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纸张、全手工、创意定制…… 南大学子将“山海经”搬进校园

日期:12-21
山海经纸张南大

原标题:纯纸张、全手工、创意定制…… 南大学子将“山海经”搬进校园

本月热映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2》中,魔法师把《山海经》中的中国神兽“驺吾”带进了巴黎街头。

而南京大学16级文物鉴定专业学生李岳和她的队员们则将“山海经”搬进了南大仙林校区校史展览馆和杜厦图书馆里,那里展示的“山海经”是用纯纸张全手工打造的。

纸“糊”的山不失厚重感

悬空的大海依旧波光粼粼书籍设计实验课触摸书的诞生

意大利手工书店触发设计灵感

李岳告诉记者,自己和三名队友陈玮嘉、谈薇、若扎·伯斯汗都是历史学院的学生,辅修艺术学院二专。这学期自己参与了艺术学院组织的“重返文艺复兴”意大利国际科考项目,主要研究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晚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装帧工艺以及对工艺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灵感来源于意大利街头偶遇的大理石纸手工书商店。”李岳介绍,“回国后在书籍装帧课上,亲手做书的实践经历让我们触摸到了书的诞生,把‘山海经’的概念融入书籍装帧设计了展品。”

李岳团队设计另一个展品“正在生长的书”,也颇受好评。“这本书目前还在‘生长’中。我们准备了纸、笔和一个透明亚克力盒子,在观众们参展的同时,我们引导观众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纸上,书写完成后再投入空盒子里。之后,我们会将这些纸团收集起来进行装帧,与观众共同完成一本书籍的制作,是谓‘生长’,既有书籍装帧上纸张从无到有并逐步增加的含义,也有书籍内容和思想不断累积的含义。”

据悉,今年10月,南大艺术学院与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面向“艺术与文化创意”试验班同学开设了书籍设计实验课。这门课程是艺术学院对已有课程包所做的一次调整与丰富,在此前艺术理论、新媒体与文化创意、平面设计类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开了书籍设计、摄影、时尚设计等工作坊课程。

记者了解到,书籍设计实验课主要分为中文古籍装帧和西式书籍装帧。中文古籍装帧主要教授中国古典的毛装、包背装、线装的制作过程,经过画版、压书、裁书、浆背、打孔、穿纸捻、订线等实际操作,最终完成三种中国古典书籍装帧形式的制作工作;而西式装帧则主要教授西式平装、精装书籍的制作过程,经过书芯及封面的制作、折页、缝线、浆背等技艺学习,最终完成两种西式装帧书籍的制作工作。

“中、西方的书籍装帧起源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比如穿线的手艺就各有特色,中式会避免重叠走线,而西式打结会比较多。”南大艺术学院莫崇毅老师告诉记者,“开设这堂课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亲自动手探索中西关联,同中求异,再将技艺转换成创意,应用到实践中。”

通讯员齐琦本报记者耿春晓

记者在南大杜厦图书馆二楼看到,李岳团队设计的展品“山·海·经”,以其名分为三个部分展出。

用纸打造的“山”高0.6米,硬纸裁出了山的纵截面,多张叠加纵向排列出山川错落有致的效果,同时用柔和的暖光打造出山的光影和厚实感;

悬空的“海”深2米,是用线把多层纸穿成几组宽度不同的纸张集合,纸的下端轮廓折成波浪形,有层次地悬挂于天花板上,通过光影效果制造海的波光感;

而“经”的部分,参观者可以通过触觉和翻动行为,来感受展台上晚明时期的书本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书本的不同,并用印泥的形式来留下触觉的痕迹。

“一本书最初都是零散的纸张,其中‘海’的部分制作最复杂。由于中西方书籍纸张开页方向不同,我们为‘海’将制作两种开页形式,一种开页向下,即穿线位置为折纸的闭口。另一种开页向上,即穿线位置为折纸的开口。难点在于控制穿好的纸张集合的下端轮廓,将其变成波浪形。开页向下的纸直接修剪下端纸页,开页向上的纸则通过修剪上端纸页以控制下端的长度。做出波浪轮廓后,用不同长度的渔线悬挂至天花板,之后打动态灯光,交错的白、黄灯光影透过纸张直接的缝隙映到墙上,就可以创造出波浪层叠的感觉。”

“河西供水管道破裂”进展:供水已经恢复 隧道开放通行 普京年度记者会回答国际热点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