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警官”以有人泄露艺人隐私为由
需要群里人配合调查
女孩为自证清白
按假警察要求进行操作
结果被骗6万多元!
此类案件频发
家长和学生们一定要当心了!
女孩加粉丝群遭“警官”恐吓
5月9日,大连13岁的初中女孩郑雪在家里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时,添加了一位好友,对方邀请郑雪加入某明星团体的粉丝福利群,说是可以送周边。郑雪进群没过多久,一位自称“北京市最高警察局的警官”突然冒了出来,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涉嫌犯罪,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否则不但会被拘留、留案底,甚至父母也会受到牵连。
这位“警官”表示,他需要对群里的人进行核查,没有问题才可以退群。为了清洗自己的嫌疑,郑雪对其言听计从。她开始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警官”先要求郑雪将爸爸妈妈支出去,然后要求郑雪提供妈妈银行卡号,说是要对银行账号进行核查。
不到一小时消费6万多元
经过一番沟通,“警官”知道郑雪妈妈的银行账号比较多,表示需要逐一进行核查。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后,郑雪开始收到一笔笔消费短信,“警官”表示需要先将郑雪妈妈银行账户的余额转走,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对方还要求郑雪将消费短信一一删除。
期间,“警官”为了消除郑雪的疑虑,还向她提供了一份“报警回执”,同时还发了一张抓小朋友的照片。
深夜,郑雪妈妈无意中看到手机上,有一条女儿未来得及删除的消费短信,这才知道女儿遭遇了电信诈骗。郑雪父母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经了解,当晚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郑雪妈妈的多个银行账号加起来有16笔消费,合计6万多元。这些钱除了给他人购买了一部近8000元的手机外,其他的全部转入某外卖平台账户。
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近年来此类案件频发
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此类案件在全国多地频繁发生。去年8月15日,浙江嘉兴海宁13岁的女孩遇到此类骗局,在加入粉丝群后,女孩在群里一位“警官”的恐吓和诱导下,被骗走35万8千余元。
除此之外,另一类频发的中小学生被骗案件,主要形式为在被害人用家长手机玩网络游戏过程中,利用快手、抖音等软件添加QQ、小红书等社交软件账号,加为好友后开启语音视频聊天,以“被害人涉嫌诈骗案,不转账就告知家长”或“未成年人禁止玩游戏,不交罚款告知家长或公安局”为借口恐吓被害人,指导被害人按指示操作,以致被害人父母钱款以快捷支付的方式被转出。
警方提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家长要禁止未成年孩子玩网络游戏,同时及时修改手机账号密码,避免孩子知晓家长名下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在放学后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情况进行监管,切实履行监护人管教责任!
成都公安曾发提醒:孩子手机里有这种App,务必警惕
5月10日,成都高新公安发布提醒:请家长、老师及时检查孩子的手机是否安装有“连信”“蝙蝠”“事密达”“海鸥”“纸飞机”等非主流社交软件。
诈骗分子最常使用此类软件联系未成年人帮助进行信息网络犯罪,如果发现孩子的手机装有此类软件,务必与孩子做好深入沟通,并带孩子前往就近公安机关核实孩子是否有从事违法犯罪的情况。
除以上软件外,成都高新公安分局在工作中还发现,个别在校学生受网上“拨打电话后只需要打开手机免提,什么也不用干,每小时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到100元零花钱”的兼职广告蛊惑,偷偷背着老师、家长使用自己或家人、同学的手机卡,通过两部手机连接参与“手机口”项目。
这个项目实则是仅需一根音频数据线,就能将“境外电话”摇身一变成为“本地来电”。诈骗分子通过手机1与孩子保持通话,再要求孩子通过手机2拨打潜在受害人电话,并将两部手机放在一起,或要求孩子使用音频数据线将两部手机连接,从而达到身在境外也能通过手机1与是本地号码的手机2拨通的电话产生直接联系,增加电信诈骗的迷惑性和风险性。
警方提醒:
1.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持有手机的学生进行排查,发现此类问题及时制止,并通知家长收回手机,同时加强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教育,严禁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将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
2.警惕网络轻松挣钱兼职陷阱,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诈骗分子为逃避打击,另辟蹊径通过国内网站、社交软件等发布大量“轻松赚钱”“日结佣金”的虚假招聘广告,诱惑国内网民,组织大量人群参与“手机口”业务。
3.请广大家长、老师务必提高警惕,未成年人向对方提供实名微信号、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虽未直接实施诈骗,但这种行为是帮助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帮信罪。千万不要等孩子违法犯罪影响前途才后悔莫及!
来源:半岛晨报、此前报道
责任编辑:崔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