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大战的阴影再次降临?祸根早在4年前的那个小半岛上就埋下了……
在26日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上,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已提议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并称乌方已经做好准备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实施自卫权。
起因是25日上午,由乌克兰海军2艘炮艇和一艘拖船组成的船队,驶入俄罗斯在黑海的临时封闭海域,试图通过刻赤海峡大桥从黑海进入亚速海。
俄罗斯海警舰艇进行强力阻拦,撞击乌海军拖船,并动用武器向其中一艘乌海军炮艇开火。
俄乌关系再次紧张,北约和欧盟自然站到了乌克兰一方。
一时间,俄乌似乎走向了战争的边缘……
1
一次波及大西洋两岸的擦枪走火
俄乌舰只刻赤海峡对峙(图片来源:俄罗斯“新知识”网站)
当地时间11月25日上午,由乌克兰海军2艘炮艇和一艘拖船组成的船队,驶入俄罗斯在黑海的临时封闭海域,试图通过刻赤海峡大桥从黑海进入亚速海。
俄罗斯海警舰艇进行强力阻拦,撞击乌海军拖船,并动用武器向其中一艘乌海军炮艇开火。
俄罗斯封锁刻赤海峡并派遣军机(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网)
其间,还有另外2艘乌海军舰艇快速从乌克兰亚速海北岸港口别尔江斯克向刻赤海峡方向出发。当天,俄罗斯暂时封闭了刻赤海峡,并动用两架俄武装部队的攻击直升机支援,特种部队登上乌克兰海军船只。
整个对峙过程长达10多个小时,共造成6人受伤,乌海军3艘船只、23名乌克兰水手被俄方扣留。
随后,一次舰只冲突迅速演变为一起波及大西洋两岸的国际政治事件。
乌克兰反应激烈
悬挂俄外交牌照的汽车在乌克兰被烧毁 (图片来源:路透社)
冲突发生后,乌克兰国内的抗议者包围了俄罗斯驻乌克兰的外交机构,一辆悬挂俄罗斯外交牌照的汽车被烧毁。
11月26日晚,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下令乌克兰武装部队和乌克兰安全局全面警戒,全国戒严时间为60天。
自2014年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之后,这是乌克兰第一次宣布过进入“战时状态”。
俄罗斯相对克制
俄方虽然在冲突中撞击并开火,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态度还是比较谨慎和克制。
面对自己坚信的来自对方“蓄意的挑衅”,俄方没有击沉敌舰,而仅仅是实施扣押,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以内,目的在于避免局势升级。
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26号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亚速海局势。
北约与欧盟偏向乌克兰
北约声称“完全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其领海的航行权”,并呼吁俄罗斯不要阻止乌克兰船舰进入其在亚速海的港口。
欧盟外交部门呼吁俄罗斯恢复刻赤海峡通行自由并减少紧张程度,敦促各方以最大的限度克制行动确保势态不会升级。
2
争夺目标,还是克里米亚
实际上,无论是扣船事件、亚速海军事演习还是本次俄乌刻赤海峡冲突,本质上还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之争。
谋求出海口、构建缓冲带、注重空间安全是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主导理念,事关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从古至今俄罗斯都是不惜以武力来捍卫。
克里米亚是俄罗斯帝国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17世纪以来,为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版图,沙俄同土耳其进行了9次战争,为争夺它付出了很大代价。18世纪中期以来,克里米亚一直隶属俄罗斯。
在强盛的苏联时期,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俄罗斯人并未觉得失去了克里米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才意识到,克里米亚将永远划归乌克兰所有,感到非常惋惜。
于是,俄国内收回克里米亚的呼声络绎不绝。
2013年11月底,乌克兰危机爆发。次年2月末,亚努科维奇失去了对乌克兰的掌控并逃离,亲西方的政党掌权。至此,乌克兰导向西方的趋势日渐明显,俄已难以扭转乾坤。
当乌新政府与俄渐行渐远之时,克里米亚等地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趋势——当地居民要求加入俄罗斯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众要求举行全民公投决定克里米亚的归属。
经过审慎研究,普京毅然决定不惜使用武力支持克里米亚入俄。
2014年2月27日,没有任何俄军标志、被西方媒体称为“小绿人”的俄罗斯特种部队闪电式地占领克里米亚的重要军事设施和战略重地,俄军几乎兵不血刃、不费一枪一弹拿下了克里米亚。
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顺利举行,结果96.77%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入俄。
21日,普京签署总统法令,宣布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然而,乌克兰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
在乌克兰倒向西方和北约后,俄罗斯与西方的缓冲地带骤减,地缘压力剧增,克里米亚、刻赤海峡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今年5月,俄罗斯今年还修通了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打通了内陆与克里米亚的陆路通道。
3
乌克兰为何敢于频繁横挑强邻?
不仅这一次,近期,乌克兰在黑海-亚速海区域对俄罗斯频频作出挑衅行为。
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乌克兰就先后举行了数次军演,且重点就在亚速海区域,如亚速海岸防军演、亚速海军演。
乌克兰海军船只试图通过刻赤海峡,也并非第一次!
今年9月23日下午,两艘乌海军军舰——顿巴斯号搜救船和科列茨号拖船曾“堂而皇之”开进了刻赤海峡。在通过海峡时,两舰上的所有水兵都进入了战斗位置,甚至专门派遣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在船上的显眼位置。
这一举动引起了俄罗斯海警的高度紧张,但是,俄方未予阻拦。
这一次,乌克兰想故伎重演,却被俄罗斯狠狠教训了一顿。
不仅如此,此前乌克兰还多次扣押俄罗斯的船只。
今年3月,乌克兰在亚速海距乌方岸边15海里处扣留了一艘悬挂俄罗斯国旗的渔船和10名俄罗斯船员。
11月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允许乌克兰政府将其控制的海域向黑海延伸12海里,以打击日益泛滥的走私贸易。
分析认为,基辅的这条法案其实针对的就是俄罗斯。
同月15日,乌方在亚速海再次扣押了15艘外国渔船,其中多数也是俄罗斯渔船。
俄罗斯开始加紧在黑海-亚速海的军事活动,并随时准备封锁刻赤海峡。
21日,乌克兰国家边防局再次指责俄罗斯试图封锁刻赤海峡,阻碍各国船只前往乌克兰的亚速海港口。
实际上,乌克兰这种挑衅行为,既有军事和国内政治的考量,又不乏外交方面的盘算。
首先,乌海军船只通过刻赤海峡从敖德萨前往顿涅茨克的港口对于乌克兰具有重要军事意义。
刻赤海峡是联通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海上通道,军事战略意义重要。
乌海军船只若能保持此通道畅通,无疑有助于增强对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军事存在。
其次,距离明年3月的乌克兰总统大选只有4个多月的时间,而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民意支持率低迷。
最新民调显示,波罗申科的支持率只有7.8%,而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则以18.5%的支持率领先。在此背景下,波罗申科铤而走险,试图通过外交事件刺激国内政治。
四年前,他就曾凭借基辅“广场革命”,利用国内民众反俄情绪,成功问鼎总统宝座。
四年后的今天,他似乎意图再次故伎重演,通过再次调动反俄情绪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于己不利情况下实现“逆袭”。
在波罗申科看来,“战时状态”更有利于开展自己的竞选活动。
第三,2014年,俄乌因克里米亚入俄事件而“兄弟阋墙”,乌克兰虽然没有实力通过武力夺回克里米亚,但并不甘心就此罢手,一直想把克里米亚问题国际化。
乌克兰试图强行通过刻赤海峡是针对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权进行的反击——
此次俄乌舰只冲突迅速演变为一起波及大西洋两岸的外交事件,也是因为乌克兰打出“悲情牌”以博取西方的支持,煽动西方的反俄情绪,试图通过借助西方和北约的力量反制俄罗斯。
4
俄罗斯为何选在此时出手还击?
近年来,俄罗斯的周边一直是风起云涌、硝烟弥漫:
北约在俄周边不停地调配军力、大搞演习,如南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就密集地与北约进行联合军演;
美国等与俄罗斯在中东不停进行拉锯战,在对叙利亚及中东的军事影响力等方面,俄罗斯并非高枕无忧;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不仅从多个层面对俄罗斯实施战略围堵,更是对乌克兰极尽拉拢之能事。
今年7月,美国直接向乌克兰援助2亿美元助其提高防务能力。
而乌克兰早就有意要加入北约,如果真的加入,就相当于把北约的炮口架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况且,由于克里米亚事件,乌克兰民众反俄情绪已被激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宜过度刺激乌克兰,给自己添堵,因此,一直以来,对乌克兰采取又打又拉、避免完全失控的策略。
换言之,为了避免再生事端,俄罗斯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势。
然而,乌克兰近期频频出手、跃跃欲试的反俄动作,使俄方认为到了该“施以颜色”的时候——
如果让其觉得俄罗斯还能够继续忍气吞声,那么乌克兰有可能继续膨胀而变本加厉,俄方在战术上就将更加被动。
冲突发生后,克里米亚领导人表达的意思很清楚:
乌克兰的这些行为“只会使乌克兰的利益受损,乌克兰已经在咀嚼海盗般扣押俄罗斯渔船‘诺德’号所带来的苦果。”
乌克兰试图通过强行通过刻赤海峡来对抗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显然触犯了俄罗斯的重大利益,俄罗斯以有所克制的小小动武行为予以反击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此外,俄罗斯还希望通过此次事件敲山震虎,展现俄方的强硬立场,借机敲打一下乌克兰背后的北约甚至美国。
要知道,今年10月,乌克兰和北约举行了大规模的空军演习。为震慑俄罗斯,北约在北极地区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航母时隔30年首次进入北极水域。
不少俄罗斯媒体纷纷挖掘此次冲突事件背后的西方因素,就连克里米亚当局也公开指责乌克兰此举是西方挑唆。
诚然,美欧对乌克兰的支持、对俄乌关系的分化,与俄乌两国关系走到现在这种地步有很大关系。
然而,现在除了乌克兰当局与北约,其他各方很难拿到西方是否参与的有力证明。
5
此事会全面引爆俄乌冲突吗?
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较低。
克里米亚事件发生以来,乌克兰危机迟迟未解,经过这么多年,西方国家以及当事国本身对俄乌僵局都形成了适应性,俄乌矛盾已成为两国之间溃疡,间歇性在国际范围内发作,涉事各方的态度基本都是相对稳定的。
从乌克兰方面来看,由于与俄罗斯海军实力对比悬殊,乌方不敢轻举妄动。
俄海军现役人员约有2.3万人,各型舰艇90余艘、飞机约50架,虽然比起苏联时期已大不如前,但是,与乌克兰海军一较高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11月25日,在紧急召开的国家安全与防御委员会会议上,波罗申科宣布乌克兰进入为期60天的“战时状态”。
同时,他还声明了“三不方针”:
不采取进攻性行动,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只是为了防御外敌侵略;
不影响顿巴斯战局,遵守乌东相关停火协议;
不取消明年的大选。
波罗申科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与防御委员会会议(图片来源:路透社)
由此可见,波罗申科并不想让冲突进一步升级,在受到俄罗斯的教训后也不太可能对俄进一步采取过激行动。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虽然俄乌僵局损害了俄的整体战略利益,但是,想在不承担巨大成本的情况下单方面改变现有格局,暂时也无能为力。
况且,俄罗斯是刻赤海峡的实际控制方,并且已经出手教训了乌克兰,所以,没有进一步激化冲突的必要。
加之,俄罗斯一直存在与西方改善关系的意愿,G20峰会在即,俄罗斯希望推动普京与特朗普的会面,在此时间节点,俄罗斯自然不会贸然采取行动激化矛盾。
实际上,北约也很难实质性帮助乌克兰。
乌克兰并非北约国家,北约只能对乌克兰提供有限的支持。并且,目前的国际战略博弈重点仍在中东地区,北约尚不至于为了乌克兰而与俄罗斯直接对抗。
乌克兰完全倒向西方、全面激化美欧与俄罗斯的矛盾,未必是美欧共同且稳定的愿望——
从现状来看,乌克兰作为西方与俄罗斯的中间地带最符合西方的利益。
在没有北约实质参与情况下,乌克兰与俄罗斯升级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从三方的情况来看,此次冲突不太可能升级为战争。
当然,这一事件的风波或许没那么快就会过去,在26日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上,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已提议加大对俄制裁力度,并称乌方已经做好准备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实施自卫权。预计未来俄乌双方将会继续发生龃龉,西方也很有可能因为此次冲突事件联合起来对俄罗斯施加新的制裁,或者延长、加重对俄罗斯已有的制裁。
俄罗斯做好准备了吗?
在应对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的漫长历练中,俄罗斯已积累了丰富的包括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各种手段在内的混合战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应对机制,想必未来应对西方可能发起的刁难与打压还能够驾轻就熟。
作者:段君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来源:瞭望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