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引发网友热议。这则公示,由中国政法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刊登,显示32名2022级研究生新生因故无法按期入学,遂对其进行公示。公示发出后,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称这些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却不入学,浪费了招生名额,对其他考生不公。
据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相关专业已经无法进行补录,但是学校会尊重这些考生的选择。一高校教授表示,研究生弃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育机会和名额,建议学生应有敬畏之心,弃学需慎之又慎。
研究生“录而不读”并非新现象。去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就曾发布公告,宣布拟取消38名2021级研究生入学资格。对于一而再的“录而不读”现象,有网友提出,应将“录而不读”视为不诚信问题,计入诚信档案,对“录而不读”考生来年报考研究生做出限制。
这显然是不妥当的。说到底,“录而不读”也是考生的选择权利,高校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而放弃入读的背后,有包括就业、出国留学,或者对录取学校、专业不满等多方面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导致“录而不读”,这都属于正常的选择。
有人认为,考生在报考时就应该谨慎选择,被录取了就该去读,否则就不要报考。这也是对考研生的苛求。现实中有不少考生在报考时,就业、申请出国留学可能在同步进行,找到工作就放弃读研,这本无可厚非。另外,由于考研只能报考一所学校(专业),未被录取,就只有申请调剂。调剂虽然也能让部分考生“上岸”,却不一定是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考生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放弃,这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从选择角度看,这并不能说他们不谨慎,反而可能是更为谨慎的表现。
不可否认,“录而不读”确实也带来招生指标被浪费的问题。在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那些未被录取的学生“痛恨”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绝不能是约束考生的选择权,而应该是在尊重学生选择权基础上,从招生录取制度上寻求完善。
我国学生申请到国外大学读研,是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OFFER(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的。这并没有影响学校招生,一是学校可结合多年招生经验,多发录取通知书;二是学校的招生周期很长,可实行候补录取(规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截止时间确认接受,对放弃确认的名额再发录取通知书)、多次录取(分春季与秋季招生)等。
而我国研究生统一招生,实行按计划招生,因此,学校不可能多发录取通知书,必须按招生计划扩大一定比例划定学校复试线,按额定计划结合初试与复试成绩进行录取。学生在录取之前,放弃到学校复试,学校可马上通知其他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复试。而对于学生在被录取后放弃入学,在当前的招生流程设计中,却不再有补录其他考生的机会。这与高考招生中的“录而不读”情形一致。
要进一步提高考生对录取学校的满意度,可以在研究生招生中探索实行申请-审核制。具体而言,在统一考研成绩公布后,由招生高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高校独立结合统一考研成绩、学校校测以及申请学生的大学综合表现进行录取,确定预录取名单与候补录取名单,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校录取,再进行确认。这就可以更大程度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提高学生对录取学校的满意度,从根本上解决“录而不读”这一问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丙奇
此前报道:今年又有!中国政法大学32人考上研究生却不读,怎么回事?
近日,多所高校陆续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又到一年考研备战时。与此同时,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引发热议。
上述公示称:
我校2022级研究生新生(含往年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今年报到的学生)应于2022年8月28日-29日入学报到。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法大发[2021]62号)第五条“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于报到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请假,并附相关证明,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报到日期结束之后,按照学校要求将请假学生的情况汇总后向研究生院备案。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新生报到结束之后,按学校要求将上述学生名单报送研究生院。”的规定,现将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名单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子邮箱提交书面说明并电话联系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记者注意到,公示名单里共有15名内地硕士研究生、7名内地博士研究生、4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6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
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
连续多年出现
早在2019年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就曾发布公告,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2020年10月7日,太原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49名研究生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不予注册教育部电子学籍。
2021年9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宣布拟取消38名2021级研究生入学资格。
据中国之声报道,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则指出,“复试名额只限比例不看报考人数,挤压可补录生源”“将无法录取的学生的复试成绩定为不合格,阻碍调剂或补录”等,也是现存的漏洞。
另据法治日报消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表示,“‘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