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高温持续“营业”
上海正在沉浸式体验“烧烤”模式
昨天最高气温最终定格在了38.6℃
刷新了今年的高温纪录
今天一早,闷热体感就已显现
全市气温普遍在30℃左右
今天午后到上半夜局部有雷阵雨
最高气温会继续突破高温线,在38℃附近
这几天的持续高温让许多人大呼“吃不消”
阿婆晕倒在草丛,全身滚烫
7月6日傍晚6点左右,奉贤的盛阿婆被发现晕倒在公园草丛中,全身滚烫。民警立即将其送医抢救,经医生诊断,盛阿婆是因热射病而晕倒。
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康称:患者在下午3点外出散步,6点被巡逻警察发现倒在路边的草丛中。经过抢救室的检验、检查,发现这个患者有昏迷、高热的症状,皮肤上面还有烫伤痕迹。所幸发现及时,盛阿婆目前已脱离危险。
陈康表示,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主要是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导致体温调节失衡,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抵抗力较差的老人和小孩是易发人群。
大爷多脏器受损像煮过一样,核心温度42.3度
近日,郑州的张大爷在40℃的高温天,连续在户外工作了两小时后晕倒在路旁。被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
上海“热”力持续!如何避免中暑?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医生提醒:在日光直射下不要长期暴露,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大汗、乏力等不适的症状,要及时到附近医院就诊。
中暑青睐弱小群体,如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有糖尿病、中枢神经或心血管功能障碍慢性病者;皮肤烧伤瘢痕、汗腺缺乏症所致散热困难者;肥胖、酒后、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等人群。
发热、寒颤或惊厥患者处于高温环境中更易中暑。即使健康的人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也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虽然体温还正常其实已进入中暑的程序。如果患者核心体温升至38℃以上,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症状,不及时干预可迅速发展为昏迷、四肢抽搐,重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陈康介绍,一旦人有发生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到清凉处,让其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然后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用扇子吹风加速散热。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敲黑板!
高温天在户外出现眩晕等症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休息,监测体温、血压、血糖;
2。及时补水,喝淡的糖盐水,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引起水中毒,出现抽搐;
3。迅速到通风、有空调的室内歇息;
4。口服藿香正气水、菊花茶等;
5。以上措施均无法缓解症状后需要及时就医。
这波高温“旷日持久”,需做好防暑降温!
气象专家说,这波高温热浪远未结束。近期不仅是上海,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高温天气,此轮高温呈现出了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这都和副热带高压在中低纬度全部打通,西部和东部的高温区合并不无关系。
据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在副热带高压的牢牢控场之下,高温一眼望不到头,不仅如此,“热”力还将升级。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白天气温高,夜晚的温度也不低,预计都将在30℃附近,真是白天炙烤,夜晚焖蒸,不给人一丝喘息的机会。
高温高湿天气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中暑的风险,而中暑的预防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哪凉快去哪儿呆着”!
由于中暑常发生在温度高、湿度大、透风性差的环境下,大家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应该适当减少户外运动,尽量待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及时补充水分。同时可以通过查看手机上天气预警来适当安排当天的户外活动。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上海天气、上观新闻、新闻坊、郑州人民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