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学生参加运动会。图/新华社
3月1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技术方案(第七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高校、中小学、幼托机构开学后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
正常的校园生活就要回归了。在新形势下不强制戴口罩,意味着校园大体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可以尽情释放而不必再有“遮挡”,青春洋溢的校园也本该如此。
校园不强制戴口罩,和学校活动本身的特征有关。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长达数小时,长时间佩戴口罩上课必然会带来憋闷的感觉,会给学生的上课质量带来影响。
除了课堂教学外,校园还有大量室外活动、体育运动的需求,而戴口罩本身不利于这些活动的展开。早有专家解释,运动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会迅速上升,同时肌体组织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会显著增加,但佩戴口罩会导致摄入的氧气减少,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从而造成肌体失调。
此前也有很多学校考虑到了这一点,甚至于调整了教学计划,减少了室外运动的安排。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应当加强的。不强制佩戴口罩之后,也更便于学校回归正常的教学秩序,各类体育运动可以迅速“安排”上。
当然,眼下也有些家长、学生担心诸如甲流或其他疾病,依然有佩戴口罩的需求,但这和“不强制戴口罩”本身也不矛盾。
《通知》明确,“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也就是说“不强制”是针对新冠疫情的整体性安排,至于个人依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防护措施。
此外,不强制戴口罩目的是根据疫情形势更科学地防控,并非撒手不管。《通知》在其他方面也有详细的安排,比如要求高校要建设健康驿站,按需为校内轻型病例提供照护、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中小学就餐场所合理分配空间,师生适当错峰就餐;托幼机构加强保健室建设,位置相对独立,为有发热等症状的教职员工和幼儿提供临时留观等。
这些都意味着,教学场所仍需要从其他方面完善校园内的健康管理。当强制佩戴口罩、封校管理等措施不再施行,那么如何配备相应的医疗资源,如何做好设施消毒保洁,如何加强日常的健康教育等,又都成了新的课题。
从这个角度说,各级学校的任务依然不轻,仍然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现如今《通知》已经下发,那么接下来各级学校也应该按照新的要求及时调整措施,让《通知》尽快落地,同时也补上相应短板,让学生可以享受更加轻松愉快的校园生活。
人们理想中的校园,是学生们认真学习、尽情欢笑、畅快奔跑,重现这样的场景,摘下口罩是重要的一步。而全社会也应当共同努力,保障好疫情新形势下的校园秩序。
学校是重要的社会景观,学校的精神气质也会向外辐射,当校园里春意盎然,社会自然也会生机勃勃。
责任编辑:薄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