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对抗伊朗抛弃巴勒斯坦?沙特购买以色列“铁穹”防空导弹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9月13日报道称,据报道,沙特阿拉伯购买了以色列的导弹系统。与此同时,这两个国家正朝着公开其秘密关系的方向发展。
据阿联酋新闻网站Al-Khalej online网站援引高层外交消息人士的话说,沙特在华盛顿参加了由美国斡旋的秘密调解会议后,从以色列购买了“铁穹”防空导弹系统。
报道称,这项价值超过数千万美元的协议预计将于12月实施,首个导弹系统将部署在沙特与也门的边境,而沙特正在那里展开一场致命的战争。
这些消息人士称,以色列起初拒绝向任何阿拉伯国家出售“铁穹”系统,理由是这将危及该国“在本地区的利益”。
但在美国政府进行干预后,以色列同意了这笔交易。
这些外交人士称:“沙特将为完成价值超过数千万美元的‘铁穹’协议埋单,而且以色列将通过美国调解人签署协议,并获得该系统不会在近期或远期对以色列及其在该地区盟友的安全构成任何威胁的保证。”
他们还指出,如果该系统运行良好,沙特将从以色列采购更多的军事装备。
图为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消息人士说:“如果‘铁穹’成功拦截对沙特构成威胁的火箭弹,我们将与以色列举行谈判,采购更多的军事装备,为双方的军事交流打开大门。”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称,以色列官员“强烈”否认这项协议,但没有具体说明是谁。
以色列和沙特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外界认为它们有秘密联系。最新的报道称,两国正在幕后努力建立正式的联系。
批评人士称,沙特与以色列交好将破坏全球孤立以色列的努力,并影响巴勒斯坦的建国事业。他们说,沙特在与以色列的合作方面做得太过火,是为了威慑其地区对手伊朗。
2015年3月,沙特及其盟友对也门发动了代号为“果断风暴”的军事行动,企图重新建立该国与沙特结盟的前政权,并消灭也门胡塞武装组织。
报道称,沙特最初的进攻手段包括轰炸,后来又增加了海上封锁和向也门部署地面部队。
但由于也门军队和与之结盟的胡塞武装的顽强抵抗,这场战争迄今为止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
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向沙特提供先进武器和军事装备,引发了人权组织的广泛批评。
沙特还加强了针对胡塞组织报复性导弹袭击的防御,这些袭击主要针对沙特南部的军事据点及其他重要地区。(编译/邬眉)
[延伸阅读]沙特国民卫队:王权支柱+皇家心腹
作为“海合会”老大的沙特阿拉伯,也拥有一支“国民卫队”(简称SANG),且历史悠久,早在1917年12月就已组建。其地位、装备类似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因其忠诚可靠,一直被沙特王室倚为心腹,用于把守皇宫、圣城和战略要地 图为正在参加阅兵式的沙特国民卫队士兵方阵。
作为沙特王室的“心腹”,截至2015年,SANG现役总兵力为12.5万人,另有2.5万预备役部队,共15万人。 图为沙特国民卫队的标志,除了弯刀、步枪和自行火炮外,可见最上方的王室王冠,寓意十分明显,都是为了维护沙特王室的统治。另据分析,由于对国防军不够完全信任,国民卫队还在一定程度上但负责着监视、制衡沙特军队的任务。
图为沙特国民卫队士兵与重装备合影,可见整齐停放的卡车炮和轮式火炮,装备比沙特陆军要精良许多。
图为沙特国民卫队配备的悍马车队,均配备有陶式反坦克导弹。
那么号称沙特陆军精锐的SANG的实战表现如何呢?不妨来看看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的一场著名战斗——海夫吉之战。
当时,SANG作为主力参加了海夫吉之战。图为战斗结束时,海夫吉小镇入口处起火燃烧的装甲车。
此役,伊军先后对海夫吉发起3次装甲营级冲击,前2次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击退。图为描绘美海军陆战3营在海夫吉城中搜索伊拉克散兵游勇的画作。
而第3次进攻中,伊军一举突破沙特军队防线,将后者赶出了海夫吉。后来,在美军狂轰滥炸的掩护和支援下,沙特集中2倍兵力才突破伊军火力封锁,冲入海夫吉。士气崩溃、弹尽粮绝的伊军旋即丢下武器逃进沙漠。图为描绘“沙漠风暴”行动期间,走投无路的伊拉克军队向美军装甲部队投降的画作。
SANG在这场规模不算大的战斗中死伤100人左右,伊拉克方面死60至300人(因很多逃散的伊军被打死在沙漠中,难以精确统计),被俘400人左右,9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被击毁。然而这里面大部分是美军空袭的战果。也就是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SANG在地面战中,与被美军空袭狂虐到崩溃边缘的伊拉克人仅仅打了个平手。而沙特从中吸取的教训居然是把所有不好使的法国武器都扔了,换美国新装备。图为海夫吉之战中被摧毁的伊拉克装甲运兵车。
综合来看,SANG实际和俄罗斯国民近卫军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起到维护中央政府统治,牵制其他强力部门的作用。图为2015年3月,在沙特-也门边境集结的SANG部队资料图。
(2016-04-08 10:10:00)
[延伸阅读]沙特70吨黄金换炸弹?英美大发战争财
据美国沃卡蒂夫新闻网站2016年1月24日报道,沙特在也门掀起的战火已造成数千无辜平民死亡,对此英国和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15年对于也门老百姓来讲是个悲惨的年份,而对西方军火商而言却意味着滚滚财源。
据英国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一份厚达357页的报告称,过去5年,英国向沙特出口武器达80亿美元。仅2015年7至9月的这3个月内,英国防务公司就向沙特出售了价值15亿美元的炸弹和导弹,较此前的3个月暴增110倍之多。
美国同样大发利市。2015年11月,美国批准了一项向沙特供应武器的协议,合同总价达12.9亿美元,包括5000多枚激光制导炸弹、1500枚BLU-109“掩体炸弹”(bunker busters)及1.2万颗其他类型炸弹。
众所周知,胡塞武装在2014年推翻了由沙特支持的也门政府,沙特及其盟友指责胡塞武装是伊朗的代理人,并从2015年3月开始,组成阿拉伯联军对胡塞武装展开军事打击。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称,也门战事爆发以来,已有28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由沙特联军的空袭造成的,而后者使用的战斗机和炸弹大部分来自英美。英美也承认自己在为沙特联军的空袭提供情报与后勤支持。
正当英国向沙特军售额暴增之际,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面临的指责日益增多,有人指责他将英国拖入到混乱的中东冲突之中,反对党近日更是在议会上与卡梅伦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苏格兰民族党的安格斯·罗伯逊就批评卡梅伦:“也门已有数千无辜平民被杀,很多是由沙特空袭造成的,而沙特的飞机购自英国,飞行员是英国培训的,所使用的炸弹也来自英国。难道首相大人现在不应该承认英国是造成数千无辜平民死亡的共谋吗?”卡梅伦回应称:“支持也门的合法政府符合英国利益,而且我们是全球武器扩散控制程序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放眼今日之中东,残酷的“丛林法则”仍旧盛行。贫弱小国也门沦为周边乃至域外大国的“竞技场”和“武器试验场”,其不幸值得同情,而发动这场战争的沙特,实际上也是受害者。沙特用来进口武器的27.9亿美元,按照当下低迷的油价(每桶约33美元),必须卖掉多达8400万桶高品质原油(沙特起码要生产10天左右)才能挣到。按当下国际金价(每盎司约1120美元)则能换至少70吨黄金!
作为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西方的炸弹和导弹可以近乎无限地制造(英美1年产的钢铁,如果全拿来造炸弹的话,只怕沙特倾家荡产都买不起),沙特却必须用不可再生的宝贵原油换来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昂贵武器。
从目前也门战局发展来看,沙特已陷入泥潭,进退两难——接着打下去,势必要花更多真金白银买“洋铁”;但如果不胜而收兵,又感觉失了颜面,今后再招呼小弟们组建联军估计就不好使了。于是到头来,这场“黄金换炸弹”大戏的结果,恐怕只能是也门与沙特两败俱伤,而外部玩家赚得盆满钵溢。老股民都知道有个术语叫“及时止损”,意思是发现投资失算后迅速斩仓出局,以尽量减少损失(图为被胡塞武装缴获的沙特联军坦克和装甲车)。然而,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堂堂中东头号富国却参不透、悟不清。
(2016-02-01 08: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