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半月谈:应注重健康持续发展

日期:07-09
农村张凯

田间劳作、烧火做饭、邻里互动……这些在农村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在网上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围观,成就了一个个农村网红。但不少农村网红面临“红得快凉得也快”的困境,如何健康持续发展亟须破题。

农村网红爆火,有人3个月涨粉2000多万

2021年底,凭借“洗脑”的配乐、高频快剪的视频风格,张凯以名为“张同学”的账号在短短3个月内收获2000多万粉丝。在他的镜头下,原汁原味的东北农村生活让不少粉丝“看上瘾”。

37岁的张凯曾做过大车司机,与朋友合伙开过汽修厂,在外打过几年工,2020年才返乡。“短视频创业成本低,时间自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张凯说。

今年,张凯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团队和短视频矩阵,保持常态更新。“未来会尝试做农业种植或推广相关的工作,利用流量把家乡特产销售出去。”张凯说。详细报道>>>《张同学首场带货直播:不希望在流量爆发时去变现》

“努力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从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农妇,到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甘有琴凭借“巧妇9妹”这一身份出圈。积累一定粉丝量后,甘有琴开始为家乡农产品直播带货,还和团队建立了电商基地。“我们想把村里经济带动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甘有琴说。

一夜爆红的农村网红屡见不鲜。“乡愁”记录单身妈妈的回乡生活,粉丝量超2000万;“念乡人周周”拍摄乡村四季美食,粉丝量有1100余万;“彭传明”制造各种中国传统物件,粉丝达800万……“三农”题材俨然成为短视频创作的“流量密码”。2021年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首份“三农”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农村视频总获赞量超129亿次。

农村网红直播

农村网红直播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梁振华说,“乡土达人”利用短视频展现乡土文化、开拓兴农新路,让广大受众看到散发着浓郁时代感的乡村景象,满足了城市网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争议频现,农村网红的路不好走

记者发现,许多农村网红陆续站上流量高峰的同时,一些争议、困难随之出现。

——丑行、低俗、恶搞等仍被部分农村网红当作卖点。有的身着奇装异服,有的在泥地里滚来滚去,有的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进行各类博眼球的低俗表演,大喊大叫着让观众“刷礼物”……2021年,广西一个所谓“网红村”出现在多个直播平台上,有村民凭借这些“辣眼睛”的怪异视频获得收入,引发村里一些年轻人效仿。被曝光后,当地党委政府迅速介入调查。详细报道>>>《广西玉林“网红村”被摘牌:私立牌匾,网络直播人员被约谈》

对此,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一些人借此牟利,一些直播平台对内容缺乏有效监管,使得低俗、恶搞等不良内容泛滥。

——口碑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不易把握。农村网红爆红之后,往往会成为许多网红孵化机构争抢的对象。有的农村网红直播带货后,粉丝感受到对方逐利,有可能与号主产生“疏离感”。

甘有琴就有类似感触:“我们经常会帮一些地方滞销的水果进行直播销售,曾经一个晚上能卖掉15万斤滞销的芒果。”但是一些网友认为,“巧妇9妹”如果带货太多,账号就会“失去灵魂”。

——不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不少农村网红在前期爆火之后,粉丝增速整体放缓,部分账号出现掉粉现象。一名曾凭借土味视频走红的农村网红,如今每天直播仅有百余人观看。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网民既希望农村网红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又希望农村网红人设保持真实、不做作,但视频创作本身往往会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要想长期维持高质量创作,相当不容易。相关报道>>>《“篾匠网红”成名记》

篾匠网红

篾匠网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说,农村网红面临的一大局限是粉丝结构改变。“一个农村网红的粉丝群体往往会在三五年内发生改变,或不在当下这个平台。作为农村网红,是离开还是改变自己适应粉丝,需要直面问题。”

多方努力,破除“红得快凉得也快”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万青认为,网红经济在农村的介入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农村网红是新生事物,一方面要以包容态度去对待,另一方面也需要加以规范发展。”

受访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机制,平台加强对视频内容的监管与审核,不能为一些恶俗、低级甚至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提供生存土壤。同时,加大对有潜质、正能量的农村网红的孵化与指导。

2021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韧对贵州当地农村网红、非遗传播调研发现,部分短视频平台曾以专项计划对这类农村创作者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和指导,但离开平台的扶持和指导后,这些创作者的作品质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获赞量也很难提升。

李韧建议,政府和短视频平台在扶持农村网红时,应注重常态化运营的培训,让其能保持健康长久的生命力,进而在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大助力。

“红极一时不难,一辈子红下去很难。”沈阳说,农村网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容创造上多下功夫,同时要具备更专业的包装和营销能力。

来源:农冠斌、武江民、陈一帆/“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微博媒体关注

更多报道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31种行为说“不”专家:视频直播野蛮生长时代结束(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谢若琳

6月22日下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共十八条,明确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31种行为。

《规范》提出,网络主播应当自觉加强学习,掌握从事主播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对此,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业主播‘持证上岗’对直播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B站(哔哩哔哩)为例,一季度该平台月均活跃UP主(主播)数量高达380万,知识区也是其最受用户欢迎的前五大内容品类之一。如何在落实《规范》的同时,保证较高专业水平内容的供给充足,将是一大考验。”

受上述消息影响,6月22日午后,哔哩哔哩-SW、快手等网络直播概念股股价走低,截至收盘板块各股均不同程度下跌。

野蛮生长时代终结

自2016年以来,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经历高速发展期,目前已经逐步成熟,视频团队呈现集中化、专业化趋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MCN机构数量突破3万家,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4.7万家。

在此背景下,《规范》对视频平台、MCN机构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规范》要求,网络表演、网络视听平台和经纪机构要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义务,落实主体责任。根据本行为规范,加强对网络主播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规范引导。建立健全网络主播入驻、培训、日常管理、业务评分档案和“红黄牌”管理等内部制度规范。对向上向善、模范遵守行为规范的网络主播进行正向激励;对出现违规行为的网络主播,要强化警示和约束。

那么,如果网络主播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何种处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表示,对问题性质严重、多次出现问题且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当封禁账号,将相关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开播。对构成犯罪的网络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失德艺人不得提供公开进行文艺表演、发声出镜机会,防止转移阵地复出。有关行业协会对违法违规、失德失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络主播要定期公布。

“中国视频直播行业发展至今,主要商业模式从游戏直播、秀场直播到带货直播,走了一些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行业成熟后确实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偷税漏税、畸形审美导向、虚假宣传等情况。在此背景下,《规范》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准则和标准,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也预示着,视频直播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将是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的阶段。

已有UP主准备考证

《规范》出台,“网络主播”的定位得以明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表示,《规范》中的“网络主播”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包括在网络平台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发声出镜等人员。此外,结合当前新技术发展,《规范》还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列入了参照执行的范围。

此外,《规范》中首次明确了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一位B站知识区排名前50的财经UP主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已经在准备报考证券从业资格证和基金从业资格证”。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此前已经上线了专业资格认证,涉及职业涵盖医生、律师等。比如在快手拥有129.5万粉丝的“生殖科路医生”,官方认证信息为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据悉,在快手平台,教育科研人员需要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提供院士证/教师资格证和工牌/职称证明等;医生认证需要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提供医师执业证、在职相关证明、一个月以内的卫健委官网截图、《快手健康个人认证协议》、医院官网任职公示截图等;律师需要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提供律师执业资格证、在职证明、司法局官网截图等。

“主流视频在内容把控层面分为两部分:专业职业主播和自发性的职业主播。对于专业的职业主播,比如律师、医生,平台会设立专门的拍摄、剪辑职业团队,比如在定点医院对医生进行认证,并提供后期制作和指导服务,在合规性上把控的较为严格。”某头部平台内容创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风光大省到风光强省 专家建言甘肃如何做到“风光无限” 比跳刘畊宏更开心,玩飞盘为了运动还是交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