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随笔:萨拉热窝的祈愿——一战结束100周年之际探访萨拉热窝博物馆
新华社萨拉热窝11月9日电 随笔:萨拉热窝的祈愿——一战结束100周年之际探访萨拉热窝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张修智
位于泽莱妮亚·贝雷茨基街与香蕉河岸街相交处的萨拉热窝博物馆,在一座三层小楼的底层,面积小得与名字不大相称,整个博物馆只有60平方米左右。
不过,它却藏有两件稀世展品:两把黑色的手工制作手枪。
104年前,正是用这两把手枪中的一把,当地青年普林西普射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夫妇。这一暗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约1500万人在历时四年的厮杀中殒命。
随着时间流逝,这两把手枪的枪身已斑驳褪色。然而,人类对于苦难的记忆却清晰而顽强,与当年刺杀现场近在咫尺的萨拉热窝博物馆一直是游客与当地人参观的热点。
“夏天是参观旺季,最多时,一天有500人。”博物馆馆员介绍说,随着一战结束10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最近来参观的人数较平时明显多了起来。
这家迷你博物馆讲述了1878年至1918年共40年间的萨拉热窝历史。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真人尺寸的费迪南夫妇雕像。雕像中的费迪南大公,左手按剑,胸前佩戴数枚勋章。其妻索菲亚右手持伞,左手挽着丈夫的胳膊。两人神情悲戚而愁苦。
11月9日上午11点半左右,五六十名小学生进入馆里,很快就把展室填得满满当当。他们是萨拉热窝第十小学的学生。少年不识愁滋味,一些男孩兴高采烈地跑到费迪南夫妇雕像身边,让同学用手机拍照。女孩们似乎比男孩子要成熟,聊起战争,脸上都是厌恶与恐惧的表情。
领队老师塞米娜说,在一战结束100周年之际带学生来这里,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历史,特别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书本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
不到30岁的克拉丽莎·萨瑟兰是伦敦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这是她第一次随波黑男友到萨拉热窝。她说,这里是一战导火索发生地,真正亲临现场,尤其是看到展柜中的手枪,还是有些震撼,100多年前的历史一下子拉近了与现实的距离。
“历史有时会重演,”萨瑟兰有些担心地说,但她认为人类必须吸取历史教训,“战争是个坏东西,它总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走出博物馆,斜对面是一家点心店。店主米特哈特讲述起多年前的战争往事,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萨瑟兰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1992至1995年间,波黑爆发内战,导致近20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欧洲爆发的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米特哈特说,自己的家传点心店已经有60多年历史,一直开在泽莱妮亚·贝雷茨基街上。没想到,和平会在一个早晨消失,美好而平静的生活会淹没在枪林弹雨中。
米特哈特回忆说,内战期间,点心店被迫关门,全家只能整日待在地下室里。不远处的城北山上,不时有枪弹扫射下来。“战争太糟糕了。”米特哈特叹息道。随后,他走出店门,伸手指向街道对面小楼的墙壁,那上面弹孔累累,黑森森地,似乎在提醒人们,战争的幽灵并未远遁。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祈愿。在博物馆厚厚的留言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寄语,其中最多的,是祈愿人类告别战争,永享和平。
萨拉热窝的祈愿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