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丁悦
“周劼炫富”风波尚未平息,今天,#90后券商交易员月入超8万#冲上了热搜,将高薪的券商行业再次推至风口浪尖。
近期,网传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员的妻子晒出了其夫的收入证明,该证明显示其夫月均收入为82500元。该博主配文:“93年老公的收入水平,所以算婚后财产吗?”薪资收入落款表明,该女子的丈夫为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员工。
据财联社今日午后报道,目前该事件已引起中金公司重视,涉事男主正被停职调查中。
早在今年5月,中证协便专门出台文件,要求证券行业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这位夫人依旧晒薪,可谓是“实力坑夫”,在微博等平台上再次引爆了关于券商薪酬的讨论。
7月28日,一交易员妻子在小红书上晒出了93年老公的月收入证明。据截图内容,证明上附有中金公司的logo,落款日期为7月22日。此外,该博主还曾与丈夫在杭州银泰的合影,并配文称“被我家交易员宠爱的每一天”。综合以上信息,该博主的93年老公是中金公司的一名交易员。
评论区有网友提醒,“你不知道你老公公司禁止对外透露工资水平吗?”她回复道,“好像上市公司会在年报里披露员工工资情况”,还称:“他的薪水不是还没达到人均嘛”。
有网友语带嘲讽地说,“券商的递延和限薪都是被这些好老婆贡献的”。
综合各方爆料来看,该博主丈夫是中金公司的90后交易员,于2019年入职。此外,也有消息称该博主同样是一名证券从业人员,或来自华创证券。
券商屡晒薪酬惹争议,各公司劝员工低调做人
实际上,此类晒薪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今年1月,中泰证券一陆姓非银分析师被曝在小红书上晒出自己年薪,截图内容显示,这位分析师在2021年10月、11月的税前收入均超过10万元;截至2021年11月,这位分析师年内税前收入合计达224.67万元。尽管事后当事人声明称,自己没有小红书账户,内容系有人移花接木,但还是引发了对券商行业高薪酬的热议。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数据显示,证券从业者收入之间差距巨大,但无疑多是所在地的高薪阶层。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1年,中金公司员工人均年薪以116.42万元居首,其次是中信证券,人均年薪为94.59万,第三为华泰,人均薪酬88.57万元。
而以上述交易员的月薪82500元计算,其年薪为99万元,确实略低于公司人均。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成立于1995年。
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金公司的营收达到了144.6亿元,同比增长了37.8%,而在2021年时,中金公司的营收达到了3013105.42万元,净利润高达1077771.31万元。
今年年初,就在晒薪事件大约一周后,财联社报道称,某券商固定收益融资部发布了一则《固定收益融资部员工社会行为准则(试行版)》。准则从奢侈品使用、言谈举止、对外宣传、生活作风四方面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避免炫富、高调等行为为公司及行业招致负面影响。
其中关于奢侈品使用的相关规定格外引人注意。如工作环境下(上班时间、有客户在场的任何场合)须穿着得体,不允许开豪华车(100万以上),戴高档手表(15万以上)、使用高档包(5万以上),以及使用其他不合时宜、奢华定制的物品。
这则具体到数额的“防炫富准则”,被网友称为“凡尔赛最高境界”。除此之外,准则中还提到“不允许在使用社交软件、社交平台(公开媒体,包括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时发工资、奖金等截图或具体金额”等内容。
财联社称,有的券商尽管并未针对员工炫富做出明文规定,但公司高层已在多个场合中反复强调应杜绝炫富的现象,除此之外,各条线高管基本也就此对各自团队进行口头交代和叮嘱。
但是这一次,依旧没防住员工家属。“交易员夫人晒薪”背后,这一高薪行业又迎来了新的难题:员工家属是否可以在社交平台公开薪资?如果产生负面影响,究竟应当如何处理?券商行业的高薪要不要管,又该如何规范薪资制度?
薪酬问题引发监管关注,中证协发布指引
从年初的非银分析师小红书晒薪酬,再到如今小红书晒交易员老公月入8万,券商员工“炫富”一再刺激大众神经,坊间对于券业薪酬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去年9月、12月,证监会、中证协先后发布相关意见,明确要求证券公司不得将从业人员薪酬收入与其承做或承揽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证券公司也应建立长期与短期兼顾的激励机制。
今年5月13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6月10日,中基协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意味着券商与公募的薪酬制度已基本落地。
此外,今年6月,证监会专门对券商基金等薪酬问题做了表态。证监会指出,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保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保持行业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监管部门对薪酬激励相关制度近年来比较关注,目的是为了防范过度投机、过度激励引发的金融风险。但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分别发布的薪酬管理指引并无设置薪酬限额,也不涉及薪酬总额和具体操作办法。证监会充分尊重机构经营决策自主权。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