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对100名涉养老诈骗案被告人集中宣判,有被告人用“广场舞”引诱老年人投资

日期:08-04
北京市养老法院广场舞诈骗

8月4日,北京8家法院对15起养老诈骗案件集中宣判。北京高级人民法院还召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8月4日,北京全市法院共受理养老诈骗案件60件,目前已审结22件1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六个月不等的刑罚。

↑北京朝阳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收藏品领域的涉老诈骗案件

↑北京朝阳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收藏品领域的涉老诈骗案件

集中宣判15件涉养老诈骗案

涉及被告人100名,其中1人被判无期

8月4日上午,北京高院组织北京市一中院、二中院、三中院及东城、西城、朝阳、丰台、房山八家法院,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依法严惩一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分子。

据介绍,本次集中宣判的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涉及被告人100名,其中法院认定犯诈骗罪的66人,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33人,犯集资诈骗罪的1人。上述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至无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其中,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7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56人被判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其余被告人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查封、冻结的部分房产、金融理财产品等将在执行阶段变价后一并发还被害人。

北京高院刑二庭负责人罗勇介绍,通过对已审结的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案件包括多种类型:

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犯罪。如北京三中院今日宣判的吴某诈骗案,犯罪分子吴某以帮助被害人缴纳养老院费用、代请护工等事项,多次骗取80多岁高龄老人张某钱款后逃匿。

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犯罪。如北京一中院宣判的刘某某等32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犯罪分子利用部分老年人喜爱跳广场舞的特性,以组织跳舞之名吸引老年人注册该公司的APP。后通过该APP平台向老年人进行非法集资,因经营不善,造成所吸收的资金无法返还。

假借“以房养老”,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犯罪。如北京二中院今日宣判的广某某集资诈骗案,犯罪分子诱使老年人抵押自己的房产获得资金,用于购买其公司理财产品,导致老年人“钱房两失”。广某某因其犯罪行为,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收藏品、艺术品领域涉老诈骗

虚构“天价”估值引老年人上当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副院长孙京昆通报多起该院宣判的收藏品、艺术品领域涉老诈骗案件,并结合案件审理情况和总结出的类案特点对老年群众进行提示。

孙京昆介绍,近年来,随着群众购买力提升,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化,古玩、字画、纪念币、邮票等收藏品投资持续升温。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涌入收藏品投资领域,因其自身拍卖、交易经验不足,对拍卖流程、佣金比例缺乏深入了解,对收藏品估值期待过高等因素,极易成为不法分子围猎、宰割的对象。此类骗局通常以老年群体为主要对象。

孙京昆分析,不法分子或虚构公司注册信息冒充拍卖公司,或从网上购买拍卖公司营业执照和拍卖资质,以同境外著名拍卖公司联系密切、具备海外拍卖资质等特点为噱头,成功吸引客户眼球,进行虚假宣传,结合在豪华酒店举办酒会、邀请知名人士站台、举行拍卖会等形式加以伪装,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吸引力。

此外,犯罪分子为吸引顾客,在评估其藏品时,往往向收藏品卖家开出虚高价格,撩拨收藏品卖家出售欲望,以便于后续骗取其缴纳宣发费用。老年人对所谓的“拍卖”公司的资质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开出的虚高价格所诱惑,甚至有些被害人在多家收藏品公司大额购买藏品,多次被骗。

北京高院副院长孙玲玲介绍,自2022年4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北京法院充分运用财产刑、追缴、没收等法律手段,加大对罚金、没收财产的处罚力度,全面体现依法从严精神。截至2022年7月31日,全市法院共接收12337举报平台涉养老诈骗线索1144条,均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按照规定记录、核查、反馈,已全部联系举报人,联系率100%。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祝加贝

北京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局地有7、8级短时大风和小冰雹 有不法分子冒充航天科工集团领导进行诈骗 公司发声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