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战疫堡垒里,“大白”们这么过除夕
来源:新民晚报
今天是除夕,
阖家团聚的日子。
作为上海战疫堡垒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病房内,
新冠救治工作
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自2022年1月以来,突然激增的境外输入患者一度让在院患者人数创了新高,虽然出现过一波出院高峰,但在院患者人数依然处于高位。为了捍卫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这个春节,依旧有不少医护人员选择坚守岗位,他们告别家人,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奋战在抗疫一线。
收治患者采取“事不过夜”
给儿子的新年礼物已悄悄准备
1月上旬,为了应对境外输入患者收治高峰,公卫中心结核科主动请缨,最终除1人进修、2人坚守门诊外,其余医生悉数进入新冠病房抗击疫情,并承包了一整栋病区的收治工作。“大家都是同事,配合起来有默契,而且我们平均年龄才38岁,绝大多数在疫情常态化时担任过楼长,有统筹临床一线救治的经验,可以应对任何挑战。”来自结核科的刘萍目前担任所在病区救治组组长,对于当前救治力量充满信心。
正在工作的刘萍
1月8日,刘萍正式进入闭环开启了第四轮新冠救治,“白天管患者,晚上填表格”也成为她每天的工作常态。刘萍清楚地记得,最忙碌的时候,一天收治了将近40例患者,其中一位70多岁的老年患者让她印象深刻。该患者入院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免疫指标低下,属于“高危人群”,若处置不当,患者病情会有加重的风险。于是,刘萍和床位医生一起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给予对症治疗,等结束完工作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我们这里也是遵循事不过夜的做法,哪怕收治患者数量再多,当天必须全部‘过堂’审核一遍,把高危人群及时筛选出来,心里也会觉得非常踏实。”
抗疫至今,刘萍已经连续三个春节没有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而最近一次陪伴家人,还是去年上半年陪同父亲在上海看病。“每次和父母视频,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让我安心工作。其实,我从早就知道父亲疾病时好时坏,只是在视频里大家心照不宣。”除了父母的健康,最让刘萍牵挂的人还是刚刚读初中的儿子。让她欣慰的是,在缺少母亲陪伴的时候,儿子自己学会了做菜烧饭。“过去我总以为儿子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想到我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整个四菜一汤,当他爸和我说儿子长大独立了,我心里总觉得酸酸的。”这个春节,留萍依然要坚守岗位,不能回家陪伴家人,但是她已经悄悄网购了儿子最爱的模型玩具,决定之后当面给孩子一个补偿。
又是大年初一出征
年夜饭喝壮行酒
1月24日中午,正在逛超市采购年货的护士石英群收到护理部短信,通知她2月1日进舱开展新冠护理工作。自2020年大年初一开启首轮新冠护理任务以来,石英群即将再次于大年初一“出征”。于是,她的年货清单又多了几种由洗漱用品和泡面零食组成的“抗疫物资”。
石英群
石英群回忆,2020年春节的年初一上午,正在父母家拜年时接到下午进舱的紧急电话。匆匆告别父母和家人,简单收拾了一些衣物,仅2小时后,她就出现在了自己的岗位上。“当时对疾病还不了解,第一次进病房心理还是很紧张的,明天即将是我第6轮进舱,虽然心态平稳,但是做好院感防控弦一刻也不敢松。”时隔两年,石英群也更加从容了。
壮行酒(中间的是石英群)
今天吃好年夜饭,石英群即将进入隔离病房。最后一个“自由”的日子,对她来说格外珍贵。不过,她也没有闲着,早早就问同事要来了最新版的感控培训视频,有空就把整个流程过一遍。虽然对她来说,穿脱防护服、手卫生消毒等流程已经经历了成百上千遍,但是院感防控无小事,她希望提前让自己的精神‘预热’起来。石英群告诉海岸君,家人们今天很早就开始准备自己爱吃的菜肴。“大家都说我也是上战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必须要喝酒壮行,并祝福我凯旋而归。”
石英群和丈夫的对话截图
2月14日不仅是西方情人节,还是石英群的结婚纪念日,因为抗疫又即将完美错过。“已经和爱人约好到时候通过手机视频隔空庆祝纪念日。”抗疫至今,多次和家人错过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石英群已经习以为常,但最“亏欠”的还是刚满6岁的儿子。“其实在1月上旬,我答应儿子要过年带他去电影院看动画电影,看来这个心愿只能年后再弥补啦。”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