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手榴弹到战斗机!美媒评选一战中的5大技术创新
参考消息网11月27日报道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11月11日发表了凯尔·沟上的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5项创新——从手榴弹到战斗机,一战改变了战争的面貌》的文章。
文章称,每年11月11日的美国“退伍军人日”是纪念与德国停战、从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子。作为一种竞争形式,战争推动技术创新,常常把最新的、有时是可怕的军事技术带到最前线。在今年的“退伍军人日”之际,《大众机械》月刊邀请到位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全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博物馆与纪念馆资深馆长多兰·卡特,来讨论被称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的一战所产生的5项创新。
机枪
机枪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机枪在1914年之前就已使用,但由于改进机枪设计,并研究出新战术,所以大量机枪的使用确实让过去传统的运动战变成了堑壕战和僵持战。
步兵在进攻中携带自动步枪,比如法国的M1915式轻机枪。由于在有限推进中火力非常关键,因此轻机枪是绝对必要的。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简称BAR,实际可当作轻机枪使用——本网注)为发动进攻的步兵提供了一种可便携式的速射武器。这是一款真正由美国为战争设计的轻武器,重7.26公斤。许多军官反映,“这些枪十分耐用可靠,在前线能连续使用好几天,但总能维持最佳使用状态”。到1918年9月11日,有52238支BAR轻机枪可用。一名优秀的BAR机枪手平均每分钟能发射80至100发子弹。
手榴弹
手榴弹何时首次用于战争不得而知。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使用“手榴弹”一词出自1536年对法国南部阿尔勒的围困战。
在一战中,随着战术改变,尤其是德国突击部队的战术改变,迫使参战国不遗余力地研究和生产这种单兵武器,以满足战场上的需求。
战地医疗
战争期间,各国军队都组织了做好上前线准备的医疗队,后者将包含绷带的急救包和内置碘酒、缝线、吗啡的敷料包大量分发给前线官兵,这样伤员和阵亡者就可以立即得到救治和处理。担架手跑到战场上去为伤员包扎伤口,然后将其送往医疗站。受过训练的狗被用来定位和救助伤员。救护车把伤员通过弹坑累累的道路运送到后方的战地医院。女性则在医疗队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她们担任护士、医生、麻醉师和救护车司机。
卫生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碘和其他消毒手段变得很常见,吗啡和其他麻醉剂通常也是有的。不过,当时军事医学上取得的成绩仍然有限。
战争直接带来的医学创新包括:面部重建手术和新型假肢,至今仍在使用的头部创伤神经外科手术,以及卡雷尔-戴金疗法(至今仍用于伤口处理)。
代用品
随着过度使用和英国海上封锁导致天然材料来源枯竭,代用品在德国战争和国内战争中司空见惯。比如:用木质纤维素制造的硝酸盐皱纸代替火药棉、合成樟脑代替进口天然樟脑、糖代替脂肪制成甘油、从石膏中提取硫磺、用花草生产弹药所用的酒精、煤炭衍生物产生松香和黏胶、报纸被打碎织成布、酒精汽油混合物是汽油和谷物酒精的混合物、合成橡胶(虽然并不好用)。当年在德国举办的展览展示了代用品如何同样好用:纸纤维代替帆布、烤橡果代替咖啡、李子树叶代替茶叶、用裸麦和代替面粉的土豆粉(甚至木屑)做黑面包。
空战
尽管飞机在战前已经投入使用好几年(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成功首飞第一架飞机——本网注),但战争很快就改写了飞机的用途。由于地面部队发现行动缓慢、帆布蒙皮制的飞机容易受到机枪火力的打击,双方都迅速研发出特殊的“侦察机”即战斗机,通过驱逐和摧毁敌方侦察机使敌人“成为瞎子”。
空战场面在战时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但飞机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侦察敌军动向可能是飞机最重要的活动。空中炮兵定位(校射)可以使地面炮兵定向开火,准确命中目标。护卫机为侦察机和观测气球提供了安全保障。
轰炸机充当了地面火炮的延伸,袭击敌军通信线路和补给品集中地。有了战略轰炸,目标就变得相对简单:与其派飞机打击前线敌军火炮,不如派飞机轰炸敌军后方生产火炮的工厂。1916年,德国人推出被称为“哥达式”的双翼战略轰炸机(历史上第一种成功达成战略空袭目的的战机——本网注),对付距离战线400多公里外的沙俄军事目标。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