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我的县长父亲》获奖 公众评判请勿先入为主

日期:09-19
德州市我的县长父亲山东省文学作品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一份廉洁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争议。图/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公号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一份廉洁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争议。图/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公号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一份廉洁主题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名单中的一等奖获奖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此次评选的公正性,是不是因为作者父亲是县长,所以才获得了一等奖?但更多网友认为,这篇作品和电影情节不同,得奖实至名归,不应被嘲讽,也不该被删除。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9月19日,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应称,德州作协属于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其表示该征文活动评选本身“肯定合规”。而该文作者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文章内容绝对属实,没想到会获奖”。

此次围绕作协评选《我的县长父亲》为一等奖引发的风波,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质疑作协评选名单的公正、公平性,二是怀疑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以及作者的真实功底。

公众关注此类征文比赛获奖信息,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多数时候,舆论场上会有一种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观点博弈,一些看起来是对作家文学水平和文学才能的探讨,背后实际上是对社会公平以及规则的追问。

比如,此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我的县长父亲》,由于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某些电影桥段,进而导致公众会误以为是“我的xx父亲”等争议场景的再现。这其中,既夹杂着对于获奖作品含金量的拷问,也是对于获奖过程透明度的引申。

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发现,所谓“我的县长父亲”并非在任县长,而是建国之初当地第一任县长,按这个时间推算,早已离休。在文章中,作者用详尽的笔触和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自己父亲的人生经历,以及父辈年代对于整个家庭和工作的影响。虽然文章多援引父亲的笔记本内容,夹带着主观情感,但从文本表达和散文的文体要求来看,文笔确实足够详尽和动情。(文末附《我的县长父亲》)

现在来看,假设这篇文章更换为其他标题,可能并不会引发如此关注。同理,如果有人去了解或者深读过这位作者的文章,恐怕也不会盲目质疑。

▲《我的县长父亲》一文中的县长于志明。图/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公号

▲《我的县长父亲》一文中的县长于志明。图/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公号

当下,舆论场上出现的一些质疑声、嘲讽声,有些本身就是偏向解读,即看到某个标题就断定这是一篇烂文章,看到某段话就断章取义,认为是粗制滥造,甚至有些带着先入为主的视角,以“资源论”“拼爹论”来质疑他人获奖的动机。

当然,对于一份获奖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公众当然有理由和权利质疑其获奖的合理性,但对于文学作品水平高低的评判,向来不应该以作者身份而预设立场。

即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解读,但评价的标准,仍应限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而非主观或者情绪化批判。其中的逻辑在于,考量一名作者的文学功底,应该是“让作品来说话”,而不是用主观情绪去表达。

回到文学本身,从《我的县长父亲》获奖一事上来看,如果它满足当初作协规定的征文主题,契合相关要求,且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证明作者获奖是靠实力而不是其他因素,那么公众对它的质疑,就不应该单纯放在对于作者的身份和其父亲的官职上。

附:

媒体:《我的县长父亲》获奖 公众评判请勿先入为主

撰稿/瑞西(职员)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水上乐园视频账号“特殊角度”拍摄女性身体?相关负责人:将调整 贵阳新增9例确诊病例及339例无症状感染者详情公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