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露营热”悄然出圈,露营经济强势崛起。然而,高低不一的收费标准及参差不齐的设施、服务水平,让不少游客对露营产生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当“诗意”体验需要高额付费,游客还买账吗?风头正盛的露营经济,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因为满足了迭代升级的多重旅游消费需求,露营的走红自在情理中。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众不便远游时,一些城市周边的营地也就成了理想选择。另一方面,露营既可体验远离喧嚣、拥抱自然的“诗意”,又可避免人流在室内扎堆聚集的疫情交叉感染,保障了出游安全。此外,举家出游、共享亲子之乐、把酒言欢等老少皆宜的新鲜玩法,更是让露营想不走红都难,露营经济可谓“前景”广阔。
不过,露营经济在强势崛起中,“成长中的烦恼”也如影随形。这其中,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最令消费者纠结。据报道,在多地热门收费露营地,人均消费一般在三五百元左右,价格往往偏高。同时,一些露营地故意在收费方面玩文字游戏,往往打着“露营活动”的旗号,不对票价包含的项目予以详细说明,以致游客购买了所谓的优惠票后,才发现还有众多的收费项目需要再“掏腰包”。如此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影响了消费信心,也妨碍了露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平心而论,露营地在经营初期,客观存在营地投资、运营成本较高等无法降低成本的刚性因素,经营者往往是“赔本赚吆喝”,适当提高收费标准情有可原。相对于普通景区,露营地提供的服务具有个性化,其收费标准高于普通景区,也属正常。然而,露营地经营者必须明白,偏高且不透明的收费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自身营收的同时,完全有可能招致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毕竟,消费者选择露营,看中的是其背后蕴藏的“诗意”旅游感,经营者只有在收费方面多一份诚意,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实现消费者乐意消费和确保自己增收的“双赢”。
任何一种新生市场业态,当其处于快速发展初期,都可能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形。露营地经营中出现的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且普遍偏高,是露营经济发展初期缺乏规范性约束的一个缩影。对此,相关监管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秉承审慎包容和适当干预的监管原则,加强对露营经济市场新业态的关注和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完善的露营经济市场监管规则,引导露营经济规范化地行稳致远。
露营经济“钱景”广阔,但也要严防其只顾“钱景”毁了未来。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除全程参与露营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及前期运营,将露营基地“扶上马”后,还坚持在运营中“拉一把”,逐步完善包括收费在内的露营地运营监管制度,促进露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地应当以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为借鉴,制定出适合本地露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
总之,露营经济要行稳致远,既要借助市场需求的“势”,更要依靠加强监管的“力”,二者缺一不可。鉴于一些露营地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已成为露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掣肘,唯有从消费者视角为露营地扎紧收费的“规范帐篷”,才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精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露营经济觅得更多发展新生机。
来源:万周/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