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制裁伊朗结果或难如其意 同时会重创自己

日期:11-06
彭波伊朗石油

原标题:彭波:美国制裁伊朗结果或难如其意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彭波]

今年5月,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并发布伊朗石油出口禁令,要求世界各国完全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否则将面临经济制裁。美国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财政部长姆努钦一同发布声明宣布,明确将于11月5日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的制裁。

笔者认为,美国本次制裁伊朗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未必尽如其意。伊朗固然会遭受到损失,但是美国也难讨好。结果很可能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是“伤人八百,自损一千”。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签署总统备忘录(图/东方IC)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签署总统备忘录(图/东方IC)

一、美国制裁伊朗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认为,美国制裁伊朗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打击伊朗,削弱伊朗的实力。如果可能的话,逼迫伊朗放弃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为敌;二是推动美国自身的油气生产,寻求更大的利益。

首先,制裁伊朗可以削弱伊朗的力量,减少美国在中东行动的阻力。

作为中东的大国,伊朗对美国向来强硬,近些年更是在中东多个热点区域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妨碍美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在此情况下,美国试图通过制裁伊朗以削弱其力量。

伊朗是国际石油的重要供给国,其探明石油储量世界第四,长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中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第三大产油国。石油出口是伊朗的重要经济支柱,占其外汇收入的90%左右。如果停止伊朗的石油出口,其实力将被大大削弱,将给美国减少很多麻烦。

其次,制裁伊朗可以提升美国自己的利益。

近年来,由于美国页岩油气开采政策的放开及技术的持续突破,其石油产量目前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并且从一个石油进口国转变成石油出口国。虽然目前其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还不大,但是前景向好。伊朗作为美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如果其出口受阻,将大大有利于美国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开拓。

因此,美国的理想中的制裁前景应该是:通过制裁伊朗,在打击伊朗的同时,制造全球石油市场的供给不足,提升国际市场上石油的价格,从而促进美国原油的生产,提升美国的利益。如此,则一举两得。这样既能够打击对手,还能让自己获益的事情,是非常符合特朗普的风格的,他为什么不做呢?他也果然采取行动了。

美国的原油生产厂商们对于特朗普政府制裁伊朗的动机心知肚明。伴随着伊朗制裁最后日期的临近,美国原油生产持续增加,石油库存连续一个半月增长。

但是,美国此次对伊制裁判断可能有误,出手过急,风险极大,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招致强烈反弹。

伊朗德黑兰,一名工人在炼油厂中(资料图/东方IC)

伊朗德黑兰,一名工人在炼油厂中(资料图/东方IC)

二、美国制裁伊朗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

在历史上,美国对多个国家发动过制裁,有的效果比较好,如当年对伊拉克的制裁,有些制裁效果不好,如当年对前苏联的制裁。

一般来说,国际制裁的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制裁在国际社会得到拥护的广泛程度;第二是制裁对象的实力大小。如果制裁师出有名,在国际社会得到拥护程度较高,而制裁对象实力弱小,则制裁容易生效。如果制裁得到的拥护程度较低,且制裁对象实力相对较强,则制裁效果较差。

本次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明显是师出无名,是典型的背信行为,所以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几乎就是美国一国独立行动,强迫他国跟随,他国配合程度差。而且伊朗综合实力较强。因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失道寡助,难以产生显著的效果。

在美国宣布对伊朗重启制裁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明确反对,或表示不会停止从伊朗停止进口石油。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也强调本国的经济利益,要求获得豁免。甚至美国的传统盟友,在中东事务方面一直紧跟美国的一部分欧洲国家也对此坚决反对。法国、德国、英国和欧盟联合谴责美国的这一做法,并誓言要保护与伊朗开展正当业务的欧洲公司。11月2日,欧盟及英、法、德联合声明要保持“与伊朗的有效金融渠道”,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并且要联合与同样是伊核协议签约国的中国、俄罗斯一起努力。

三、美国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可能损害其国际领导地位

美国能够成为当前世界的领袖,并非完全依赖自身的军事经济力量,也严重依赖于其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长期打造的盟国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在两次大战及战后的历次国际重大政治军事行动当中,美国都很少单独行动,一般都要与盟国合作。如果没有盟国的配合,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会大打折扣。

但是,美国自特朗普上台后,高倡“美国第一”,坚持一条损害盟国而助益美国的路线,这就导致其盟国与美国日益离心离德。

美国这次一意孤行地退出伊核协议,并且强行对伊朗实行制裁,必然会损害其盟国的利益,加剧其对美国的背离。在美国背信弃义退出伊核协议并宣布对伊朗重启制裁后,一部分欧洲对此坚决反对。法国、德国、英国和欧盟联合谴责美国的这一做法,而美国对此不以为意,反而不断加大对欧盟的指责。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美欧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11月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计划给予8个国家临时的伊朗原油进口豁免。虽然目前还未透露具体的名单,但已经明确欧盟不会被豁免。考虑到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两次明确宣称欧盟是美国最大的敌人,此次不豁免欧盟再次明确美欧关系的恶化。美欧之间,或将渐行渐远。

美国一旦失去与盟国之间的合作及信任,就会丧失极大的力量。毕竟,美国虽然国力强大,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但其GDP也仅占全球的20%而已。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四、全面制裁伊朗在技术上难以实现

在未获得国际社会广泛配合的前提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在技术上难以奏效。比如说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国土与伊朗接壤,如果这两国从伊朗购进石油,美国无法有效监控。事实上当前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之间正在针对美国的制裁开拓俄土伊石油管道。

甚至中国等区域外国家,也可以借道俄罗斯或者土耳其从伊朗购进石油。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中国从中亚进口石油的管道是通畅的。这些美国同样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在实际操作当中,中国很有可能给美国卖个面子,表面上不再从伊朗进口石油。但是通过某些非公开渠道,转道第三方在实际上进口。对于这种做法,美国一方面难以监控,另一方面监控到了又能如何?

伊朗南部油港(资料图/东方IC)

伊朗南部油港(资料图/东方IC)

当前,全球交易绝大多数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而此系统在美国的实际掌握当中,美国可借助这一点对全球交易实施有效监控,并据此对他国进行制裁。这也是美国制裁伊朗的底气所在。

但是当前中国和俄罗斯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结算系统,所以在交易结算方面美国同样无法实施全面监控,至少无法有效监控。甚至连欧洲各国也要筹划自己的交易结算系统以绕过美国所控制的SWIFT,并致力于为伊朗和欧盟的贸易建立一个“特殊目标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意孤行,凭借自己的意志强行制裁伊朗,其效果是存疑的。假如因为美国强行制裁伊朗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交易绕开SWIFT系统,就可能长期损害美国对全球交易的控制能力。

对此,美国心知肚明。财长姆努钦上周表示,不期待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在11月立即将购买量降至零。如果石油买家减少的采购量超过奥巴马政府时期购买量的20%以上,将可以获得制裁豁免权。这并非后退,而是试图以退为进。

五、对伊朗的制裁难以达到目的

美国制裁伊朗的两个目标,一是打击伊朗,迫使伊朗停止妨碍美国战略目标的行动;二是扩大石油生产,提升美国自己的利益。目前看来这两个目标均难实现。

首先,制裁难以逼迫伊朗退却。

伊朗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也并非“政教合一”的国家,而是一个政教之间对立统一的国家,具有双重治理组织系统。这两重组织系统之间对立统一,还可以互补。因此,其社会的整体组织性和凝聚力较强,更能抵御外部打击,难以被轻易击垮。更何况美国的制裁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实际效果有限。

11月4日,伊朗德黑兰,伊朗爆发反美示威活动(图/东方IC)

11月4日,伊朗德黑兰,伊朗爆发反美示威活动(图/东方IC)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的确会极大损害伊朗的经济实力,但是未必能够有效削弱伊朗与美国对抗的意志及能力。美国撕毁伊核条约的背信弃义行为及对伊朗的无理制裁,会激起伊朗国内的同仇敌忾,从而提升内部的团结。中东很大,美国的利益卷入较多,战线也很长。防范虽严,但是漏洞比比皆是,伊朗处处可能发动攻击。因此美制裁伊朗或加剧美伊冲突。

其次,打击伊朗会增大美国经济风险。

与美国设想的相反,随着美国制裁伊朗最后日期的临近,国际油价不涨反跌。11月3日,纽约商交所十二月原油期货结算价跌55美分,跌幅0.9%,至每桶63.14美元,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为4月6日以来最低收盘价,油价本周跌6.6%。布伦特原油上周下跌2.7%,从10月3日86.74美元的高点下跌10.5%。2018年10月的原油价格也是2016年年中以来表现最差的。

另一方面,当前美国的股市也不稳定,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对内外局势不确定的反映。而制裁伊朗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北京时间11月2日,美元指数上扬近20点至96.32。同时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也相应提升为72.4%。而这将进一步冲击已经不稳定的美国股市。并可能因为提升美国的公私债务成本而威胁到美国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总之,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强行制裁伊朗,不但风险大而收获小,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与其目标适得其反,构成对于美国经济稳定及其国际领导地位的一次严重冲击。

为了实现强行打击伊朗的目的却同时重创自己,美国真的想清楚了吗?

责任编辑:王亚南

“多去中国寻找机会已成以色列政商界共识”――以色列代表团眼中的进博会 美墨边境墙得州段获准上马:1.45亿美元建约9千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