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合国环境署:采取减少空气污染措施可以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研究显示,亚太地区约有40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92%——暴露在可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空气污染的环境之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0月3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如果实施25项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措施,到2030年,数百万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生活在亚洲的10亿人可以呼吸到清洁的空气。
世卫组织估计,每年大约有700万人因接触到污染空气中可渗透到肺部和心血管系统的细微颗粒而死亡,导致中风、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包括肺炎在内的呼吸道感染。
2016年,仅环境空气污染就导致约420万人死亡,而由于做饭时使用的污染性燃料和落后的设备所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在同期估计导致380万人死亡。90%以上的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主要在亚洲和非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发表的《亚洲及太平洋空气污染: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报告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空气污染的前景进行了首次全面科学评估,详细介绍了25项可以在不同部门产生效益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该报告的共同作者、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政策主任约翰•库列斯泰尔纳(Johan Kuylenstierna)表示,空气污染每年在亚太地区导致约400万人死亡。
库列斯泰尔纳:“如果这25项措施都得到实施,那么我们可以大大减少颗粒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使死亡人数减少70万到80万,亚洲可以呼吸清洁空气的人数从大约3。 3亿增加到10亿。同时还可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将全球变暖的速度减半,同时将臭氧污染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减少约45 %。”
报告表示,有效实施25项措施将导致二氧化碳减少20 %,甲烷排放量减少45 %,防止全球变暖增幅达到三分之一摄氏度。采取这些措施还会使地面臭氧减少,使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的作物损失减少45 %。
库列斯泰尔纳表示,采取这25项措施使室外空气污染得到缓解,从而可将亚太地区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
库列斯泰尔纳:“如果我们使用电力或液化石油气等现代燃料来实施清洁的烹饪解决方案,如果到2030年全面实施,那么每年可以减少200万例过早死亡。此外,我们在讨论减少因暴露于户外特定污染物质而导致的80万至90万人这一过早死亡人数。与其用煤发电,在末端再安装过滤器,不如使用可再生能源;与其生产基于汽油或柴油的符合欧6标准的汽车,不如直接采用电动汽车。”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也可称为入肺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由颗粒物引起的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家庭、工业、农业和运输部门以及煤电厂对能源的低效使用。在某些地区,沙粒和沙尘、废物燃烧和森林砍伐是空气污染的另外一些来源。
库列斯泰尔纳表示,亚洲的一些地区的空气污染的确非常严重,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
库列斯泰尔纳:“如果我们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PM2.5 浓度10微克立方米标准值的指导方针,目前只有8 %的亚洲人口呼吸着清洁的空气,而92 %的人呼吸的空气PM2.5 浓度值比正常要高出许多,这是非常有害的”。
报告在分析亚太地区的污染情况时考虑到了该区域的巨大多样性,并将选定的措施分为三类:一)传统的排放控制侧重于导致2.5微米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的排放,包括提高针对车辆、发电厂和大、小规模工业制定排放标准和控制;二)下一阶段减少排放的空气质量措施包括进一步减少导致PM2.5形成的排放,并针对目前许多地方政策尚未重视的农业和城市固体废物的燃烧,防止森林和泥炭地火灾,以及适当管理牲畜粪便等;三)有助于发展优先目标并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为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改善公共交通,推广使用电动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与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合作,停止燃烧和减少甲烷泄漏。
报告表示,实施这25项措施预计每年耗资3000 - 6000亿美元,预计占全球GDP年度增长12万亿美元的5 %。除了给人类健康、食品生产、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带来巨大利益外,还将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益,包括污染控制方面的节约。
报告指出,空气污染没有边界。改善空气质量要求各级政府持续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寻求可持续的交通、更高效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以及废物管理的解决方案。
库列斯泰尔纳表示,25项清洁空气措施并不同样适用于亚太地区的每一个地方。该地区的多样性意味着这些措施必须根据国情进行调整、优先排序和实施。
库列斯泰尔纳:“ 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三类措施能带来多重发展利益,并能改善空气质量,显著减少气候变化。整个地区都希望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我们希望这份报告将有助于促进和改善旨在减少污染的措施。”
《亚洲及太平洋空气污染: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清洁空气伙伴关系(APCAP)和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 CCAC )合作撰写。该报告在世卫组织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举行的首次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会议上发布。
来源:联合国官方微博
责任编辑: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