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韩朝边界植物园上演“战争与和平”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陈尚文]10月22日,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在开城举行山林合作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年内在朝鲜推进10个苗圃的现代化建设工作。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半岛局势转暖,朝韩之间的交流急剧增加,而山林合作就是其中之一。日前,借韩国举办第十七届“山之日”之机,《环球时报》记者探访了活动举办地,即与非军事区(DMZ)相连的韩国国立DMZ自生植物园,该园与朝韩历史以及这股山林合作热紧密相关。
自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以来,韩朝非军事区在铁丝网密布的重重封锁下已历经65年。因“无人问津”,严禁出入,这一带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据统计,非军事区和邻近区域的生物相共包括哺乳类动物52种、鱼类106种、鸟类201种、两栖爬虫类29种以及2237种植物。但由于是军事管制要地,这里也成为山林生态系统脆弱的区域。
2016年,由韩国山林厅主导落成国立DMZ自生植物园,收集并保存非军事区内多样的植物资源,特别是面临灭种危机的北方植物。在这里,战争伤痛的痕迹和渴求和平的花树形成鲜明对比。走进植物园,好似站在一个巨碗之中,海拔超过1000米的群山如屏风般环绕。其实,因地势险峻,朝鲜战争期间,这里的战斗异常惨烈。如今,曾经作为战争掩体的军用沙袋、非军事区内铁丝网门都被搬进植物园,成了花圃“围栏”。
园内除了非军事区主题园、湿地园、松树园、野花园等主题展示园,还有繁殖北方稀有植物的培育温室,复原荒废山林资源的苗圃场,推进非军事区和朝鲜地区植物调查收集的研究中心等。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韩朝交流越来越多,需要为帮助朝鲜恢复山林生态做好准备。
2002年,在联合国将该年指定为“国际山峰年”之际,韩国以汉字“十”加“八”成“木”字之意,将每年的10月18日定为“山之日”。今年特意将国立DMZ自生植物园选为举办地,则是为强调南北共同繁荣与和解合作在山林领域开展合作的象征意义。
植物园内,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展示着的一瓶土和一块树皮。前者是4月第一次“文金会”共同植树时所用的朝鲜土,后者是9月第三次“文金会”取自朝鲜三池渊一带的白桦树。
实际上,从今年半岛局势转圜开始,韩朝双方有关山林领域的合作磋商已有多轮。韩国山林厅厅长金才贤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支援朝鲜恢复生态,从人道主义和生态的角度来看都是必要的。树木是中立的,象征着和平,它将成为促进韩朝交流的良好媒介。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