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特蕾莎-梅保住了相位 却解不了脱欧乱局

日期:12-13
欧派北爱尔兰特蕾莎

原标题:特蕾莎·梅保住了相位,却解不了脱欧乱局

(录像画面)12月12日,特蕾莎·梅参加下议院的每周首相质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录像画面)12月12日,特蕾莎·梅参加下议院的每周首相质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刚刚逃过“一劫”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或许还无法停下来喘口气,她还得咬牙继续收拾前任留下的巨大的烂摊子——英国脱欧。

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以200票对117票的结果,赢得了保守党的信任投票,保住了自己的相位,为自己和脱欧谈判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其实早在脱欧协议获得英国内阁“集体同意”之后,关于是否要对特蕾莎·梅展开不信任投票就已经保守党内部争论的焦点。而在特蕾莎·梅10日突然叫停原定于11日在英国议会下院进行的脱欧协议草案表决之后,保守党内部的不满情绪迅速爆发。

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源,是上个月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草案。由于协议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因为脱欧可能会出现硬边界的问题,反而是提出了一个让英国在贸易上出现“一国两制”的备案方案。这惹恼了保守党内部的硬脱欧派,激怒了保守党赖以维持自己少数党政府地位的盟友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再加上本就乐见首相遭遇彻底失败的工党,早在协议公布时,英国媒体就预言特蕾莎·梅会在议会遭遇一场惨败。

面对自己执政以来可能面临的最大失败,特蕾莎·梅做出了一个被下议院议长称为“极为不体面”的决定——推迟投票。这个决定让164位议员在威斯敏斯特宫白白浪费了3天的口水。随后,48封要求对她进行不信任投票的信件送到了保守党后座委员会主席面前,保守党不得不决定是否允许她继续领导英国走完脱欧之旅。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始于政争、毁于傲慢

如果不是党内的争权夺利,特蕾莎·梅现在可能依然在做着自己的内政大臣——她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混乱局势,原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欧洲怀疑论在英国国内一直是一股强大的思潮。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对欧盟的不满和怀疑情绪,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呼吁英国彻底告别欧盟的极右翼政党英国“独立党”在英国政坛崛起,保守党内部的疑欧派利用脱欧议题在党内制造冲突。

2016年6月2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图片来源:中新网

2016年6月2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图片来源:中新网

2015年大选前夕,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能赢得大选,将会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他的这个表态暂时弥合了党内矛盾,帮助保守党在当年大选中取得大胜。

然而,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以卡梅伦为代表的保守党青壮派过于自信,让2016年那场他们以为可以作为筹码用以跟欧盟讨价还价的公投,成了真。在这场投票率72.2%的公投中,脱欧派依靠煽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再加上天公不作美,以51.89%的得票率战胜了留欧派,也正式拉开了脱欧这场闹剧的大幕。

脱欧公投之后,卡梅伦用辞职为自己的政治失败负责,特蕾莎·梅在党内选举中击败了强硬脱欧派、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分手费和爱尔兰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保守党仍然有能力把损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根据英国“议会至上”的宪政传统,脱欧公投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议会才能真正决定英国要不要脱欧,而当时议会中大部分议员是支持留欧的。

特蕾莎·梅还是选择了脱欧,但她显然真的低估了民意和欧盟想要惩罚英国的决心。2017年5月,特蕾莎·梅以为脱欧凝聚更多民意为由解散议会、举行大选,但选民却用选票惩罚了保守党:保守党丢掉了议会多数席位,不得不与来自北爱尔兰的小党派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结成松散同盟保住执政地位。

欧盟也是铁了心要惩罚英国。在英国媒体口中,欧盟方面索要的分手费从300亿英镑一路上涨到600亿英镑(最终谈妥的是390亿英镑),从中可以看出欧盟对于英国脱欧的愤怒。

英国国内的留欧派也没让政府省心。一个叫吉娜·米勒的英属圭那亚移民,以政府无权绕开议会启动脱欧为由,把脱欧的程序官司一路打到了英国最高法院,最终迫使政府将脱欧的决定权从唐宁街10号转移到了威斯敏斯特宫。

而真正让脱欧谈判变成灾难现场的,则是爱尔兰岛。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欧盟旗帜下生活了40多年的英国人,竟然到了谈判启动才注意到,小小的爱尔兰岛实际上是分成两块的:属于英国的北爱尔兰6郡,和作为主权国家的爱尔兰共和国。

北爱尔兰是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共同的痛,因此英国一直避免在北爱问题上刺激爱尔兰。但问题在于,当两国同属欧盟成员国时,双方的人员、货物、贸易都可以自由往来。可是,现在英国要从欧盟手中夺回自己的边界管理权,横亘在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之间的那条边界线,竟成了英国脱欧的“阿喀琉斯之踵”,甚至可能最终导致脱欧结束于“无协议脱欧”的悲剧中。

脱与不脱,都是问题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2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宁街10号外召开记者会,对不信任案投票进行回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2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宁街10号外召开记者会,对不信任案投票进行回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脱欧一事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英国,那么英国国民也借此重新“认识”了欧盟。

在公投结果公布后,Google英国上关于“什么是欧盟?(What is the EU?)”的搜索率猛然增加。谷歌趋势(Google Trend)的Twitter页面提问“什么是欧盟?”登上了Google英国搜索热门话题排行榜第二名。

据英国媒体报道,不少投“离开”的人表示,他们以为只是跟欧盟抗议抗议,“自己的一票没那么重要”。结果出来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以致于超过410万英国人发起举行第二次公投的情愿。

从那时开始,二次公投一直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一个选项。除了二次公投,现在摆在英国人面前的选择,其实并不太多:工党大概在考虑要不要发起不信任投票以促成新一轮大选;软脱欧派希望能够有机会与欧盟重新谈判或是接受“挪威模式”;硬脱欧派可能会坚持最坏不过是无协议脱欧的前景……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谁出任首相,都得面对2019年3月29日这个无可避免的脱欧时刻;修改协议或是重新谈判需要欧盟27国的同意,但是欧盟现在仅仅表态会给梅提供支持;硬脱欧?英国人真能接受未来享受跟赞比亚一样的待遇吗?至于二次公投,万一结果依然是脱,英国该怎么办?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特蕾莎·梅从一场针对她的不信任投票中“幸存”,她也表示1月21日之前一定会将一份脱欧协议草案送到议会付诸表决,但英国的混乱却远未到结束之时。(海外网评论员 聂舒翼)

3反导试验再获成功 俄称或颠覆欧洲战略平衡 160飞往南美洲向美示威!俄将在加勒比海建立长期军事存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