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比毒贩装备还差!德军测试新型雷达 或具有反隐身能力

日期:11-19
雷达炮兵俄军

原标题:总不能比毒贩装备还差!德军测试新型雷达 或具有反隐身能力

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1月1日报道称,德国空军和电子专业公司亨索尔特正准备在德国南部部署一款新型雷达系统,该系统有望在不被敌方飞行员发现的情况下,瞄准敌方飞机。

报道称,该公司于4月在柏林航展上公布了TwInvis无源雷达系统,传言称这是一种可能探测到F-35等隐形飞机的技术。

一名德国空军发言人说,于11月初进行的测试是德国空军评估这项技术的“衡量行动”的一部分。德国空军派出飞机和人员参加这一活动。

图为TwInvis雷达系统

无源雷达系统依靠商业无线电波来观察特定的空域。简言之,传感器能够根据空中物体在人口密集地区广播信号嗡嗡声中的反射情况来计算它们的位置。

传统的雷达装置中缺少专门跟踪反射情况的发射器,这意味着反雷达武器无法探测到该系统。与此同时,无源雷达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们必须在目标区域有足够强大的商业广播活动才能工作。

报道称,亨索尔特公司的官员对《防务新闻》记者说,自从工程师们为柏林航展的参观者设置大屏幕,展示附近飞机进行空中表演的轨迹以来,国际客户对TwInvis的兴趣激增。美国空军没有让它的两架F-35样机在展会上做飞行演示,这让观察家们失去了一个机会,看看在第5代隐形战机对抗无源传感器时会发生什么。

德军多年来一直在无源雷达技术方面与亨索尔特公司合作,作为探索德国空军最终采购该雷达系统的计划的一部分。一名空军发言人说,这项技术可以充当“填补空缺器”,以增强空中监视系统的能力,尤其是在覆盖低空方面。

在为期一周的测试中,亨索尔特将在慕尼黑地区设立3个无源雷达接收器,在乌尔姆市以西约70英里处设立1个无源雷达接收器。该公司说,这4个传感器将使空中交通状况的追踪半径,往北达到德国中部的法兰克福,但也包括南部和西部的奥地利及意大利部分地区,以及东北部的捷克共和国部分地区。

亨索尔特无源雷达负责人弗兰克·伯恩哈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传感器可以同时观测低空的小型塞斯纳飞机和高空的商用客机,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欧洲战斗机。”

亨索尔特公司认为,其工程师已将这一技术推进到准确到足以将防空导弹引导到它们的目标附近。该技术的另一个关键应用是在使用该技术的政府希望表现得不活跃的情况下进行边境监视。

伯恩哈特说:“如果我可以在边境地区操纵一个传感器,并知道边界另一边正在发生什么,而我的监视行为却无法被对方检测到,那么这就是无源雷达能够带来的那种优势。”

伯恩哈特说,该公司官员还一直在与德军官员讨论将无源雷达图像纳入飞机的可能性,或将其用于德国海军的海上监视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波罗的海。

伯恩哈特还说,南美国家政府也就这一技术与该公司进行了接洽。这些南美国家的贩毒集团成员乘坐的飞机上装有雷达防御系统。他说:“这是我们两年前没有想到的一个用途。”(编译/龙君)

图为叙利亚当地居民在赫梅尼姆空军基地附近拍到的2架俄军苏-57隐身战机飞抵画面。

首先简析下苏-57的概况。苏-57是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于21世纪初(2002年左右)研发的单座双发隐身多用途重型战机,脱胎于俄空天军的PAK FA(俄语“未来前线战斗机系统”缩写)项目,其首架原型机于2010年1月成功首飞,截至2017年9月已制造了11架原型机(其中4架目前已派往叙利亚)。本图列举了目前西方军事刊物对苏-57的技参性能推测,实际其性能参数仍处于保密阶段。

据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苏-57全机长19.8米,翼展13.95米,机高4.74米,最大起飞重量35.4吨。 图为外国军事刊物绘制的T-50剖面结构图(推测)。

图为俄军方于2017年9月公开的最新一架苏-57(单机编号511,即第11架原型机)原型机照片。

按俄军的官方宣传,苏-57完全符合西方提出的四代机(另有称五代机)“4S”分类标准,即:隐身能力、超机动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及超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另有分类称超视距空战)。除先进的机载雷达设备外,苏-57还配备了最新的“喜马拉雅”电子对抗系统,以及OLS-50M红外搜索跟踪探头(可在雷达不开机的状态下锁定敌机)。此外,按俄军计划,量产型苏-57将于2020年换装代号“产品30”的新型涡扇发动机,届时将具备超巡能力。

但实际上苏-57存在有几大设计缺陷会导致其雷达隐身性能大打折扣,首先是该型机未采用四代机标志性的S形进气道(进气口与发动机不在同一轴线上,可防止雷达波直接照射发动机叶片形成凹腔反射,提升隐身能力),从这张对比图可见,左小图F-22采用的S形进气道,而右小图的苏-57则仍采用常规进气道,涡扇发动机叶片清晰可见,雷达波照射时会形成强反射特征,后者是隐身机“大敌”。高速旋转的叶片形成有规律的回波,使敌方雷达很容易捕捉住,甚至可以通过对叶片转速的辨识识别战斗机的型号。对于隐身战斗机来说,进气道隐身是头等要务,没了进气道隐身,一切免谈。

苏-57的另一大设计劣势是其目前使用的AL-41F1发动机仍采用俄军战机传统的全向轴对称推力矢量喷口,尽管能提供较强的空战机动性能,但会令苏-57后半球的红外隐身性能大打折扣。

而美军F-22隐身战机采用的二元推力矢量喷口则在兼顾推力矢量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后半球的红外隐身性能,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实际性能都要优于目前苏-57使用的AL-41F1发动机。

图为F-22采用的F119-PW-100推力矢量发动机地面测试资料图。

尽管俄军于2017年10月公开的其为苏-57研发的最新的代号“产品-30”的涡扇发动机照片上,显示其喷口采用了锯齿设计,隐身性能略有提升,但与二元推力矢量喷口相比仍存在差距。

再来谈苏-57的武器系统,除一门30毫米GSh-301固定航炮外,苏-57可搭载总计10吨的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制导炸弹在内的各种武器弹药,例如射程超过193千米的K-77M远程空空导弹,以及射程超过140千米的Kh-58UShKE高速反辐射导弹等。图为俄方制作的苏-57所能搭载的大部分武器弹药CG效果图。

尽管就公开资料来看,苏-57的载弹量与F-22几乎不相上下,但从外形上来看,苏-57的狭长形内置弹舱空间十分有限,可能只能搭载4枚空空或空地导弹(F-22则最多可搭载6枚AIM-120C空空导弹),而位于进气道两侧的武器舱是否存在,还是一个迷。而其大部分能搭载的武器仍要通过翼下外挂,无疑对苏-57的隐身性能又要大打折扣。本图为外国军迷绘制的苏-57弹舱想象图。

图为单机编号054的苏-57战机进行外挂武器飞行测试。

图为苏-57全外挂地面测试资料图。

图为美军F-22隐身战机展示内置弹舱资料图。

航电系统可算是苏-57作为四代战机的一大亮点,其中就包括由3部X波段雷达组成的Sh121多功能雷达系统,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00千米,可同时攻击16个空中及地面目标,另有机翼上搭载的L波段相控阵雷达可用于探测敌军隐身战机。本图展示了苏-57的雷达及武器系统。

图为俄军公开的苏-57搭载的多种雷达系统,从左至右依次为N036L-1-01型L波段雷达(负责探测敌军X波段隐身战机及敌我识别),N036B-1-01型X波段侧视雷达(辅助探测),用于补充X波段前视雷达的盲区以及N036-1-01型X波段前视雷达(主要探测)。

综合来看,目前仍处测试阶段的俄军苏-57在整体作战性能上或要落后于美军F-22战机,尤其在隐身性能方面,最多只能勉强符合“准隐身战机”的标准。当然也不排除俄军在经过叙利亚实战测试后,对苏-57的设计进行大幅改进,对此人们将拭目以待。

(2018-02-28 08:52:00)

该型雷达的优点是集成水平高,整体尺寸较小,可以直接用黑鹰直升机进行吊运快速部署,地面也可以利用悍马车运输。

作为互补,AN/TPQ-37是远程反炮兵定位雷达,于20世纪80年代装备美军,其雷达同样采用S波段,但发射功率更大,对火箭炮探测距离为50千米,对火炮为30千米,除定位这两种武器外,还增加了对战术导弹阵地的定位能力。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曾利用TPQ-37雷达测定过伊拉克陆军的炮兵和飞毛腿导弹发射阵地,共测定过356个目标。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炮兵报告称第3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单位使用“火力发现者”(2部TPQ-36雷达和1部TPQ-37雷达)在21天内完成了1800多次探测。图为“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图为TPQ-37系统的组成单位示意图,除了由于雷达尺寸加大,需要使用中型卡车运载外,整套系统具有很强的战场部署能力的,雷达展开时间为30分钟,撤收时间为15分钟。

图为静态展示的TPQ-37雷达。

由于TPQ-37雷达性能先进,且便于部署,以色列国防军也有采购。雷声公司还为以色列出口型安装了经过改进的迫击炮定位软件,提高了它在近距离上的探测能力。改进后的雷达称为“达曼”雷达系统。 图为以色列国防军装备的老式Shilem反炮兵雷达,虽然采用履带底盘,但看上去十分笨重。

以色列国防军一直使用它对付巴勒斯坦的“卡桑”122毫米和240毫米火箭弹以及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手中的火箭炮。图为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准备发射“卡桑”火箭弹 。

图为美军两种移动式反炮兵定位雷达的作战单位构成,可见都具有很强的战场机动性能。

除了用于定位火炮和火箭炮的定位雷达外,美军还装备有AN/TPQ-48/49 LCMR(轻型反迫击炮定位雷达),其电子扫描天线能提供对从近距离来袭的迫击炮弹进行360度全向探测和跟踪。,其采用全向测定时,对81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定位距离为8千米,对120毫米迫击炮为10千米,目标定位误差在5千米处约为100米。

当系统探测到有迫击炮弹来袭时,便立即通过无线电链路向配备有个人数字助理的操作者发出声响警报信号。计算出来的敌方迫击炮位置坐标网格随后显示在单兵的PDA(掌上电脑)上。图为塔利班武装分子准备发射迫击炮。

然后系统会将目标数据通过语音或数据链路传送到反击炮兵单位。该系统已于2002年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进行实战部署,后来在伊拉克战场也有广泛应用,受到美军前线部队的好评。图为美海军陆战队炮兵进行夜间射击训练。

图为美陆军公开日上的LCMR雷达与AN/TPQ-53雷达。

AN/TPQ-53“快速反应能力”机动式反炮兵定位雷达,是美国洛马公司于21世纪研发研发的新型雷达,将逐步取代老式TPQ-36和37雷达,截至2013年6月,美军已列装了51套。

图为俄军BM-30“龙卷风”火箭炮群进行实弹打靶。TPQ-53雷达可在60千米外对其进行定位。

由于换装了最新的电扫雷达,TPQ-53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强的作战性能。其对火箭炮的最大探测距离为60千米,还能在全向扫描和定向扫描模式之间灵活切换。图为TPQ-53不同扫描模式探测距离示意图,左为全向扫描,右为定向扫描。

图为TPQ-53雷达两种扫描模式的探测界面示意图,左为定向扫描,探测距离较远,但扫描范围有限,右为全向扫描,探测范围广,但距离有限。

图为美军在实战演习中部署的TPQ-53雷达。

除美国外,还有多个国家研发了反火炮定位雷达,瑞典于1999年装备部队的“亚瑟”(ARTHUR,“火炮搜索雷达”的英文缩写)雷达就是其中之一。一般用于定位20千米内的榴弹炮和30千米内的火箭炮。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英军曾利用“亚瑟”A型成功定位并摧毁了伊拉克陆军的牵引火炮部队。 图为捷克陆军装备的“亚瑟”系统。

“亚瑟”B型雷达的输出功率增大,探测距离提高25%;信号处理能力增强,具有更强的弹道计算能力和追踪能力,可利用模糊逻辑识别目标,并可根据炮弹的飞行阻力系数辨别炮弹的口径。除能定位火炮外,还能对35千米外的迫击炮阵地进行定位。 图为“亚瑟”雷达展开后的状态。

除了履带底盘外,亚瑟 雷达还有轮式底盘型号,其采用方舱设计,战场部署较为灵活。

(2015-06-08 08:10:00)

被特朗普怀疑忠诚?彭斯赶紧表忠:关系非常紧密 英首相陷执政危机 将赴与欧盟商讨脱欧协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