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2035”规划草案出炉
改革开放40年来,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南京GDP达到11715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京提出了更远大的追求。昨天,《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在南京市规划展览馆揭开面纱,并面向公众征询意见,意见征询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2035年,南京将会变成什么样的城市?
在最新规划中,对南京总体规划的目标愿景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并确定了江南、江北两个中心城区,即由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为785万人。
江南主城规划城镇人口规模605万人,是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知识创新策源地和品质宜居城区;江北新主城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80万人,是江北国家新区的核心区和南京辐射带动苏皖区域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从空间看,新规划明确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合融”的市域空间格局,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为此,南京过江通道建设也将开足马力,至2035年规划13号线、S11号线、长江五桥、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等26条过江通道,另外远景预控轨道交通17号线过江通道和汉中西路过江通道。
目前建好通车的过江通道有11条,包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江二桥、三桥、四桥、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长江大桥铁路桥、大胜关铁路大桥、轨道3号线、10号线、S3号线,在建的包括长江五桥、浦仪公路西段、和燕路过江通道等;规划的有仙新路过江通道、建宁西路过江通道、龙潭过江通道、上元门过江通道、地铁4号线、13号线、14号线等。
“宁镇扬一体化”也被重点提及。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南京与镇江、扬州在城镇功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全方位协作与对接,构建1小时通勤圈(半径40千米)和1日生活圈,将宁镇扬三市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成为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区。
在宜居城市打造上,南京提出到2035年要提供包容多样的住房保障,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构建便捷可达、多层次的城乡社区生活圈,在城市按步行10分钟可达划定居住社区、按步行5分钟可达划定基层社区;构建市域快线、城区干线、中运量轨道3个层次的轨交线网,到2035年,轨道交通总里程约1050千米,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居住和就业岗位覆盖率约70%,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市域所有新城。
即日起,公众可踊跃填写南京市规划局网站上的公众意见征询表(邮寄地址:鼓楼区高家酒馆15号南京市规划局408室,邮编:210029,请注明“市民公众意见征询”),也可通过“南京规划”微博、微信,电子邮件njgh2018@sina.com,工作电话025-84733806(工作日9:00-12:00,14:00-17:00)等渠道反馈意见建议。
南京规划部门表示,将认真梳理、归纳每一条公众意见,并将其作为草案补充和深化的依据。
本报记者臧首成
公众意见征询问卷表(选例)
为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的若干保护对象中,您认为哪些最为必要?(可多选,限选两项)
□名城山水环境
□都城格局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要古镇
□古村文物
□历史建筑
□古树名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