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部答澎湃:农村中小学改厕事关提升整个农村文明的程度
12月29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澎湃新闻有关中小学“厕所革命”的提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表示,中小学“厕所革命”首先是一个文明问题,要建设强大的国家,文明最基础的短板都在农村,农村中小学改厕,是从如厕开始就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公物的文明意识。
刘昌亚认为,中小学校“厕所革命”是一件意义非常深远的工作,它跟其它领域的改厕在某种程度上不太一样。
“首先,它主要还是在农村地区。我曾经参加过农村中小学14项办学条件达标的督查工作,到农村中小学里去,按照学校在校生规模数厕所的厕位(这是14项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可能是我这辈子数厕所厕位最多的一次。”刘昌亚说,他当时看到有些学校厕所条件非常差,特别是有些农村学校存在旱厕蹲位不够、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地面高低不平、容易积水、设施不全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厕所革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事,农村中小学特别如此。它首先是一个文明问题,要建设强大的国家,文明最基础的短板都在农村,农村中小学改厕,从如厕开始就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公物的文明意识。”刘昌亚说。
刘昌亚认为,农村中小学改厕,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整个农村文明的程度,“小手拉大手”,通过孩子们养成文明习惯,来影响到家庭。“我们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的习惯,一定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补充谈到,“厕所革命”是小切口、大改革,通过对厕所的改造,提升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贵州很多农村学校原来都是旱厕,甚至有些学校就没有卫生厕所,厕所革命改善了农村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同时,改厕后,学生的生活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个校园文明也有了很大提升,且对乡村文明的振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