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以来气候异常吗?为何感觉如此“极端”?专家解读

日期:06-26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影响重,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纪录,并引发特大洪水。反观华北黄淮等地,则经历了持续高温过程。眼下,入汛以来北方最强降雨来势汹汹。

6月22日拍摄的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群星村图/新华社

6月22日拍摄的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群星村图/新华社

许多人不禁要问,今年气候怎么了?为何感觉如此极端?入汛以来,我国气候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复盘起来,汛期我们经历了哪些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华南前汛期降水为何如此之猛?接下来,汛期气候又将如何发展?

对此,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艾婉秀,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技术组副组长、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室主任王国复,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室副主任尹宜舟,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带来了详细解读。

01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主要气候概况是怎样的?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降水量历年变化(1961年至2022年)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降水量历年变化(1961年至2022年)

艾婉秀:从降水来看,入汛以来全国降水量偏多,空间分布南多北少,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纪录——

入汛以来(3月17日至6月20日),全国平均降水量215.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

降水整体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广西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四川和贵州均为次多,福建为第3多;宁夏和河南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次少。

珠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1.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长江上游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2.9%,为历史同期次多。

入汛以来,广东韶关(286.4毫米)、云南河口(279.2毫米)、浙江庆元(227.6毫米)等9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站突破年极值纪录。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降水量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降水量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从气温来看,全国平均气温整体偏高,空间分布差异大——

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4.6℃,较常年同期偏高0.6℃,为1961年以来历时同期第5高。

气温空间分布差异大,青海和西藏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宁夏和新疆均为次高,甘肃为第3高。河南舞钢(41.1℃)和内蒙古鄂托克旗(36.5℃)日最高气温破站点年极值纪录。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1961年至2022年)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1961年至2022年)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2022年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02

入汛以来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哪些?极端性如何?

尹宜舟: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影响重;区域性、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多省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局地灾害影响重;河南等地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具体来看——

南方暴雨过程多,暴雨落区重叠度高

入汛以来,我国共出现1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比常年同期偏多2.0次。其中5月9日至14日、5月27日至30日、6月3日至14日、6月16日至21日南方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特别是6月以来的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落区重叠度高。两次过程中,广东中部和广西东北部均存在降水中心;广东英德暴雨日数分别达到6天和4天,广西桂林分别有3天和4天。受强降水影响,南方超过90条河流超警戒水位;西江干流广西梧州站6月19日8时水位涨至20.95米,超过警戒水位2.45米,形成西江第4号洪水;北江干流广东石角站19日12时流量涨至12000立方米/秒,形成北江第2号洪水。持续强降水致多地出现城乡积涝,给居民交通出行、农业生产等带来不利影响。

区域性、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

华东北部、华中北部等地气象干旱阶段发展。2月下旬,华东北部等地旱象露头并发展,其后西北东部、华北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北部等地干旱呈阶段性发展。6月21至24日,旱区先后出现明显降水,部分缓解了干旱发展态势。目前,上述地区仍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河南中南部和中东部、甘肃南部等地有特旱。

6月25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6月25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另外,5月以来,东北地区南部气象干旱露头发展, 5月24日以来,东北地区出现降水过程,干旱得以缓解。

多省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局地灾害影响重

入汛以来,全国26省(区、市)共有470余县次受到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其中贵州、陕西、河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灾害损失较重。

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影响河南等地

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超过35℃的高温覆盖国土面积达343.9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6亿人;华东西北部以及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等地达38至40℃。

6月16日,河南省有5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河南林州最高气温达42℃。6月23-24日,甘肃、河南、青海、陕西、山西、新疆等地共有2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纪录,其中河南许昌(42.1℃)、新密(42.0℃)、登封(41.6℃)和舞钢(41.1℃)4站突破历史极值纪录,河南焦作最高气温达43.3℃。6月24-25日,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北京等地共有4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纪录,其中河北灵寿(44.2℃)、山东沾化(41.7℃)、天津汉沽(39.8℃)等28站突破历史极值纪录。

2022年6月13日至24日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

2022年6月13日至24日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

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

入汛以来至5月31日,共有11次冷空气影响我国,其中寒潮过程5次。冷空气过程及寒潮过程数分别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4.2和3.8次,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多和最多。4月下旬以来连续3次冷空气活动均达到寒潮标准(4月22日至23日、4月27日至30日和5月6日至8日),在两周时间内历经3次寒潮过程实属罕见。

03

聚焦华南前汛期,为何雨量如此之大?历史上华南6月重大暴雨洪涝事件还有哪些?

袁媛:今年华南前汛期于3月24日开始,较常年(4月9日)偏早16天。截至6月22日,华南前汛期已持续91天,较常年偏长5天,且累计雨量大、暴雨日数多。华南入汛以来,闽粤桂琼四省区平均降水量854.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2.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区域平均暴雨日数4.2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强降水致珠江流域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给交通及农业生产等带来不利影响。

3月24日至6月22日闽粤桂琼历年降水量变化(1961年至2022年)

3月24日至6月22日闽粤桂琼历年降水量变化(1961年至2022年)

2022年华南前汛期开始偏早、雨量大、雨季偏长等特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本次拉尼娜事件于2021年秋季开始,今年已是连续第二个拉尼娜年,目前衰减缓慢且阶段性加强,这为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及我国雨季进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

5月以来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大,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6月以来,东北冷涡更加活跃并且向南发展加强,这一方面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江南南部至华南地区,另一方面也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主要影响华南地区。同时,伴随夏季风的爆发和建立,季风环流引导的西南水汽输送也偏强,以上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偏多。

尹宜舟:根据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果,历史上华南6月曾多次出现重大暴雨洪涝事件:

1994年6月上旬后期,华南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大部地区过程降水量普遍有200至400毫米,部分地区达400至700毫米。大范围持续性暴雨造成珠江流域干、支流洪水暴涨,西、北两江同时发生大洪水。这次洪灾正值早稻孕穗扬花期,给农作物及粮食生产造成致命的打击。据统计,广西67个市、县,广东62个市、县,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广西受灾人口55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67.7亿元;广东省受灾人口221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64亿元。

1998年6月,珠江流域西江发生了百年一遇以上的特大洪水。6月16日至27日广西自治区有84个县(市)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兴安华江(986毫米)、永福(976毫米)、防城长岐(971毫米)3个县超过900毫米,融安县长安站日降水量达355毫米。降水强度大、雨量集中实属罕见。受强降水影响,流域各江河相继涨水,导致西江干流沿线长时间持续高水位,干流从浔江的平南至西江的云安近300公里河段的水位均超过“94•6”特大洪水水位。据统计,广西有62个县(市)842.4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8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7万公顷,绝收28.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广东省45个县266.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4.9亿元。

2005年6月17日至25日,珠江流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高强度特大暴雨,广东以及广西大部累计降水量一般有200至250毫米,广西东北部、广东东部超过250毫米,珠江流域面平均降水量达233.2毫米。受持续性强降水影响,珠江流域西江、北江、东江以及珠江三角洲发生不同量级洪水,西江中下游出现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据统计,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两广163个县(市、区)1262.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4.8万间,农业受灾面积65.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6.0亿元。

04

今年是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收官之年,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于汛期防灾减灾有何帮助?

王国复:通过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我们已经形成一套客观化灾害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建立一个包括致灾危险性指标、灾情的灾害事件库;研发系列风险评估与区划图谱,支撑专业服务和决策服务;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支撑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建设。

目前气象部门已形成十种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将逐渐形成行业标准,这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已有一些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开展了风险(预)评估业务试点,并形成内部参考材料,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撑。未来,将有更多的风险评估产品形成,为公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对历史上重大气象灾害事件进行调查,形成灾害事件库,包括灾害发生的起止时间、致灾因子要素及评估指标、灾害影响及损失情况等。通过当前事件与历史事件进行对照,可以了解当前事件强度水平、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范围等,供决策参考。事件发生后,通过对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效益。

2022年是风险普查的收官之年,将有大量的成果呈现给政府、行业、公众等,其中之一就是系列风险评估与区划图谱。通过图谱及相关资料,可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自2020年以来,中国气象局持续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培训,各省级气象部门也不断开展针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以及实际普查工作的开展,使得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深入人心。这为基于影响的预报预警、基于风险的预估奠定了人才基础。

05

今年汛期气候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袁媛:预计盛夏(7月至8月),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季节内气候变率大。

主要多雨区位于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华东北部、华中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大部、西藏南部,上述地区强降水过程多,洪涝灾害偏重。新疆、西北地区西部、华东中南部、华中中部等地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新疆、华东、华中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将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今年春季以来,受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及我国主要雨季(华南前汛期、西南雨季、江南梅雨、长江梅雨)开始时间均较常年偏早。但除了拉尼娜事件以外,我国气候异常还受其他海区(如印度洋、大西洋等)海温变化,以及积雪、极冰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其演变和气候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监测预测,及时滚动订正气候预测意见。

国家植物园:今日下午15时起临时关闭 北京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这些地区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