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中国新冠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作为精准防疫手段已运行3年多的健康码,因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其去留问题引发高度关注。
近日,广东省健康码“粤康码”发布服务公告称,按照国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要求,抗原自测、老幼助查、健康申报、电子证照、防疫工作台服务于2023年2月16日11时起停止服务。
公告明确,停止相关服务后,“粤康码”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彻底删除、销毁服务相关所有数据,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广东省明确“粤康码”数据处理措施后,其他省份是否会跟进?界面新闻日前通过政府服务热线和防疫热线,咨询30个省级行政区的情况,绝大多数省份表示,目前尚不明确会如何处理健康码及其存储的个人信息。个别省份表示,健康码可能会“转型”提供其他服务。也有省份表示,正在为停止使用健康码起草方案。
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人士对界面新闻透露,浙江省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本省健康码停止服务的方案,但停止时间尚未确定,“正在探讨中”。对方表示,方案确定后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各市也将遵照落实。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健康码集纳了个人的多项健康信息,成为进入公共场所的“许可证”。早在2020年2月,浙江省便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健康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以手机为载体的防控模式被迅速推广到全国。
2022年12月,随着防疫“新十条”实施,各省份相继明确进入公共场所等取消查验健康码。2023年1月,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健康码的防疫功能也被弱化。有专家表示,进入后疫情时代,防疫健康码也将完成其使命,有望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界面新闻采访发现,大部分省份对于健康码的去留问题并未纳入工作日程。面对健康码是否保留、停止服务后如何处理信息数据等问题,工作人员均表示不太了解或目前无从知晓。当个人用户提出注销健康码信息的申请时,部分省市表示需要再去询问技术人员,目前无法答复。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健康码“天府健康通”在“使用操作问题答疑”一栏中,针对“疫情过后还会用到天府健康通吗?”回复称,“会的,‘四川天府健康通’是今后在四川工作、生活、经营等行为的提供数据服务的随身服务码。在疫情防控期间,赋予防控健康等相关信息。今后还会陆续推出更多数据、应用服务,作为随身身份标示和服务助手。”
四川省防疫指挥部则表示,暂时没有收到“天府健康通”是否停止使用的信息。
甘肃省卫健委有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暂未收到甘肃省健康码停止使用的信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甘肃健康码的使用功能也做了一些调整,新增了就诊预约、防疫知识宣传、用药服务等,“应该不会停止使用”。
此前,贵州省已宣布将“贵州健康码”与“贵人码”合并后,“贵人码”沿用“贵州健康码”功能,提供更全面的便民健康服务;海南省健康码则不仅与海口公交实现“一码通行”,并且与多家免税店实现对接。
2022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个中国居民将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基本形成卫生健康行业机构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服务智能化、监管一体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不过,业内专家强调,此电子健康码并非防疫健康码,前身实为2012年推广实施的“居民健康卡”。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于学杰此前向界面新闻介绍,目前中国的防疫健康码归地方管理,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疫情灵活处理和设置健康码,但地方管理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关键就在于如何监督地方健康码的使用,最好是实现全国统一规范管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此前调研发现,健康码以各地自建为主,缺乏统一标准。仅少数地方出台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健康码数据使用范围存在外溢情况,不少地方将健康码与医疗社保、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关联;健康码数据其存储期限、删除要求等并不明晰。
因健康码如果停止服务,面对的挑战更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指出,数据的删除、销毁并非简单地执行几行删除命令、销毁一些存储介质,在实施层面还有很多细节、步骤需要引起关注,否则将可能出现删除不彻底等情况,导致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遗留。
何延哲认为,“健康码”数据的删除、销毁,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对政府部门数据治理能力和决心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