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参考| 患上“美元依赖症”后,这个国家的民众不得不勒紧腰带——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文/倪瑞捷)丹妮拉在阿根廷政府部门里担任行政职务,她的收入每年有10%的固定增幅,但相比今年汇率波动对物价的影响,收入的调整就显得太滞后和不足了。她说,购买力大幅缩水,“现在基本不在外就餐了,买东西会选择更多期限的分期付款”。
阿根廷货币今年以来的多轮贬值潮凸显这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脆弱性,继2001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再一次让阿根廷经济“中招”。尽管政府力推经济改革、民众勒紧腰带,阿根廷摆脱货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仍需时日。
“市场派”政府面临市场考验
进入21世纪后,作为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的经济政策经历了两次180度大转弯。
第一次可追溯到2001年的金融危机,当时阿根廷政府为缓解“内忧外困”的局面不得不取消已在该国实行10余年的货币制度——比索与美元的1:1固定汇率,导致比索大幅贬值。基什内尔在这一时期就职阿根廷总统,他完全抛弃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调控,凭借力挽狂澜的经济改革让阿根廷经济连续四年增长8%以上,重新恢复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执政后延续了丈夫的经济政策,但左翼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对公共支出的过多补贴让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对外汇和进口的管制让外资逐渐撤离,物价飞涨让民众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2015年底,马克里政府上台后提出“让阿根廷重新回归市场”这一重振经济的主要方针,阿根廷经济政策又一次迎来重大改变。马克里宣布取消延续了四年的外汇管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和自由买卖外汇,废除了高准备金制度,阿根廷本币被严重高估的问题逐渐凸显。同时,通胀压力高企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比索贬值的预期。
今年以来,阿比索对美元汇率一度超过40:1,比索价值几近腰斩。本币的大幅贬值打断了阿根廷经济2017年的良好复苏势头,阿财政部长预计阿根廷2018年的通胀率高达42%,经济衰退或超过1%。
面对汇率的不稳定,“市场派”总统马克里不得不重新思考他的经济政策,他推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旨在实现政府财政平衡、减少市场对其出现债务违约的担忧,减少汇率危机对阿经济活动和其他领域的影响。
今年4月以来,比索出现大幅贬值。抛售美元、提高利率和减少赤字是阿根廷政府调控汇率的三大手段,央行今年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大幅下调政府目标财政赤字率,减少公共开支。8月底,比索经历新一轮贬值后,阿根廷政府随即宣布推行“零赤字”政策,力争在2019年实现财政平衡,遏制比索贬值。财政部也公布了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的具体方案。
根据阿政府公布的方案,拟对出口每1美元的初级产品和服务征收4比索的额外关税,对每出口1美元的附加值较高商品征收3比索的额外税收,同时降低大豆及其副产品的出口税收等。
为进一步缩减政府支出,马克里将19个内阁部门缩减至10个,削减一半的内阁成员。有分析认为,马克里此举大幅调整与合并了多个经济部门,有助于减少部门间的协调成本、明确职责,继续释放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信号。
急需恢复市场对本币信心
过去实行固定汇率时期,1:1的汇率让许多阿根廷人产生了比索就是美元的错觉,阿外汇储备无法满足民众的兑换需求直接诱发了该国2001年的那场危机。时至今日,阿根廷经济依然无法摆脱美元的深刻影响。
阿根廷人对于美元可谓“爱恨交加”。一方面,此次阿根廷比索贬值的一大诱因就是美元走强和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历史上在“强势美元”周期内阿根廷已多次“中招”,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另一方面,美元在阿根廷市场非常走俏,人们早已养成了储蓄美元保存财富的习惯,民间的美元储蓄是央行外汇储备的数倍。
国内商品价格的美元化让汇率的些许“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反映在物价上,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以租房为例,如果以比索结算,则租金每个季度都需要上涨15%至20%,而若以美元支付则在合同期内房租不会上涨。在比索大幅贬值时,一些商场的商品价格则直接使用美元价格乘以实时汇率结算,一天之内价格往往能调整数次。
虽然目前阿根廷比索的基准利率已经高达60%,但银行里办理美元兑换业务的窗口依然人头攒动。记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的美元业务银行网点看到,平日里几乎不用排队的窗口如今有超过百人在等待办理业务,记者从取号到办理业务用了超过三个小时。一位在现场的老人告诉记者,他有一笔比索储蓄到期,考虑到当前汇率形势,他决定将到期的比索兑换成美元。
可以说,由于经济的美元化,汇率波动给阿根廷带来的阵痛更为剧烈和直接,恢复市场对比索的信心、减少经济对美元的依赖是阿政府的当务之急。
马克里政府新推的出口税收政策将出口额与本币挂钩,希望以比索为基准的新出口税收方案缓冲出口商在汇率波动或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缴税压力。政府提升比索利率,大量发行中长期国债,力促到期国债得到延展认购。尽管任重道远,阿根廷仍继续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力寻坚挺本币的良方。
金融政策太激进加剧风险
阿根廷经济长期受制于汇率波动,造成经济发展的极大不稳定性。在记者看来,阿根廷经济屡屡中招或可从债务、产业结构、金融监管等方面一探究竟。
第一,适度举债可以缓解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问题,而如果外债规模过于庞大就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阿根廷的清偿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贸易形势。如果借债用于提高生产力,便可以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债务危机,而阿根廷和许多新兴经济体的问题在于贷款大多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对提高生产力帮助不大。
第二,阿根廷长期采用“进口替代”政策,虽然政府的保护使得本国企业免受冲击,但也导致阿根廷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出口占据阿根廷外贸的大半江山,一旦国际农产品行情不乐观,将严重影响阿根廷的创汇能力,这轮汇率波动的诱因之一也是今年阿根廷大豆减产严重。
第三,金融开放程度要适国情而定,阿根廷在历史上的做法太过激进。上世纪90年代采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金融市场几乎不加监管,金融危机后又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马克里政府取消外汇管制后,让国际上投机的“热钱”可以自由出入,盲目追求金融开放而对投机资本不加防备只会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
另一方面,外汇的自由流通也让许多阿根廷人习惯把资产储蓄在国外账户,本国居民资产并不能帮助阿根廷促进投资和提高生产,这也是阿根廷不得不依靠外债来拉动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媒体对“危机”有夸大之嫌
尽管比索贬值让阿根廷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一些媒体对阿根廷“危机”的报道也有夸大之嫌。布宜诺斯艾利斯商场的“打折季”仍吸引熙熙攘攘的民众前来购物,记者不少阿根廷的朋友计划着圣诞节的“出国游”,银行虽然排队时间更久了,但仍秩序井然,耐心排队还是可以取到美元。
玛蒂娜是一名教师,她说:“美元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虽然不可避免,所幸阿根廷至少有足够的农业和工业基础可以维持民众的正常生活。”她希望阿根廷可以尽快利用货币贬值带来的出口优势走出困境,尽量稳定物价减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阿根廷经济学家伊万·卡里诺认为,当前汇率波动是在阿经济增长、失业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发生的,政府债务比虽有所上升,但较2001年时期仍有很大距离,当前汇率问题还没有引发金融系统的瘫痪。
9月4日,阿根廷比索对美元价格一度攀升超过40:1。(摄影 马丁·萨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