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双十一”

日期:11-07
双十一短信商家

原标题:狂欢的“双十一”

预售、满减,精打细算掐点领券;短信、社交网络,优惠“爆仓”不胜其扰……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打响,兴奋地买预售、加购物车的你,是否也多了不少烦恼?一不留神就被虚假低价忽悠,买一件商品要集齐五六种优惠券,优惠短信轰炸手机被塞满促销信息……狂欢的购物节为何让人忧?

优惠条件悄悄“变脸”虚假降价现象普遍

“本来今年打算囤点辣椒面和油泼辣子,结果打开某旗舰店,生气了!”10月22日,豆瓣一网友发帖抱怨。截图显示,某品牌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售22.8元。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

“9月份梳子两把160元,现在110元一把。”“点名某服装品牌女式羊绒衫,今年提前加了购物车,眼睁睁看着它从499元变成了599元!”……被网友点名的品牌包括美妆护肤、宠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舰店上榜。

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微博网友“波比爱吃奥利奥”发帖称,某知名消毒液品牌“双十一”预售时悄悄“变脸”优惠限制,为此消费者们自发成立了维权群。

据介绍,该产品10月20日零点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宣传前一分钟免定金,未标明其他限制条件;19日23:53,宣传文案上出现了“限前2000名”缩小模糊的文字。20日零点一过,该品牌的促销文案迅速改变,“2000名限额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先涨价再打折或降价,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广告“轰炸”不停歇过度营销令人“审美疲劳”

“亲爱的淘宝会员,您有双11超级红包等待抽取……”夜里1点,上海黄女士依然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从10月20日开始,就不停收到商家的‘双十一’广告,回复‘退订’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

“只要是购买过的商家,似乎都要给我发一条短信。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有买过商品也没有收藏关注,却依然收到了‘双十一’预售短信。”黄女士感到很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手机信息?”

在朋友圈,一条抱怨电脑浏览器“双十一”弹窗广告防不胜防的帖子引得好友纷纷表示“同病相怜”;打开微博输入“双十一广告”,网友对于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不断“吐槽”。

天天都是购物节没新意少诚意实惠也变味

“双十一”和“618”全年不断档,“品牌节”和“品类节”轮番不停歇。在越来越密集的购物节背后,究竟是消费者得实惠还是商家享收益?

“想买相机,就有‘相机节’;想看看烘焙,一搜,‘家装生活节’……国内这是天天过节呢。”从新加坡回国休假的彭小姐感叹。

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也越来越高。你需要眼观六路,搜集全所有的优惠券和购物红包,还得耳听八方,了解清楚节前节后的商品真实价格,同时还面临着24小时不停歇的优惠信息轰炸。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指出:“复杂的规则可以将消费者一分为二:愿意费时了解的消费者可以节省开支,不愿研读的则原价购买,充分拉高了利润。此外,可以避免价格的绝对透明,还能转移注意力,让消费者忘记自己的心理价位。”

“与其成天琢磨各种促销花样,还不如把心思好好用在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上。”陈音江说。新华社

外媒称美俄总统在巴黎不会会晤:或只是站着说几句 西媒揭秘世界头号毒枭古斯曼:出生贫穷家庭 15岁种大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