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黄宇)失踪106天后,胡鑫宇遗体被发现。1月30日上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附近一粮库外看到,现场拉起警戒线,疑似法医和警察在勘察。有附近居民表示,胡鑫宇遗体在粮库里被发现。
胡鑫宇母亲李女士印证了这一说法。她告诉媒体,遗体在学校后山储粮仓库找到,看到孩子时,遗体已经腐坏,几乎是“骸骨”,头颅形状勉强能看出是鑫宇。当地警方曾表示尸体呈缢吊状态。
此案备受关注,目前仍有不少疑问待解。就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了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法医师马智华。
距离致远中学不远处一粮库被围起警戒线,有疑似法医和警察在勘查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张质摄
疑问一
身首会不会从缢索处分离?
对警方通报中遗体被发现时的缢吊状态,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感到疑惑。有网友认为,人体是靠肌肉组织连接的,骨骼在自重的影响下,很难吊如此之久。
那么,人体在死亡后会经历哪些阶段;长时间缢吊情况下,身首从缢索处分离的可能性有多大?
马智华表示,法医学里,根据尸体现象出现的早晚顺序,将其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一般是指人死亡后24小时内所发生的尸体变化,包括肌肉松弛、尸冷、尸斑、血液凝固、尸僵等。
死亡24小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尸体会发生实体腐败、霉尸、白骨化等现象。但早、晚尸体现象的时间划分是相对的,尸体现象是一个系列持续的过程。
马智华说,晚期尸体现象经历的时间有多长,跟尸体所处的环境关系非常大,比如温度、湿度、风,还有生前自身有没有疾病等等因素都有关。若在冬季的野外环境,即使死后经过时间较长,也可能只看到早期尸体现象。
本案中,遗体发现地位于室外通风处,又在树林中比较隐蔽,一般来说两三个月都处在腐败阶段是有可能的。综合环境条件下,遗体可能会出现高度腐败和部分白骨化,但身首会不会从缢索处分离,要看腐败和白骨化程度来定。
马智华表示,本案目前还没有更多关于遗体的信息披露,尚无法判断。
胡鑫宇遗体或在致远中学附近的粮库被发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张质摄
疑问二
如何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
1月29日下午,经家属同意,警方对胡鑫宇完成尸检。截至目前,本案调查、检验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结果还未出来。
在诸多讨论中,胡鑫宇是自杀还是他杀,也是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有律师表示,绳子的打结方式、现场的坡度、尸体的悬挂位置、颈部索钩位置等都可以作为死者是自缢还是他杀的判断依据。
不少人在催问,定性结果需要多长时间?
对此,马智华表示,绳结、位置这些可以为死亡性质的判断提供支撑,但定性是个复杂的分析研判过程。
首先,是侦查人员的调查。在宣布失踪后,公安局介入,走访学校、社区等,了解有没有自杀或他杀的因素,从侦查学的角度找到动机。
其次,要进行现场勘查。比如要看现场有没有打斗、物品破坏、衣物强行破损等他人伤害的痕迹;还要看绳索的悬挂方式,包括是先挂绳索,还是套上绳索,都要现场进行勘查发现。
最后,还要通过鉴定手段。比如本案中,当地警方发现了录音笔,就要鉴定分析录音具体内容。
马智华说,要判断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就需要对上述所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才能得出结果,不能单纯从法医角度或侦查角度就下结论。这个时间要根据案件复杂程度来具体分析,“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录音笔鉴定等结果出来。”
疑问三
数次大规模搜索为何没找到?
在警方此前披露的信息中,胡鑫宇失踪后,当地政府曾广泛发动村居干部、护山守林员和广大群众,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3轮搜寻工作。都市快报曾报道当地每天有超5000人上山。
如果遗体未被移动,为何如此大规模搜索行动下,会一直找不到胡鑫宇?
马智华说,实际操作中,人们在进山搜索时,尽管人多,但往往都是东瞧瞧西看看,就走过去了。加上树林密闭,视线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也可能错过。同时,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尸体腐败比较慢,或者是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警犬的嗅觉。
“普通人觉得搜山就一定能发现,但这个观点不太正确。”马智华说,“我曾经在公安机关经历过一个案子,就是搜了三遍,最后才搜到。在公安机关里面是一个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