且对外名声好。这一论点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6年10月20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美俄对持:导弹防御在全球核战争中是否会有用处”。此外,俄罗斯军事专家还揭露,美国战术反导拦截弹的发射装置Mk-41,不但能发射反导导弹,也可发射战斧等巡航导弹,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威胁。美国在2015年7月北约军演中虽也进行了一次新型B61-12战术核炸弹试验,并曾扬言要把这种小型氢弹部署在俄罗斯大门口,但主要还是对当时俄罗斯军事演习中炫耀核武器的回应,而非主动想要使用核武器。
特朗普上台后虽不到二年,但已全面抛弃了奥巴马政府极其有限的缓和措施;并在今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国防授权法案”等重要文件中,首次把中俄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家记得,在上一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对美国的威胁第一是伊朗,第二是朝鲜,第三是俄罗斯,第四是跨国犯罪,第五才是中国) 。关于核战略,他提出要用“美国核力量和核基础设施现代化”取代 “无核武器世界”。重点是要发展低当量战术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他认为当前的核武器是“中看不中用”,只能作为威慑手段。他要把核武器小型化、战术化、可用化。美国对核武器的投入因此就从以前的平均占国防预算的4%增加到现在的6.4%,这是冷战后最高的。
特朗普和他的智囊相信,尽管美俄双方核武器数量大致相等,但核技术美国要远超俄罗斯。所以用低当量核武器和俄较量,可稳操胜券。特朗普不完全反对奥巴马用反导来包围俄罗斯,但他认为仅仅这样远远不够; 还需加大施压力度,具体就是在欧洲尤其是俄的大门口部署核武器,才能迫使俄罗斯就范。当然要发展战术核武器首先得发展它的运载工具—中近程导弹。而在当前,特朗普认为妨碍美国发展中近程导弹的主要障碍是“中导条约”;为此他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决然要退约。
什么是低当量核武器?多少当量算是低当量?多少当量才算战术武器?现在世界上并无统一说法。有的说几百吨才是低当量,有的说2万吨以下都算是战术武器。其实一些政客也希望模糊一些,也便随机应变,各取所需。例如2015年7月美国进行的B61-12战术核炸弹试验;这种核弹用一般战机如F-22等就可投掷。大大模糊了战略和战术武器的界限。当时美国和俄罗斯为此发生争辩。美军声称这不过是低当量战术武器。俄罗斯则揭露B61-12是要取代美国空军核武库支柱之一的B61核重力炸弹。而B61核炸弹、俄亥俄级核潜艇与B-52战略轰炸机都属于美国所谓的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明显是战略武器。
关于战略反导,在2018年初美国公布《2018年核态势审议》报告后不久,就提出8年来新一版“弹道导弹防御评审”报告。报告批评从奥巴马政府对导弹防御项目不重视,预算急剧下滑,总体削减了21%。尤其是研发费用持续缩水,限制了美国发展下一代先进导弹防御的能力。新的导弹防御政策将使导弹防御系统的投资走出低谷。报告提出要投巨资打造“升级版”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主要内容有:在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各部署一部S波段雷达;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军事基地和范登堡空军基地增加部署20套新拦截系统和44枚GBI拦截弹;使总的截弹部署数量增至64枚。加紧“大气层外杀伤器”(EKV)的研制工作(EKV能在大气层外通过红外热寻装置自行寻找和攻击目标),计划2021年开始部署。设计有24颗卫星组成的新的天基反导传感器系统等等。据估算在未来五年,耗资将达200-300亿美元。美国原来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曾被称为“烧钱工程”,这一升级版更被揶揄为“超级烧钱工程”。由于原来的GMD系统主要针对俄罗斯经过北极方向来的弹道导弹袭击,所以这个升级版明显地是针对和加强对中国和朝鲜方面的防御。
不过在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的“2019国防授权法案”中这些计划只落实一部分。因为在有些美国政客看来,现有的反导大系统,包括GMD系统和宙斯盾系统(指标准-3弹。据美媒报道,美日共同研发的标准-3 Block IIA弹于11月份成功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拦截测试。,射程可较旧型提高将近一倍。值得我们注意),完全有能力抵挡俄罗斯第一波核进攻,然后有能力组织核反击。但由于近来朝鲜半岛形势缓和,同时俄罗斯咄咄逼人地大力发展能突破美国现有反导系统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一升级版的意义就不大。看来俄罗斯看准了美国在这方面的软肋。“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普京在国际博弈中屡屡获胜的法宝。
俄罗斯对核战略和反导战略的演变
俄罗斯自从乌克兰危机后受到北约军事上重压,普京首先提出“核威慑”战略思想。按俄专家们说法,就是“用核武器遏制对手的攻击欲望”。因为在俄罗斯看来,俄在军事上和西方特别是美国差距最小的就是核打击力量。所以每次发生危机,俄军就要把核武器搬出来演习一番,而且这种化解危机办法每每奏效。这里所说核打击,包括和核弹头武器本身和导弹运载工具。俄罗斯核弹头数量和美国差不多,而在导弹方面俄自信要比美国技高一筹,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几十年来俄罗斯坚持不懈发展超音速武器(而美国重点发展空天飞机)。例如他的“白玲”,“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被视为美国航母的杀手锏。现在他一下子就拿出好几件高超音速导弹,如“匕首”,“先锋”等。尤其是“先锋”,据称它在大气层中速度可达20倍音速;而在此次实际试验中达27倍音速,完全有能力突破美国的反导。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前阶段美国依靠他在反导上优势压制俄罗斯;现在“先锋”试验成功,“使双方力量对比达到新的战略均势”。
但自特朗普提出要退约后,下一步明显是要在俄罗斯大门口大量部署和使用这种低当量核打击手段。俄感到将威胁到他的安全底线。所以一方面极力反对,一方面针锋相对,宣扬正在大力发展超高超音速的核打击力量力量。最近俄媒高调宣传普京亲自参加“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的试验。接见记着普京声称试验证实可以突防美国现有的的反导系统;并将在明年(2019年)服役。最近针对美国威胁要退出中导条约,俄官员又提出要重启“死亡之手”末日自动核反击系统。这一系统据说是即使在核战中我方司令部人员全部牺牲时,它也会自动“启动”,自动对敌方实施核报复。这反映俄罗斯不怕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决心。有的俄媒甚至渲染这个系统已开始战斗值班。其实不管这种系统是否真的有?是否真的进入实战状态?这对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等,自然起到震慑作用。
反导武器与核武器是一对“矛”和“盾”关系的战略武器。在对核战略重大调整之际,反导战略也必然有相应的调整。俄罗斯近年来一方面大力发展S-400等战术反导武器,另方面从普京提出核威慑战略后,在经普京批准的《空天防御构想》指导性文件中,特别强调核战下反导武器的最主要使命,一是保护好司令部,二是保护好核武器,这样即使在经受敌方第一次核打击后,仍有能力进行核反击。俄罗斯限于自己实力,不谋求打造像美国GMD那样的世界性反导大系统,而谋求有重点地保卫好莫斯科地区等政治经济中心的安全,尤其保护好司令部和核设施;然后就有能力组织核反击。他们认为虽然俄的战略反导的拦截弹现在只有100枚,但很宝贵;只要运用得当,保护好上述这些重点对象,就能抗住对方第一波核进攻,然后就有能力组织核反击。
自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每年都要举行核武器和战略反导武器的联合军演。“军工信使”等媒体记者经常报道军演的情况和存在问题。2015年初的一次演习,一位“军工信使”记者发现,俄某战略导弹部队在“遭遇威胁”时,自行离开阵地,去未知阵地隐蔽起来,因而脱离了反导武器的保护。这一情况在《军工信使》上登出后。据说有关部队为此受到严厉批评。
从俄反导导弹53T6仍采用核弹头,看俄武器如何贯彻普京“核遏制”战略思想
据俄媒报道,俄战略反导系统A-235的短程拦截弹53T6最近曾多次进行打靶试验。仅今年内至少已有三次。这种拦截弹在苏联时期是采用核战斗部爆炸来摧毁来袭导弹。在今年初俄宣布A-235正式战斗值班时,曾宣称53T6已改为常规弹头,以避免人们对核污染的担心。但在12月1日俄国防部公报中宣称,俄空天部队在哈萨克斯坦的某试验场成功试射了一枚型号为53T6改进型的短程核反弹道导弹。并说明这一改进型核反弹道导弹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首都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免遭核导弹攻击”。这一说明更引起西方媒体的质疑:难道拦截核导弹就必须用核反导导弹?。譬如美国GBM系统的GBI弹就是非核的,无论对方来袭的是核弹或非核弹,它都能靠直接碰撞杀伤将对方摧毁。
大家知道冷战时期原苏联曾前后共开发三代战略反导系统,即A系统、A-35系统和A-135系统。这三种反导系统的拦截弹都采用核弹头,当拦截弹飞至目标附近时靠引信触发核爆炸将目标摧毁。这种拦截方式的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低,命中率高。但核污染问题一直受到俄国内外的质疑。俄专家自己估计,拦截过程即使只一枚核弹爆炸,莫斯科将有10%居民遭到伤害,200m2土地被污染。同时还会殃及波兰等东欧邻国。但是因为它的拦截成功率高,技术上难度又低,特别受到军方的青睐据解密资料透露,原苏联曾进行一次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是,用核弹头拦截成功率为96%,而动能杀伤方式的成功率小于60%。所以原苏联领导当即拍板采用核爆炸拦截方案。这也许是原苏联和俄罗斯一直不愿完全放弃使用核战斗部的主要原因。
A-135系统于1995年开始战斗值班。由于美苏1972年“反导防御条约”的限制,该系统投入战斗值班时仅部署了100枚拦截弹。它无论在技术上,规模上均无法和美国的GMD相比,但它还是为俄罗斯肩挑起战略反导的重任。并且比中国第一次反导试验要早15年。苏联解体后俄又研发出更新一代的A-235系统。53T6弹是A-135以及新一代A-235系统的近程拦截弹。俄宣称A-235改用非核弹头53T6M,以减少人民群众对核污染的担心。西方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对A-235有深刻印象;因为2014年俄利用机动发射方式,用A-235系统运程拦截弹成功拦截一枚卫星。而美国的反导导弹都是地下井反射的,而且至今还没有用反导导弹拦截卫星的记录。不过美国现在的反导拦截弹,例如GBI弹都是非核的。 由于美国技术基础雄厚,又财大气粗,无论对方来袭的是核弹或非核弹,它都能靠直接碰撞杀伤将对方摧毁。
据俄媒早先报道,A-235由三层拦截导弹构成。其中,第一层仍采用A-135系统原有的51T6的远程拦截导弹,可摧毁1500km高,800km远程目标;但采用核战斗部,约为100万当量。第二层用58R6导弹,拦截高度为1000km以内、距离120km以内的目标。最内一层则用53T6M弹,即原有53T6弹改进型。用于拦截高度350km以内、距离40—50km以内的目标。第二和第三层拦截弹都改用常规弹头(原53T6为10万当量)。现在究竟什么原因促使53T6倒退又改回仍用核弹头?
前面已经分析,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连遭北约的经济制裁和巨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普京提出“核遏制”战略,强调奉行核威慑和报复策略。这是俄军事上重要策略。反导武器也不例外。而且每推出一件新武器都要尽量和核武器挂钩。例如普京在参加“先锋”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试射后,特别向记者说明这种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这实际上也是俄在与西方不对称对抗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何况特朗普和北约的将领不断叫嚷要使用战术核武器。面对西方这种不断升级的危险行动,俄发展核弹头的反导导弹,贯彻普京的军事思想:“用核武器遏制对手的攻击欲望”。以牙还牙,也是无可非议的。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